X

28年前越王勾践剑在新加坡受损,永远无法修复,从此禁止出国

“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1965年12月,一把千年无损不锈、锋利依旧的青铜剑于湖北江陵县望山楚墓群问世,引发了世界考古界的震动,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充满感慨地写下了这首诗。

这把青铜剑剑柄长8.4cm,剑长55.7cm,剑宽4.6cm,身上黑色菱形的花纹荣华精美。剑格的正面镶嵌着蓝色玻璃,而其背面也镶有绿松石,做工精湛。而这把宝剑最令人惊诧的地方是在于其表面有化学处理的痕迹。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和猜想,都觉得这把宝剑在锻造的时候后曾经被过渡硫化物,这才使得其千年不朽。原本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本可能会耗费专家们大量的心力去琢磨谁才是它真正的主人,但剑身上“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的8个字铭文一锤定音地告诉了人们答案。

“鸠浅”指的就是勾践,他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遥想大约2500年前,这把宝剑或许曾见证过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王宫中发生的一切;或许曾陪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也或许曾被越王勾践举在手中,陪在勾践身边,驰骋沙场,与吴王夫差最后决战。

而这把跨越了2000多年历史的宝剑,完好无损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但就是这么一把两千多年的时间都没有摧毁的宝剑,使它受到伤害的不是敌人的利刃,不是它的老对手吴王夫差矛,也不是漫漫的时间,而是现代人对于它的“轻蔑”与疏忽。

上世纪60年代,越王勾践剑出后,各国眼馋于这件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国宝,我国作为大国当然也不会敝帚自珍。所以,即使本来勾践剑是“藏而不展”的,但还是有了几次被特批出海展览的机会。

展出国都相当重视这件公元前的宝贝,但纵使人们再怎么小心,也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时候。1994年8月24日,越王勾践剑跨越了重洋,来到了新加坡参加“战国楚文物展”。在进行安置的时候,由于新加坡放的工作人员操作不慎,导致其剑身被一块有机玻璃卡住。

这一事情还是等到中国工作人员进行拆件的时候才发现,经过仔细查验,人们发现越王勾践剑剑刃处出现了一道0.7cm长,0.1cm宽的伤痕。尽管伤痕微小、鉴定的结论也正是“轻微损伤”,但此事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一来,古文物上一旦有了伤痕,就是不可逆转,也难以被修复的。古文物伤痕虽小,但损伤事大,他国即使知道古文物的重要性,但也难以像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将其当成真正的“亲儿子”一般来对待。

越王勾践剑也是仅此一件,哪怕一个万一也是不行的,所以相关部门不仅将其列位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也将其列上了禁止境外展览的文物名单。现在,越王勾践剑被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相信有着专业的保护,越王勾践剑定然不会再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