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归创业,30年开拓大产业,他成为时代的先锋

封面题图|《煮海》剧照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走进国家博物馆的常设大展《复兴之路》,有一块图版引人驻足: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思想流派。上面列举了十余种「主义」或思潮,各自都有代表人物。其中,「实业救国」的主张是:视实业救国为重要手段,力主经济立法,发展金融,发达国家资本,保护民族工业,引进外资。它的代表人物是:张謇、范旭东。


他们俩志趣相投,互相支持,身体力行实践理想。张謇是体制内官员下海创业的典型,创建纱厂,开发轻工业,建现代化城市社区。


比张謇年轻三十岁的范旭东,正是中国第一波留学大潮中,回国大办实业的先驱。



10 月 4 日,75 年前的这一天,63 岁的范旭东积劳成疾,因病辞别人世。他 31 岁创业,奋斗三十年,为中国民族工业创建了许多个第一:


第一家精制海盐厂,改变了西方讥笑中国百姓为「食土民族」的历史。


第一批纯碱制造企业,打破国外「洋碱」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第一所民营科学研究机构,为基础产业不断研发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


第一座合成氨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既可以制造硝酸、炸药,也可以制造化肥。


第一次成立中国工业服务社、海洋研究室,开发国家急需的海陆空资源。


第一个在四川设立战时化工基地,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第一支民族化工的科学家团队,总工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这里被周恩来称赞为建设新中国的「技术篓子」。


……


范旭东说:虽粉身碎骨,亦要硬干出来!干吧,我们要信任自己,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追求理想,偶遇机会


范旭东 1883 年出生,湖南湘阴人。从小在私塾读书,15 岁时全国风靡维新运动,他在长沙进了梁启超办的时务学堂求学。17 岁,随梁启超及大哥去日本留学,先在华侨资助的学堂学习日语,毕业于和歌山中学,然后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应用化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到 1911 年。


他最难忘的是自己的选择:「辛亥革命,激动了年轻人的感情,不由得不热血沸腾。当时我在日本京都帝大做研究工作,早出晚归,生活比较安适。国内还在激变,一天一个说法,实在教人难受……着急无益,打定主意要到德国求深造。一个穷学生,想立刻筹出偌大一笔出国费用,谈何容易!越是急躁,越使人失望。」


「踌躇莫决的时光,忽然得了个意外的消息:财政部要派员去奥国调查盐专卖法和盐厂的制盐设备,需要一个懂得工程的人,经过几番交涉,我居然当选了。一行四个人,允许我调查完事,暂时在国外继续求学。」


「到欧洲将近一年,大陆各国矿盐产地和沿海盐场,将近都跑到了。三位同事准备回国,我极力补习功课,各如所愿,非常顺畅。一天忽然接到部电,政府为改良盐质,急于要办个新式盐厂,叫我一同回国,我的留学计划终被打断了,至今回想,一生的学生生活也从此告终,实出意外。」


这个意外,范旭东并不遗憾,留学本为报国,现在马上可以施展专业用于建设,岂不更好。他在回国船上赶紧整理设厂资料,经过新加坡时,还独自到爪哇参观那里用海盐压成方砖的机器,汲取办厂经验。


没想到一团高兴回到上海,政局又是一变:本来用于改良盐务的那笔七百万镑善后借款,不知流用到哪里去了,范旭东任职的财政部里领导换了人,教育部大哥那边也辞职另谋,继任者各自忙别的,再也不跟他提起办厂的事,但是工资还是照发给他。范旭东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等了一阵,还帮币制局检验了一下银元成色,揭露币中有弊,反被人视为多事。经过几番教训和朋友劝告,范旭东「终于干脆辞去职务,离开北京,找我自己的路走了。」


久大盐业公司旧址


1914 年,31 岁的范旭东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于天津塘沽。1917 年,筹办永利制碱公司,1920 年兴建永利碱厂。1922 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4 年,接收青岛制盐及出口权利。1926 年,永利红三角牌纯碱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范旭东奋斗的第一个十年,正碰上中国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8 月在欧洲打响,许多外国产品中断在华供应,给本土企业让出了市场。更重要的是晚清以来几十年的积累,本土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略有人才储备,张謇出任农商总长后,也主持出台了《公司条例》等一批保护工商业的法律法规,更加有助于民营企业的崛起。


范旭东作为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代表,是中国实业界第一次出现的新面孔。他的报国志向、专业学养、全球视野、产业实绩,一心一意办企业的定力和毅力,为「黄金时代」增添了史无前例的亮色。


「红三角」后面的铁三角


范旭东的企业为什么把纯碱的商标命名「红三角」?一是普及化学工业知识,表示生产纯碱过程中气体、液体、固体的三相变化;二是寓意企业的团队结构,是创业人、科学家、管理者的优势组合。


看看范旭东的朋友圈,头几位果然不同凡响。三位海归学子,李烛尘、侯德榜、阎幼甫;一位本土硕士,陈调甫。



李烛尘比范旭东大一岁,湖南老乡兼留日同学,范旭东创业以来一直请他出任技师或厂长。侯德榜福建人,美国哥大博士,比范旭东小 7 岁,被请来担任总工程师,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世界闻名。阎幼甫也是湖南人,留学德国,孙中山同盟会会员,曾担任军政部门各种要职,范旭东也请这位比他小 7 岁的好友来掌管企业内外事宜,并让他主编企业内刊《海王》以作团体喉舌。


陈调甫未曾留学,却是中国第一位化学硕士。1917 年经张謇介绍,从苏州北上塘沽,与大他 6 岁的范旭东一见如故,说干就干,当即在范旭东的天津家院子里建起一座 3 米高的石灰窑供给二氧化碳,试验制作出合格的纯碱,激发了范旭东及其他股东的决心和信心,立即正式创建制碱公司。陈调甫从此不断建厂、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销售,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如此,他最大的功劳,是受范旭东委托出国考察人才,想法设法邀请到侯德榜归国,加入范旭东的创业团队,为中国基本化工做出了重大贡献。


范旭东在纪念创业三十年的文章中感慨说:久大整个机构,自成一种风气,自股东以至全体同事,事业心都非常之重,不大计较一己的得失。今日事实证明,久大和他的一群弱弟(关联企业),的确做到了兄兄弟弟,相得益彰。久大、永利、永裕三家都离不开盐,当年久大创办时年产精盐三万担已经气魄不小,现在三个公司的盐早已不止四百多万担,中国(四亿)同胞每人可以分得本企业一斤多盐,或者一平方米的盐田。我辈伙计,躬逢其盛,又何尝不欢欣鼓舞,与有荣焉!


最近七八年来,出现了新中国建立 70 年来最大的「归国潮」,归国人数占到 1978 年以来回国总人数的七成多。今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袭击,而中国防控治疗得力并积极扩大双循环经济。据环球财经报道,调查显示回国人数将骤增至 80 万之多。新的海归创业组合,也许将会更多样化、更大规模地涌现?


红三角商标(中间是化工容器示意图)


鞠躬尽瘁的奠基人


范旭东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在母亲和大哥的培育下,很早就接触到时代的新思潮,养成了外表温和、内心倔强的性格。


他创业以来,经历无数劫难。化工产业需要无中生有,创新开发殚精竭虑。工厂经营经常遭遇社会旧势力骚扰,甚至被军阀绑架勒索,还有外资卷土重来的种种较量。


他一直担任总经理,三十余年来全部精神和财产都集中于发展事业。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他没有置办专车,没有建造私宅,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喝点老母鸡汤和牛奶,生活朴素。他与「铁三角」团队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单纯的,喜欢约人一起散步聊天,但很少有往来送礼之类。


范旭东


在企业里,他特别重视公司文化的建设,注重价值观的认同和培育。1928 年创办海王科学研究机构时,开始编发《海王》旬刊,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早的企业内刊。在刊物的显著位置,刊登着宣示企业价值观的四大信条:


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


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


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大局;


四、我们在精神上以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这些信条也是九十余年来无数优秀民企坚持的价值理念。


1943 年,抗战胜利在望,他立即提出建议:战后在各地建立十大化工厂,并建议国家成立经济参谋部,以制定战后建设规划纲领。毛泽东到重庆谈判,邀请范旭东等企业家座谈,对他说,欢迎范先生来我们那里办厂啊。


不料,1945 年 10 月 4 日,范旭东因日夜操劳,突发急性肝炎,几经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正在进行重庆谈判的蒋介石和毛泽东,一同中止会议,专程前往吊唁。毛泽东亲笔写下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范旭东临终前嘱咐后人:齐心合力,努力前进。七十五年如水逝去,范先生言行重上心头。今年,全国首家以纪念范旭东为主题的展馆,在湖南湘阴县文星街道旭东社区免费向公众开放,5 月中旬开馆后,已经接待参观群众数千人。


2020 年 5 月全国首家范旭东纪念馆面世(图片来自岳阳网)


主要资料来源:

1、近代中国留学史,舒新城,上海古籍出版社

2、大留学潮,张倩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民国商人 1912-1949,傅国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民国人物小传,第七册,刘绍唐主编,上海三联书店

5、范旭东:民族化工奠基人,刘未鸣、詹红旗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

6、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工业奠基人,莫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中国商业老灵魂,雷晓宇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舒方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