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请回新加坡国宴厨师、打通线上线下,这家新加坡餐厅成功突出重围

对于杭州人来说,只要是口味“对”了,拿张凳子坐在路边小馆大口吃面是常有的事;但要是不对了“胃口”,无论装修多精致,噱头有多足,就是爱不上。

来自新加坡的“亚萃”正是对了杭州人的“胃口”,让很多人心甘情愿地爱上了这家新加坡餐厅: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占据嘉里中心、西溪印象城、龙湖天街等几大黄金商场,成为大众点评杭州东南亚菜热门榜第一名。

亚萃证明了亚洲美食在杭州也能拥有春天,杭州人的舌尖不简单!明天,亚洲美食节将在钱江新城开幕,北京、成都也将在各自城市同步举行亚洲美食节,届时像亚萃这样鲜活的亚洲风味将纷纷呈现。

杭州,将会吸引更多像“亚萃”一样的亚洲美食,融合出一道别样的、属于杭州的“亚洲美食拼盘”。


一年两次“吃的旅行”亚萃带来最鲜活的新加坡风味


亚萃主打的新加坡菜,其实也可以称为“亚洲菜”。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个面积约720平方公里的国家,融会贯通着多种文化传承,食物也是如此,热热闹闹地在这个国家生长延续。

多元化、包容性大,是亚萃老板姜志斌决定做新加坡菜的原因。2016年,他认识了曾做过新加坡国宴的厨师蔡云峰,对他做的新加坡菜“一尝倾心”,当下就决定把这个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请来杭州。

作为一个湖州人,姜志斌并不能接受完全的新加坡风味,他从没想过要做最正宗的新加坡菜。在他看来,正宗没有定式,在基础菜式上加以发挥和改良,才能打动当地人。“当然,我们不会完全颠覆新加坡菜,比如肉骨茶还得是经典新加坡配方,我们不可能把它做成排骨汤的,对吧?”

而为了研究新加坡菜和杭州人口味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每年1月和9月,姜志斌和蔡云峰都会去新加坡来一趟“吃的旅行”。这件在他人眼中无比快乐的事,却是姜志斌的“折磨”,“一天要吃5、6顿,我都要吃吐了。”

不过,他也常常会被新加坡人追求吃的本质所打动——当地非常有名的油鸡店,只有交通岗亭那么大,店面非常普通,甚至有些陈旧、破烂,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打理,招呼客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家小店却是米其林,排队的人也非常多。这幅场景,加强了姜志斌想把新加坡本质吃文化带回杭州的愿望。

事实上,亚萃也顺应了亚洲美食在中国发展兴盛的潮流。根据美团点评平台收录的信息显示,近年来,中国大陆亚洲餐厅数量快速上升。在杭州,亚洲餐厅中新加坡餐、泰餐、日餐分别以83.3%、74.2%、65.3%的年增长率位列门店数增长最快前三。


“酒香也怕巷子深”互联网让开店变得更容易


在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姜志斌清醒地知道,开餐厅光埋头做菜不行。当他在嘉里中心开出第一家亚萃,就上线了大众点评APP和美团APP。

那时,姜志斌最在意顾客的反馈,开业后一个月,他都在店里做“小二”,观察哪个菜最容易光盘,哪个菜最不讨人喜欢。他还结合大众点评和美团的留言,发现最多的评语是“偏咸”,于是抓紧和蔡云峰商量,改良菜品。就这样一点点把餐厅口碑做起来。

凭借着优质的菜品及服务,亚萃餐厅登上了大众点评杭州东南亚菜热门榜第一名,之后,又开了西溪印象城、滨江龙湖天街、下沙龙湖天街三家店。

以前每隔1个月,亚萃都会依据服务员的肉眼观察、机械化统计,撤掉销量最差的菜,这对于已有多家分店的亚萃来说无疑是件“浩大”工程。而通过美团收银专业版的菜品管理后,亚萃根据菜品销量排名来“末尾淘汰”,调整菜单变得非常简单。



蔡志斌说,“通过菜品管理功能,还可以根据菜品销量,及时调整该产品的进货量,减少餐厅备货的损耗。”

除了美团收银系统,亚萃还在美团、大众点评上线优惠代金券、商户通、线上排队等功能,时不时将店内的明星产品做成优惠套餐。



昨天,亚萃在下沙龙湖天街的店正式开始试营业,借这个节点,亚萃嘉里中心店推出了免费送肉骨茶的抽奖活动,截至前天下午5点半,已经有1025人参与了。足以可见,美团平台带给亚萃的生命力。

如今,随着互联网、科技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餐饮业线上线下一体化逐渐成为趋势。亚萃正是搭上了这一班车,通过美团收银、上线大众点评APP和美团APP等,实现了新餐饮的第一步,在众多新生餐饮品牌中突出了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