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民族的新生与自我的解放,中国人终于把辫子剪掉了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下达剃发令:"今者天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体,岂容违异,自今以后,京师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后,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吾国之民,迟疑者,为逆命之寇"。此后便开始了血腥的剃发留辫运动及中国男人二百多年的Q字发型史。秀发劫,英国周刊《图画报》1912年4月6日封面

最早提出革除辫子的是太平天国,与满清入关相似,太平天国将剪辫视作是否归从其的政治态度,施行了严厉的剪辫留发运动,其推行过程可以说是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溥仪之发辫,载于《故宫周刊》1931年1月3日号

直到1898年,才有新加坡华人在报上公开提议剪辫,此举在海外华人社会引起极大震动和争议,赞成者指出辫子的种种不便及不雅之处,反对者则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剪辫后会被清政府视作异类,对其归国及与清政府驻外机构打交道设置障碍,此次辩论以反对者的胜利结束,直到两年后,即1900年,新加坡华人才开始成批剪辫。此间,孙中山等人所在的同盟会组织于1895年开始剪辫。剪辫大会,法国《小报》1911年2月5日封面

国内最早提出剪辫倡议的是康有为,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未被光绪接受。1900年的庚子国变后清政府威信扫地,对各地控制力削弱,地方势力开始坐大,在各地租界以及东北等地,清政府已经不能有效行使主权。在此国家民族危亡关头,一些海外留学生在同盟会等组织的鼓动之下开始剪辫,与清政府决裂,而国内的《湖北学生界》也在1903年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强迫的自由,《伦敦新闻画报》1912年3月2日

1903年以后,随着留学生的归国,在满清中央政府控制较弱的南方各省,少量青年学生开始剪辫,清政府建立新军后,为了便于戴军帽,部分士兵也剪去辫子,为此清政府于1907年5月6日下达命令,严禁学生军人剪辫,一经查出,分别惩处,但此时由于满清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已经今非昔比,此令并未在各地得到严格执行,清政府无奈,对此只有采取默认态度。益盦剪辫前留影及题词,1912年9月13日

1910年,在第一届资政院会议上,有议员提出剪辫易服议案,遭致部分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有贵族言:"发辫亡,中国虽不亡,大清国亡。",但此时剪辫已是大势所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始实行强制剪辫法令,孙中山下剪辫令。李宏春剪辫前留影,1912年4月4日

张勋是去辫史上不能不提的一个人物,张勋其人视辫如命,其部驻徐州时,有士兵外出时遭人戏弄,辫子被剪去,张勋得知后,大怒,将这几个士兵斩首。1913年,段琪瑞派人劝辫帅及其部下剪去辫子,张勋怒辫冲冠言:"头可断,发辫决不可剪!",来人惊惧仓惶而逃。梅兰芳剪发像,1912年6月15日

复辟失败后,辫帅逃到荷兰大使馆,为了便于逃跑,在荷兰大使的建议下终于剪去辫子,剪辫之时,张勋对其妾言:"我过去不剪,是不忘故主,不降民国的表示,今天要剪,是要去入外国籍了"。溥仪剪发像,1922年

庄士敦与溥仪、溥杰和润奇在北京紫禁城中,19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