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被建议授予“中国海鮸之乡”的称号
文/ 水产前沿 陈晓庆
水产前沿网原创报道,“无鮸鱼鳔不盛宴”,一直以来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地区一带都有着吃鮸鱼鳔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到了现在秋冬季节,鮸鱼更是进补的佳品。在各大主产区中,饶平海域出产的海鮸鱼及其制品更是远销世界各地,声名远扬。
为全面提升饶平县水产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全县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有效地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2021年11月24日-25日,“中国海鮸之乡”评审会在饶平县举办。
现场考察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燕燕、汕头大学教授陈伟洲、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日佳、广东省餐饮技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睦明、潮州市高层次人才专家库专家林少华
饶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永楷、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原农业农村局局长)庄松如、饶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敦拓、饶平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兴强也出席了本次评审会
受疫情影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王悦在线上主持本次会议
在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审阅材料、听取汇报之后,专家组一致认为,饶平县高度重视海鮸鱼产业发展,产品品质优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品牌知名度高,科技支撑有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符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特色水产品之乡”的评审条件和要求,建议授予饶平县“中国海鮸之乡”的称号。
腹藏“黄金”的一条鱼
鮸鱼俗称海鮸、黑鮸、米鱼、鳘鱼、鮸鲈等,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广受消费者的青睐。鮸鱼鳔更是可制成名贵海珍品“鱼肚”(或称“鱼胶”),因此被列为名贵鱼类,是近海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
鮸鱼吃法多样化,可以用来做刺身、打火锅,鱼骨也可用来煲汤等,同时也是做寿司的极品。在饶平还有一个传统的烹制方法,按常理,鱼通常是越新鲜越好吃,但具体到鮸鱼,冰鲜的鱼腥味并不重,而在烹制清蒸之前,先用咸水加冰水腌制一会,蒸出来的饶平鮸鱼鲜美程度将不亚于任何海鲜,也成为了本地最深入民心的一道菜。
饶平海鮸鱼历史悠久
饶平是传统的鮸鱼养殖大县,早在明代初年,饶平人便开始在拓林湾海域装捞鮸鱼。
而海鮸鱼养殖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最开始是采用捕捞天然鮸鱼苗,进行零星养殖。20世纪九十年代,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开始进行鮸鱼的人工育苗及养殖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由于苗种价格昂贵,养殖规模仍未形成。从2003年开始,鮸鱼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难题、鮸鱼苗的饲料问题,种苗供应难题逐步被攻克,育苗的价格大大降低,饶平地区凭借优良的海域优势,开始大量养殖海鮸鱼。其间,饶平县政府组织饶平县展雄水产有限公司等当地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鮸鱼健康养殖、无公害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攻关,建立了鮸鱼养殖技术标准、鮸鱼网箱养殖技术规范,使得海鮸鱼产业迅猛发展。
加工流通促进海鮸产业新发展
2016年的寒潮天气,使得饶平的海鮸鱼养殖业严重受损,同时也给产业敲向了警钟。大家意识到不能只是养殖,还需要发展保鲜和加工,所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努力下,重新规划了海鮸鱼的合理养殖布局,并促使一批加工与保鲜物流企业发展起来。
截止至2020年,饶平全县海鮸鱼产量7.15万吨,约占广东省养殖产量的90%,约占全国海鮸鱼养殖产量的71%。鮸鱼及高值加工系列产品主要出口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内销港澳台地区,部分供应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的水产品加工厂家。目前饶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鮸鱼养殖基地和产品原料供应基地,自主研发的鮸鱼高值加工系列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列居行业前沿。
2020年饶平县海鮸鱼加工销售达6万吨,销售额达30多亿元,其中出口占30%,内销占70%,成为饶平县发展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达8万人,间接带动从业人口近30万人,解决了转产转业渔民的生活出路问题,通过建立选育种、培苗、养殖、设施、保鲜、加工、流通、电商、餐饮、旅游等的互动产业链,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近80亿元,在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
打造中国鮸鱼产业名县,筑牢领军地位
现阶段,饶平县正规划建设省级现代水产产业园区,未来将充分发挥产业园“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联动发展为主线,加快实现“中国鮸鱼之乡”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产业目标,突出饶平鮸鱼产业主导优势和“中国鮸鱼之乡”品牌,提升饶平鮸鱼水产良种繁育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将饶平鮸鱼产业建设成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基础设施等在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水产集群,打造中国鮸鱼产业名县,筑牢“中国鮸鱼之乡”领军者地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