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的早餐从一份肠粉开始,然而今天的广东人却很少了解它的历史。有人说,它起源于客家的卷粉,也有人说,它起源于罗定的小区,由乾隆赐名,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肠粉
米粉工艺的历史远不如面食悠久,因米粉的凝聚性差不易成型,所以如果想要用米粉加工成面粉那样的食物工艺就复杂得多。早在明代之前,罗定人掌握的一种用大米粉加工成饼一样的食物油味糍出现了,在清末广州人熟练掌握了用米粉制作像面条一样的食物,沙河粉出现了,在民初,顺德人掌握了一种用米粉加工成像面叶的食物,陈村粉出现了。
陈村粉
有人说,如果把煎饼果子中的面浆换成米浆,那么这个煎饼果子就变成了广式肠粉,而实际上,这种煎法用米粉根本无法实现,在古代广东人开始尝试簸箕以及布料来蒸的方法来获得这种饼装的效果,但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很难拉下一张完整的粉皮,直到上世纪40年代,一种名为的确良的布料问事,在这种光滑的布料上浇上米浆,蒸后可以取下光滑弹嫩的完整粉皮,布拉肠诞生了,在今天,这种加工难度颇高的方式被认为是传统的肠粉加工方式。
布拉肠制作
而此时,肠粉距传统的街头小吃还有一段距离,直至上世纪末,抽屉式肠粉机出现了,借助光滑的表面,出粉效率大幅提升。自此肠粉作为早餐遍及广东的大街小巷。
抽屉式肠粉加工
目前肠粉是一种加工十分快捷的早餐小吃,只需将适量配好的米浆倒入抽屉蒸机的抽屉中均匀覆盖表面,加上鸡蛋或肉类,大火蒸至4-5分钟即可出屉。肠粉好吃的关键,很大程度是由浇在肠粉上的料汁决定的。在香港广佛等地,多配以生抽加花生油或猪油。潮汕地区多用花生酱、芝麻浆或沙茶酱等地方特色酱料,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则多加添芝麻以及甜酱,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但却都同样美味。作为一个外来广东落户的人,小编也是从不能接受到现在早餐一顿饭能吃2-3份,逐渐对肠粉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