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稻子,沉甸甸的稻穗,俨然一副梦里水乡丰收的景象,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态。
“熔古铸新”朱炳仁·新加坡艺术展
2017年10月14日下午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内一片夺人眼目的金稻,是中国著名熔铜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朱炳仁来新加坡种下的。
朱炳仁与新加坡的缘分源自2015年11月,在两岸领导人见面会上,作为当年为台湾架设同源桥的金桥使者朱炳仁,除了赴狮城见证历史时刻,还出席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主持的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幕仪式。而在代表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大堂上,展示的是正是朱炳仁创作的巨幅熔铜壁画《春和清妍》,作品高4.5米,宽8米,以中国传统水墨方式,在大理石底板上用独有的熔铜艺术铸就了一片迎接春天的梅花。
此次“熔古铸新”,朱炳仁赴新加坡举办艺术个展与新加坡业界和专家学者共同举办“铜与生活”的讲座,正是在中新两国战略合作背景下颇有新意和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有着五千年青铜文化历史国度里传承铜文化、开创新视野的中国工匠和艺术家,朱炳仁一直将“传播铜文化,让铜回到人民生活中去”作为追求的信念。
因为战乱等原因,中国出现过铜的断代以及淡出人们生活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朱炳仁从为兴办公司制作铜招牌开始,继而让铜进入了城市建设、文化设施重建以及宗教人文场所,他不仅因为设计铸造了杭州雷峰塔、峨眉金顶、灵隐铜殿、台湾中台禅寺铜桥等精美绝伦的当代中国十大铜建筑而被人们誉为"国宝工匠",也因为他独具慧眼,从天宁寺宝塔意外大火烧熔的铜渣结晶体而顿悟灵感,机杼独出,创造了前所未有、别开生面的熔铜艺术,并以这种艺术方式创作出了如《稻可道,非常稻》、《宋画迷宫》、《阙立》、《残荷系列》等一大批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
近年来,朱炳仁携传承铜文化的儿子朱军岷一起开始思索铜的回归人民生活之路,倡导人类缺少的铜离子、异菌的铜器皿如何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铜艺文创衍生品的创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他还通过与中国故宫、国家博物馆、颐和园的合作创制文创产品,这些精致而不失大气的作品除了常常作为国礼礼赠各国贵宾,也在中国的二十一个城市和网络销售渠道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这次在新加坡举办的“铜与生活”的文化对话,由于其对中新两国人文和生活质量等话题的关注,吸引了新家坡近三百位来自文化、环境、艺术、建筑、教育、生命科学和社区、商会多个领域的人士参加。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业界代表闻讯也专程赶赴新加坡观摩。
此次“熔古铸新”朱炳仁艺术个展将是新加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关于铜历史、文化和文创的艺术展览,也是重大背景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名誉院长亲笔作了长篇序言如下:
诗意的铜雕
一一朱炳仁·新加坡艺术展序
以商周青铜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铜雕,其铸造工艺、造型艺术、使用规模及器具品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事沧桑,随着铁器时代的更迭,青铜雕塑日趋式微,它作为日用器具和艺术审美对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中国的改革开放激发了社会创新动力,艺术创造的多样性也伴随思想解放出现之时,朱炳仁先生的铜艺创造以夺目的光彩展现在人们面前。
朱炳仁先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铜雕技艺唯一的一位传承人,是卓有建树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他不仅因为设计铸造了杭州雷峰塔、峨眉金顶、灵隐铜殿、台湾中台禅寺铜桥等精美绝伦的当代中国十大铜建筑而被人们誉为"国宝工匠",也因为他独具慧眼,从天宁寺宝塔意外大火烧熔的铜渣结晶体而顿悟灵感,机杼独出,创造了前所未有、别开生面的熔铜艺术,并以这种艺术方式创作出了如《稻可道,非常稻》、《宋画迷宫》、《阙立》、《残荷系列》等一大批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写意精神表现物象,超乎象外,得其寰中,强烈的当代性使人感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鮮明的形式美的魅力。熔铜艺术由雕塑的凝固之美而延展出流动的诗性之美,它以高低错落、斑驳曲直、繁简浓谈、明暗虚实等技巧幻化、触铸构成的不同作品,在节奏与韵律的跃动中,向我们传达着诗意的诉说。从这些铜建筑和熔铜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虔诚传承祖业的"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由一位工艺铜匠成为铜建筑工艺大师,再到著名熔铜艺术家的执着坚守、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艺术历程。
这次在新加坡举办的"熔古创新一一朱炳仁艺术展",可以让观众有一次观赏他艺术创造的机会。当我们走进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大门,熔铜壁画"春和清妍"映入眼帘,是朱炳仁先生熔铜工艺的精心之作。泼铜成形,俏丽蒼劲,神韵浑厚,风骨高雅。这幅作品,可以看作朱炳仁先生整个展览的写照。
朱炳仁先生在艺术追求的蜕变中,不断超越时代,也不断超越自身。他有诗云:"我来了,在太阳系觅草,在银河系巡航。不惜瘦骨雕鞍,依然铜声岚间。含容周道,观察审正。敲三千铜钉,换千吨蹄铁。折两翼羽翅,飞十万光年。"朱炳仁先生在艺术创造的时空中,由技入道,不断走向自由王国,他的作品"让人思考的比给人看的东西要多。"相信在中新两国友好、文化交流加强的今天,朱炳仁先生熔古铸新的铜雕艺术,会架起一座艺术的桥梁,让我们在感受艺术之美的过程中,沟通情感,增进友谊。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王文章
2017年9月30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采用独创的熔铜艺术制作的最新熔铜艺术作品首次来到新加坡,并奉上印章、书画、文创衍生品及关注人类热点问题等百余件代表作品。
朱炳仁和新加坡艺术家、农民一起,种上这一片蔚为壮观的金稻。
▲2017威尼斯双年展的《宋画迷宫》
▲《木生金》
▲芭蕉叶下独题诗
一直以来,朱炳仁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到朱炳仁的铜艺术,越来越多的人民了解到中国的当代文化。“古为今用,自铸新意”,朱炳仁藉由百年传承铜雕技艺,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在作品中辅以抽象的当代语言,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正如新加坡传统与当代、中式与西方等多元文化并存的魅力,兼容并蓄,融合贯通。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南铜屋
编辑:路平
监制:陈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