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福山厨师的精湛烹饪技艺和福山的风味佳肴,不仅誉满京都,驰名华夏南北,而且声震异邦,名扬世界各地。
福山是著名的侨乡。据调查统计,福山籍在港澳的同胞和海外侨胞约有一千六百多户,五千五百多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经营烹饪餐馆业的。他们不但具有熟练而精湛的烹调技艺,而且服务精良善于经营。这些餐馆所烹制的菜肴和面食,颇受当地侨胞及异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赏,因而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事业发展较快。
福山籍侨胞分布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开业的餐馆遍及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大约有六、七百家。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现将他们开业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餐馆作以介绍(因条件所限,有些情况掌握的不全面,可能有变化或出入,欢迎知情人提供资料)。
在香港开餐馆的有几十家,其中著名餐馆有:王国梁(皂户头村人),在九龙的“松竹楼”和香港的“洪长兴”及“松竹楼”等五柜;邹立域(大王家村人)在香港的“丰泽楼”;赵凤岐(小赵家村人)和肖鸿路(解字崖村人)的“新美利坚”和柳忠梅(湘河村人)的“华乐饭店”等。福山同胞在香港地区餐馆中打工者(掌灶、墩上或面案)甚多。
在亚洲,开业于日本的餐馆约有五、六十家。其中在大阪市的主要有:潘士义(福山渡口村人)的“锦城阁”,郭光甲(东周格庄人)的“八仙阁”,刘家齐(门楼村人)的“新北京”,刘恩全 (刘家齐之长子)的“大北京”,刘恩孝(刘家齐之次子)的“大北京”,王寿光(西周格庄人)的“福寿兴业会社”,姜培彦(四合村人)的“新华园”,姜培福(四合村人)的“大东饭店”,于树荆(汪格庄村人)的“福寿饭店”,王鸣久(盐场村人)的“集英楼”,王乐嘉(河北村人)的“一品香”,王桂华(女)的“泰华菜馆”,王义德(古现东庄人)的“东天阁”,王伟(马家村人)的“北京饭店”,由惠民(岗嵛村人)的“仙山阁”,林锦浩(肖家夼人)的“大成阁”,初福馨(马家村人)的“北京饭店”,孙文章(东厅村人)的“满乐”,孙树文(东厅村人)的“会宾楼”,张秉盛(南张家村人)的“二卫一北京”,张膺三(宅院村人)的“船场东海俱乐部”,张铭训(宅院村人)的“东仙阁”,陈伟涛(儒林沟村人)的“天龙”,权希英(女,朱丛村人)的“裕乐”,刘元诚(疋山夼村人)的“天津阁”,刘正明(朱丛村人)的“一番”和潘登州(义井村人)的“满新褛”等。
在神户市的主要有:朱相奎(八角村人)的“北京楼”,吕益先(东留公村人)的“北京料理店”,吕从先(东留公村人)的“北京”,林奎先(小王家村人)的“第一楼”,栾明(柳行村人)的“天京”和王建春(小王家村人)的“东兴楼”等。
此外,还有在京都市的郭光清(西周格庄村人)的“桃园亭”和于永善(湘里村人)的“东华菜馆”;在尼崎市的由爱民(岗嵛村人)的“龙泉亭”和孙树明(东厅村人)的“仁川北京”;在冈山市的由三民(岗嵛村人)的“民乐”;在伊丹市的刘恩晖(门楼村人)的“金阳阁”以及在和歌山县的郭新佐(西周格庄村人)的“北京楼”等等。
在上述餐馆中,刘家齐以北京命名的三个“北京饭店”很有影响和声誉。潘士义的“锦城阁”和郭光甲的“八仙阁”等在日本都是颇有名气的。日本的许多政府高级官员和驻日外交使者以及日本工商界等各界著名人士都是这些饭店的座上客,他们对这些饭店所烹制的福山风味菜肴十分喜爱。我驻日大使馆和出访日本的外交官员以及文化艺术团体等也常常在此设宴进餐。一九八三年胡耀邦同志出访日本,曾亲自接见过潘、郭等饭店经理,并在“锦城阁”设宴相聚,共话怀国思乡之情。
福山籍华侨在南朝鲜(韩国)开餐馆的人数最多,大约有二、三百家。在汉城(首尔)的就有陈庆选(栖里村人)的“泰和馆”,陈学询(栖里村人)的“振城饭店”,张学孟(古现臧家村人)的“新升饭店”和徐鸿洲(崇义村人)的“雅叙园饭庄”等;在忠州市的有吕道绪(东留公村人)的“中华园”等。
在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都有福山籍侨胞开业的餐馆。
在欧洲,开业于英国的餐馆有五、六十家。其中在利兹市的有王寰海(高疃西村人)的“环海京菜”;在伦敦市的有吴语超(东吴家村人)的“朝阳阁”(北区)和“朝阳阁”(西区),吴炳铸(小王家村人)的“郭园”,柳鸿新(高疃南村人)的“华北饭店”,吕英豪(下刘家村人)的“英豪楼”,吕鸿信(下刘家村人)的“松竹饭店”,臧永茂(东龙夼村人)的“永福楼”,于继良(湘河村人)的“周先生饭店”,陈远良(陈家庄村人)的“蓬莱阁”,姜鸿渐(邹格庄村人)的“鸿兴楼”,姜鸿阳(邹格庄村人)的“海景饭店”以及曲善亭的“金鸭楼“:在利物浦市的有刘玉山(姜家村人)的“协和京菜”和由毓浩(岗嵛村人)的“悦宾饭店”;在普蒂斯市的有吴继元(小王家村人)的“颐和园”等。
在“英国京菜业同业联谊会”(此“联谊会”成立于一九八O年,是胶东籍华人在英国组成的专门研究京菜的组织,目的是通过“联谊会”的研究和宣传,以扩大中国菜在英国及西欧国家的影响,加强从事烹饪业华侨之间的联系)三十五名执行委员中,福山籍华侨就有十三人。会长一人(王寰海),秘书长一人(吴语超),总务二人(陈远良、于继良),福利一人(吴继元),交际一人 (姜鸿渐),执行委员七人(柳鸿新、吴炳铸、由毓浩、曲善亭、刘玉山、姜鸿阳、吕鸿信)。在上述委员中,吴语超和吴炳铸有多篇论述烹饪的文章在国外报刊上发表。吴语超的《京菜发展史》曾在英国“星岛日报”上发表。此“联谊会”很活跃,在英国烹饪界威信很高,一九八五年秋应山东省侨务办公室的邀请,专门组织参观团回国访问观光,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对促进祖国烹饪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业在法国巴黎的有王尊华(山王家村人)的“齐鲁饭店”和韩风云(北候旨沟村人)的“丰泽园”;在意大利有潘景顺、潘景功、潘景德(潘家村人,三兄弟)的“荷香园”;在奥地利有周庚亭(上刘家村人)的“老周饭店”,刘吉元(河北刘家村人)的“长城饭店”和吴家财(东罗格庄村人)的“中国饭店”;在德国有李坛(古现李家村人)的“北京饭店”和王道安(山王家村人)的中餐馆等。另外,在俄罗斯福山籍华人也开有不少的餐馆。
在美洲,开业于美国的餐馆约有二百多家。主要有,在华盛顿的吴语廷(东吴家村人)的“华北饭店”;在费几尼亚州的吴语铎(东吴家村人,与吴语廷是亲兄弟)的“鲁园饭店”;在格林维尔市的李作功(东龙夼村人)的“北京皇宫饭店”;在堪萨斯城的王琪(百堡村人)的“燕京饭店”和“蓬莱阁”及王明(百堡村人,王琪之亲兄弟)的“乐宫楼”,张传乐(汪家沟村人)的“乐宫楼”(肖家夼村人王建超在该市也开有中餐馆);在旧金山市的有朱金先(花岩村人)的“麒麟园”,于桂兰(女,南于家村人)的“厚德福”和朱金福(花岩村人)的“乐亭燕京”;在圣地亚哥市的有朱向春(八角村人)的“燕京饭店”;在兰辛市的有王宜敏(花岩村人)的“北京楼”;在田纳西州的有王忠本(肖家夼村人)的“北京”和王建凤(肖家夼村人)的“乐宫楼”等等。吴语廷的“华北饭店”和张传乐的“乐宫楼”在美国是颇有名气的中餐馆。
开业在加拿大的有多伦多市的王文乐(大王家村人)的“永乐饭店”和卡城的王仲良(大王家村人)的“银楼京菜馆”等。
开业在南美洲的有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李恒莲(东龙夼村人)的“大汉门饭店”和巴西圣保罗市的王殿章(南张家村人)的“金龙饭店”等。
还有开业在非洲毛里求斯的李谊新(西埠庄村人)的“文华饭店”以及在澳大利亚的王勇达(皂户头村人)的“文华酒楼”等。
在福山籍同胞和华侨居住之地,除上述有名的餐馆外,挂有“中华料理”、“福山大面”等招牌从事烹饪业的小型餐馆、夫妻店、小吃部等,那更是比比皆是,不可胜数。这些餐馆绝大多数以经营中餐为主。他们因地制宜,善于把祖国和家乡的优秀烹调传统技法与当地人民的生活饮食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适应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烹饪技术,因而,其烹制的名馔佳肴与面点食品,被异国人民及侨胞所喜爱。他们在饮食业界横溢才华,在烹饪行业中光耀四方。
综上所述,可见烹乡福山的侨胞,足迹遍及五洲,声传世界各地。他们为继承与发扬祖国和家乡的烹饪文化遗产流下了辛勤的汗水,为增进和发展祖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丨来源:福山书法
丨手绘图作者:牛艺燃
丨 声明:部分图片转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yt6636283@yt.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