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用漫画写一封给上海的情书

一辆上海产的永久自行车、“牛”气冲天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充满烟火气的上海石库门、陆家嘴三件套……12月29日,“喜欢上海的理由——漫画艺术大展”将在马利艺术空间开展。

展览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主办,新民晚报媒体主办,将展出至2022年2月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名作者,用漫画的方式给上海发出近300封“情书”。

一封情书:喜欢上海的理由,道不尽

展览展出的近三百件作品,包含无数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艺术家们通过上海的历史与现在、城区与乡野、社区与商圈、硬件与软件、动态与静态等视角,从魔都风貌、海派文化、社会生活、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未来愿景中寻找并发掘各自喜欢上海的理由。

——瞧,现在小辈们是长得又高又大啊! 赵为群 (上海)

上海画家赵为群带来了作品《瞧,现在小辈们是长得又高又大啊! 》。画面上,浦东的高楼“小辈”隔黄浦江向浦西的外滩建筑弯腰致敬。赵为群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身处这个城市,见证了这些年上海的飞速发展。

“喜欢上海的理由,外滩建筑和浦东陆家嘴建筑是最受关注的,但这类题材创作较多,容易落俗套。”赵为群通过拟人化的建筑,通过小辈与长辈的世纪对话,来体现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看似普通一个对话场景,实质上反映出现代上海的蓬勃发展和活力,这样不生硬更容易让人理解。”

还有一座高楼 江健文(浙江)

浙江画家江健文带来了《我的上海朋友》和《还有一座高楼》。《还有一座高楼》以拟人的造型和夸张的手法,漫画式记录了中国原创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在上海的编写出版诞生记。

江健文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出版人,一位插画家,在我眼里,喜欢上海,不仅是因为它的繁华与现代,它积淀深厚的海派文化,它丰富多彩的珍馐美馔;更是因为上海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和中国出版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展览希望通过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创作,让观众能够在漫画的小天地、小细节、小角度中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大场景、大世界、大上海,从而发现上海值得被喜欢的更多理由。

一次融合:在“大漫画”的范畴里呈现漫画创作的多元融合

建筑可阅读 郑辛遥 (上海)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漫画动漫艺术委员会主任、此次展览主策展人孙绍波介绍,“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携手上海动漫行业协会,在新一届美协漫画动漫艺委会重新整合的基础上,推动国际上通行的‘大漫画’概念,做到多方面的创新融合,让参与面更宽泛,影响力更广泛。”

各有所“托” 徐骏 (上海)

创新融合包括画法的融合,强调多样性。展览将传统漫画、动画、动漫、绘本、插画、连环画、当代艺术等方面的艺术家们聚在一起,各种画法的广泛参与使入选作品异彩纷呈,在“大漫画”的范畴里呈现了漫画创作的多元融合。

创新融合也包括地区的融合。作品的征集面向整个长三角地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艺术家们纷纷投入创作,描绘他们眼中上海的魅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充分地体现了文化艺术协同发展的区域融合。

老弄堂 露西·古雅德(法国)

创新融合也包括国家的融合。组委会邀请欧洲、美洲和亚洲3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位艺术家,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本次展览上,英国画家斯蒂芬·曼博森带来《梦中上海》,法国画家露西·古雅德带来了《老弄堂》,哈萨克斯坦画家艾达别克带来《上海,耶! 》,印度画家乔普拉带来《这是最新旅游目的地!》。

带来《上海街景》的加拿大画家孙明德说:“在上海,能看到整个中国。”新加坡画家洪雅幼选择上海的理由是,“因为上海有契约精神,发展空间很大。”

一次致敬:海派漫画大家首次融合集中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从中国漫画史中那些光彩夺目的名家里,精挑细选出一批具有浓重上海元素的经典作品,这也是历史上海派漫画大家第一次融合在一起集中展示。

作为中国漫画的发源地,诸多漫画界的“第一”都与上海息息相关。为了致敬中国漫画的代际传承,本次展览推出“致敬经典”单元,集中展示了丰子恺、万籁鸣、丁悚、张乐平、张光宇、叶浅予、张文元、蔡振华、华君武、特伟、丁聪、乐小英、米谷、贺友直、阿达、王树忱、詹同、杜建国等名家的精品。其中,部分画作由家属提供,首次与观众见面,例如万籁鸣的毕加索风格的人体画、特伟的现实主义水粉画等。

曾与万籁鸣合作《大闹天宫》的画家张光宇早年手绘的《上海漫画》上,1930年2月刊封面《哦,甜蜜的上海》画面上,是一支和谐的三人乐队在演奏。这也是名家眼中“喜欢上海的理由”之一。

“‘喜欢上海的理由——漫画艺术大展’的举办和‘大漫画’概念的积极推动,既是创新的融合,也是传统的回归。既传承、传播了海派漫画文化,又完美地彰显上海是中国现代漫画发源地的历史。”孙绍波说,“用漫画的形式、夸张的手法、幽默的语言来向世界讲述上海的故事,展示我们这座城市的实力、活力和魅力。”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