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

祁秀梅这位足不出户的农村妇女,一下子进北京,上讲台,登报纸,还被戴上艺术家的桂冠,这是家乡人民所未曾料到的。她的被发现竟是一位青年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偶然所为。

1983年2月,甘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见,冒着大雪到太平乡收集民间工艺品,在太平文化站的展览室里,驻足凝神、细细品味起祁秀梅的两幅剪纸作品。在十多位剪纸艺人的作品中,他认为祁秀梅的作品别具一格,人物酷似唐代仕女,花鸟神奇豪放,保持了原始图腾崇拜的造型。当他得知祁秀梅不是本乡人之后,就同文化站的朱学权,由祁秀梅的女儿包桂芳领路,踏着厚厚的积雪,徒步往返几十里,到临泾乡包庄村祁秀梅的家里访问。通过深入交谈,目睹参观,现埸演剪,王见被祁秀梅娴熟的剪纸技术、灵巧的艺术构思所倾倒。于是,他收集了祁秀梅不同时期、独具特色的多幅作品,将有代表性的几幅寄给母校——北京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老师对此大加赞赏。因为他的推荐介绍,祁秀梅的作品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即被邀请到北京工艺美术学院现埸讲授表演,引起轰动效应,又在北京几所高等学府作了表演。

她不打底样,只用一把剪刀大体比划一下,反复将纸折叠几次,然后胸有成竹,大刀阔斧地剪起来。待到将纸展开,一幅线条复杂、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跃然纸上,这使现场的专家学生惊叹不已。1985年,又在法国引起轰动,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祁秀梅的照片和作品,介绍其独特的艺术成就。1986年,北京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勃等专程来镇原拜访祁秀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肯定了她的艺术成就。之后,《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剪纸报》等多家报刊和新闻媒体竞相介绍她的剪纸作品和艺术生平。1987年,法国艺术局执行主席让·皮埃尔吉莱姆和夫人瓦西埃一行3人远涉重洋,专程到她家拜访,不惜重金收藏她的作品。之后,她的剪纸作品相继介绍到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一个普通农妇能够引起国内国际如此广泛的瞩目,在镇原历史上还属第一次,家乡人从此也就刮目相看了。

祁秀梅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母无力供她上学读书。但她心灵手巧,自幼就迷上了剪纸绘画,每当看到邻居亲朋的窗户或墙上的剪纸图案,自然田园的花鸟草虫,随兴拿点废纸树叶,就能剪出活灵活现的花卉小鸟、人物轮廓,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和逼真神韵。这样,数十年坚持不懈,实践摸索,以自己深厚的生活基础为创作源泉,终于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她的剪纸艺术,保持了古代原生图腾崇拜的内容和造型,具有神秘雄奇豪放不羁等显著特点,大胆夸张变形、穿插多变的线条,集中体现了民间传统美术的朴拙美。思路奇特,变化多端,剪工精细,在她数千幅作品中,每一幅都神态各异,别具匠心,很难找到一件相同或相似的作品。

在剪纸艺术的天地里,她常常用单色、染色、剪绘结合、套色等色泽的变化,显示丰富的内涵;运用阳剪、阴阳剪、混合剪、对称剪、影形剪等多种手法,达到作品的完美;在形式上有窗花、门饰、顶棚花、枕头花、二方连续、人物肖像、鞋花等等。她特别擅长人物、狮子、老虎、花鸟。如“娃娃戏莲”、“鹿鹤回春”、“老虎下山”、“狮子滚绣球”等,形象逼真,构思新颖,线条流畅,剪工细腻,以新奇超人。另外,如“太极图”、“生命树”、“连理树”以及身上长毛、头上带角的人物形象,则保留了浓郁的民族传统观念,淳朴古拙,造型概括,图案组合在规律中任意变化,在变化中又合情合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根据自己的丰富想象,在画面上加剪文字。这对不识字的她来说,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她的大型作品《庆祝国庆》,把“庆祝国庆”四字套剪在全国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度佳节的画面中,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除剪纸之外,她的刺绣和绘画也很出色,是一位集剪纸、绘画、刺绣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家。在她的剪刀下,日月星辰、山川花卉、人物鸟兽都能再现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总之,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在作品题材、表现手法、形式风格等方面,她都有自己的创新意识。

祁秀梅成为颇负盛名的剪纸艺术家后,1987年被吸收为中华全国民间剪纸协会会员、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1988年在全国剪纸年会上,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她200多幅价值2万元的作品,同时颁发了奖品和纪念册,她的名字和艺术作品分别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现代人才大集》、《中国民间名人录》和《镇原县志》,1989年当选为政协镇原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93年,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联合摄制《国情国策》大型系列片,摄制组专程来到她家,拍摄了她的代表作品和她的艺术传人、外孙女惠富君的剪纸镜头,介绍了她追求艺术,刻意创作的一生。

祁秀梅献身民间艺术事业,手持剪刀五十余年,剪下的作品数千幅,无私地将自己多年珍藏的艺术精品献给人民,收藏于中央美院、国家民俗博物馆、庆阳地区文化馆和县文化馆。

祁秀梅是一位家庭主妇,内则要做饭缝衣,照顾孩子,料理繁杂的家务;外则要顶风冒雨,耕锄田地;家中样样离不开她。她的艺术创作只能在紧张繁忙的生产劳动间隙,夜深人静的昏暗油灯下进行,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能取得如此的辉煌成就,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精神则更令人钦佩。正当她的剪纸艺术达到娴熟精美的境界时,不幸被病魔夺取生命,于1990年10月2日去世,终年68岁。她去世后,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靳之林、副会长冯真同志赠送中堂一幅,题词“百世流芳”,于佑任书法学会副秘书长高增安先生送挽联“名标彤史永在,游仙典范长存”,对其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