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养老,阿拉老年人日子越过越亮堂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解放前,穷人没有“养老说法”,只有早晚不停地干活养家糊口,直到做不动。那些孤寡老人,更是自生自灭。穷人家里的老人能活到60岁已算长寿。

我老伴60多岁时,和我说“阿拉两户(另一户指其姐)人家现在翻身了,生活好足嘞”。今年我91岁了,阿拉现在老年人的生活已经好到上天了,国家发展越来越好,阿拉长寿就能等到更大的福气,享更多幸福。

解放前,日子苦到公公跳海了

我18岁嫁到夫家。全家五口人,住的是两间茅草屋,墙壁是毛竹编的,推一下整个房子都会晃。

一家人吃饭用的桌子只有半张,桌上常年见不到米粒,每天吃葛藤根汤,一顿番薯汤已算好饭菜了。过年时,我母亲捎来1公斤绿豆粉丝,我分了一半给同样穷困的大姑姐,作为我们两家过年的大菜。

我老伴有兄弟仨和一个姐,大哥在他12岁时就过世了,留下妻儿需人照顾。公公是个老实人,常被村里的保长欺侮,不允下海捕鱼,也不给做其他活。全家人吃不饱,穿不暖,住得挤,日子苦得没了盼头,自己又白“占”一口食,公公既心疼又辛酸,最终自己爬河(指跳海)了。等乡亲发现时,礁石上只留下了他摆得整整齐齐的一双鞋和一根拐杖。

我婆婆也是苦命人,一生操劳。解放后日子慢慢开始转变,有了盼头,人人努力干活,为自己挣好日子。

我有3个儿子、2个女儿。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儿女成家立业,日子好了,家里也新建了4幢楼。饭吃得饱又好,衣服也穿得越来越好看,干活按我心情,没事还有电视、电影看。

那会儿,老伴常说,现在生活好足嘞!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太婆福气来了,阿拉终于翻身了”。

改革开放后,老人开始享清福了

六七十岁时,我们更是享清福了,不知翻了几个身。二儿子永平和女儿带我们出门旅游,北京、南京、上海去了,台湾、香港也去过了,还出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都去过。

自己家的汽车,每天包车进包车出。出门旅游,人像鸟一样,今天飞这里,明天飞那里。

当时,我和老伴开玩笑说,介好的生活,人都过得笑煞了。当初咋会忖到脚不落地奔出国去。后来老伴腿脚有些不便,有几个地方没去。他86岁过世了,临去前说,享福到这里心满意足了。

我们家儿女出息、孝顺,生活可能比别人好,但村里其他老人的生活也是日日变,年年好,就是孤寡老人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每天笑呵呵的。特别是阿拉永平当村书记带村里人开“渔家乐”赚钱后,大家更加关注老年人生活。

以前,村里有个叫小花(音译)的老婆婆,住的是危房,儿女顾不上她。村里知道后,替她修好了房子。

村里还建造了养老院,管吃管住为五保户们养老。就是村里有儿有女的老年人,只要生活困难,政府统会管起来。

新世纪,老人福气好到上天了

到现在,我比老伴多活了10年,福气好到上天啦。

阿拉永平常说,最苦的是阿拉这一代老人。现在条件好了,要让我们这些老年人多活一天多享一天福。福气要一天比一天足。

村里每年会轮换着组织一批老年人出门旅游;每年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村里还会专门为老年人办“老酒”,只要腿脚能动的老年人都是一顿不错过,场场到,热闹啊!

渔村里大多数老年人是没有社保的,自从村里有条件就开始给老人发压岁钱、红包,五六百到上千元不等,每年都在涨。长寿老人还能收到国家发的长寿红包。

除了发钱,还发各种福利。去年重阳节,村里挑着担到老年人家送“福利”。我们数了数,一共有9种适合老年人吃用的物品。

前段时间,村里一家新养老院开业,可以泡脚、洗澡、按摩,赞足嘞。住在那里的老年人都有八九十岁,一天三餐有人专门送到手,下午还有点心吃,绿豆汤、银耳汤……花色每天换。

阿拉老年人过去生活的确苦,而现在被照顾得比电视里的地主、地主婆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