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在广州”,食在广州天下第一享受,广州拥有多家百年老字号店和新兴名店,在传统和创新的名菜、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饮茶、喝汤,更是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藏在大广州里的美食们,讲一讲它们各自的来历。
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称水上人家)创造的,其后又在广州发扬光大。
在老广州、旧广州的时代,珠江西濠、沙基涌和荔枝湾一带,一到入夜时分珠江那平淡的水面就会掀起一阵涟漪,有着一排排花艇在江面上并靠近岸边或大游船,每只艇的尾部都插着一支黄旗,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粥”字,那就是卖艇仔粥的疍家船。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们会向岸边或游船的游客兜售艇仔粥。
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鲜打捞的鱼虾蟹蚬螺等,杂七杂八,汇入一煲粥里熬出来的,由于新鲜,粥水鲜甜无比。最初的时候,艇仔粥每天用料不尽相同,打到什么就放什么料,美味异常。后来陆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来,有鱼片、烧鸭丝、海蜇丝、炸花生、鸡蛋丝、鱿鱼丝、油炸鬼 等,后来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
艇仔粥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作配料,后来还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凉皮、葱花、姜等,吃前当即煮粥滚制,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艇仔粥的主要配料为鱼肉 、瘦肉、油条、花生、葱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 鱿鱼等。艇仔粥以粥滑软绵、芳香鲜味闻名,吃前当即煮粥滚制,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无论在街头食肆,或如白天鹅宾馆那样的五星级酒楼,都可品尝到这种广州特有的粥品。在广州、香港、澳门以至海外各地的广东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备的食品。
虾饺
虾饺是广州人饮早茶必不可少的点心之一,传统的虾饺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馅料有虾,有肉,有笋,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虾饺片薄而半透明,皮内鲜饺馅料隐约可见,形似一梳香蕉。
虾饺始创于20世纪初广州河南(现海珠区)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时的伍村很繁荣,地方幽美,一河两岸,河面经常有渔艇叫卖鱼虾。当地人在岸边捕捉到鲜虾后剥其肉,再配上猪肉、竹笋,制成馅料,以粉裹而蒸之,其汁液不会外流且极鲜美,久而久之, 虾饺声名鹊起而风行于市,并不断地引进到茶楼食肆,经不断改良,形状由角形改变为梳子形,细摺封,每只绝对不少于十二摺,呈弯梳状,故又有“弯梳饺”之美名。
后来,虾饺皮由米粉换成澄面(小麦淀粉),用大滚水熨熟而成,馅的原料同样也有了改进,即用合理比例,以鲜虾肉、肥肉头(用大热水熨过,去油增加口感),脱水鲜竹笋尖,猪油加味料组成,以旺火蒸之,从而产生外表晶莹通透,馅心红白双映生辉的效果。
拉肠
拉肠是一种米制品,又名布拉肠,肠粉。是用大米磨浆蒸熟,因其形状为长条形,与猪肠相似,故取名拉肠。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等特点著称,是 广东有名的风味小吃。而西关拉肠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
肠粉源于广东罗定,目前已在全国传开,按地理(口味)区分较出名的有广州西关肠粉,梅州肠粉,潮州肠粉,云浮河口肠粉,郁南都城肠粉等。而这种传统美食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源于泷州(今广东罗定市)。
其实广东肠粉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
西关是以布拉肠粉品尝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抽屉式肠粉(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主要品尝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
在香港广佛等地,多配以生抽加花生油或猪油。潮汕地区多用蒜头油、花生酱或沙茶酱等混合一起的特色酱料,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则多加添芝麻以及甜酱,这对于粤港的食客可能会有不习惯,但是却有不错的地方特色。
姜撞奶
姜撞奶是一种广州沙湾地区的特色传统甜点小吃,以姜汁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甜品,口感滑嫩,风味独特。姜撞奶具有,温中调胃、驱寒养颜的功效,因此深众多广州人的喜爱。
关于姜撞奶,曾有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不小心把奶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婆婆喝了后顿觉满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马蹄糕
广州人饮早茶的一盅两件,定会有一份马蹄糕。马蹄糕。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
而说到马蹄糕的来历,那就要追溯到唐朝时期了。据传,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逝,高宗继位。岭南道节度使,素闻广州泮塘马蹄、莲藕、茨菇、茭笋、菱角之名,遂令画匠作“泮塘五秀”图,遣吏献图及五物于朝。高宗见图物喜,令为登基祭祀物。
调露二年(公元680年)贤获罪武后废为庶,迫令自杀。贤有三子,广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贤及光顺逝后,守义得“泮塘五秀”图。垂拱四年守义病,薨前传图嘱长子承敖避武后诛。承敖及后人秉祖训,经贺、梧、安南出海,后晋天福元年入广州,居陇西直街、聚龙里。
承敖后裔李讫寻得“泮塘五秀”后,迁泮塘村。其时,恰逢马蹄收获,隆坤按当地习惯鲜食,觉清香甘甜,乃存鲜马蹄若干欲待后分食。无几鲜马蹄开始腐烂,隆坤遂用焙面法,讲马蹄去皮捣浆置于釜,慢火焙干成粉。
将粉水煮成糊分与乡民服食,皆称与鲜食马蹄之感无异。因其用“泮塘马蹄”制作,故隆坤称之为“泮塘马蹄粉”。随后,隆坤就地开办“泮塘五秀”店,沽“泮塘马蹄粉”及“泮塘五秀”制品传售于世。而“泮塘马蹄粉”,即为现今的马蹄糕。
云吞面
云吞面又称馄饨面、细蓉、大蓉。是老广记忆深处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最早源于广州。云吞面有三讲究,第一是汤底,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竹升面与云吞,评价一碗云吞面的好坏,就是根据这三方面进行的。云吞面以云吞和面还有熬好的汤头制成,云吞口感润滑,面入口有弹性,让人回味无穷。
云吞面是广东地道小吃的一种。虽然面食在广东并不是以主食的地位出现,但出奇的是大部分的广东人对云吞面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据考据,云吞面最早在清末民初,广州的西关一带出现,相传是同治年间从湖南传入。
当时一位湖南人在广州双门底(现在的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三楚面馆”(三楚即湖南湖北一带),专营面食,其中就有云吞面。只不过那时的云吞做得很粗糙,基本上只有面皮肉馅白水汤。后来几经改良,以鸡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包以肉末、虾仁和韭黄制成的馅料,自成一派。
很显然,广州并不是以面为主食的地区。然而,广州人却对这碗云吞面情有独钟。“三楚面馆”因而生意红火,不久就有许多人争相效仿。初期,云吞面由小贩肩挑四处贩卖,以敲竹板作“独得独得”声招徕顾客,不久便发展至成行成市。
除了上边的名吃,下边再推荐几个经典美食小吃给大家哦!~
萝卜牛杂
将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牛百叶、牛肠等放入锅中。食后醇正鲜美,味道甚好,温暖人心。
濑粉
濑粉,是广东省著名传统小吃,是一种以用稻米打磨之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而制成的长粉条。开平、恩平等地还把濑粉作为中秋节传统小吃,在香港和澳门也是常见食品。
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是一道由芽菜、河粉、牛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传统广州菜,河粉又称沙河粉,源自广州沙河镇。通常煮法是放汤,或炒制。炒制则分为加入茨汁的湿炒,和不加茨汁的干炒。干炒牛河无论在“饮早茶”还是“食宵夜”都很受广州人的喜爱。
咸煎饼
提到品尝咸煎饼,许多老广州便会联想到德昌咸煎饼。它不仅美味,说起来其中又有一段“古”。咸煎饼经过油炸金黄香酥,吃起来清脆爽口不粘牙,特别松香,是广州人首选的佐粥小点,虽然德昌老店已结业,但仍有地方可品尝这种舌尖上的美味。
爽鱼皮
爽鱼皮,用鲮鱼皮来制作,做好之后放入雪柜冻着,好爽口弹牙。加上花生、芫茜以及淋上面的酱油芝麻,味道一流。不仅广州人劲喜欢,很多香港、澳门的居民得悉之后亦特意过来品尝。
广州真不愧是美食之都啊,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看到这么多广州的传统小吃,小伙伴们,是不是和小编一样已经口水直流了,那就动起来吧,带上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在广州的街头,惬意的品尝美食吧~不行,小编先溜了溜了,找好吃的去咯。
你还知道哪些广州的美食小吃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