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余光中曾推崇的吟诵教育,你关注过吗?

昨天,著名诗人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刷屏了。许多人只知道他是诗人,却很少有人了解他还是一位热衷于中小学诗歌教育的学者。

余光中先生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世纪,有学者曾赞誉余光中在的地方就是文学中心,他生前创作过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乡愁》就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在生前,余光中也一直很重视中小学阶段的诗歌教育,尤其是在当下看似有些“边缘化”的吟诵教育,他屡屡撰文呼吁开展诗歌吟诵教育,他说“中文是美丽的、了不起的文字,语感的培养注重吟诵,应该通过吟诵去体会其中的气势节奏韵味。如果用分析的、概念式的东西来教诗歌,会破坏美感,败坏学生的文学胃口。”

《教育家》杂志曾在今年八月刊刊登了《吟诵教育,是对生命情味的提升》,就吟诵的话题专访了台湾辅仁大学副教授孙永忠,以下为本文的部分节选:

吟诵,是对生命情味的提升

——访台湾辅仁大学副教授孙永忠

孙永忠 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江苏省阜宁县。辅仁大学文学博士、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学术专长为古典文学、文献学。教授中国文学史、诗词曲选、书法、应用文、诗词吟唱等课程。 同时担任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清华大学青莲诗社、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等十多所大学诗社的指导老师。近二十年来,他致力于诗词吟唱教学推广,以“古韵新妍”为平台,号召广大青年学子共同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乐而不疲。

吟诵在同情共感之际,安顿心灵

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孙永忠说:“推展吟诵或吟唱,其目标该在鼓励孩子们多接触经典作品,设法以不同的方式推动深入阅读。借由诗文本身的音乐性,吟哦歌咏,尚友古人;在同情共感之际,也进一步认识自我,安顿心灵。并不是要炫耀一种不同,跟随一种时风。”

问及吟诵或吟唱的意义,孙永忠答道:“吟诵或吟唱必须包括目、耳、口及心的综合心理过程,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尤其我国传统经典均以文言而成,通过吟诵可以帮助读者在简约的文言字辞之中,优游浸融;随音吟哦、依字行腔,可以在精练的诗歌律韵之间,得到美感。其实,就是透过吟诵的各种要求,放慢阅读节拍,容许自己的感悟系蔓于字里行间,又从字里行间抽衍出更多的心领神会。吟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的鉴赏作品,提升个人的审美意境,进而分享给他人。”

将传统的吟调“活化”于学子口耳

孙永忠经过二十多年的观察,发现以台湾吟唱的四个分类而言,学生们对“歌”“唱”比较熟悉,无论是《九宫大成》《碎金词谱》等如古调,或现代作曲者之作品,接受度都高。对“诵”接受了“朗诵”的养分,也不感生涩,倒是“吟”最难上手。因为吟的个人特性太强,细微变化多,不易透过记谱传达。个人吟哦较易,若两人以上合吟,就容易板滞、混乱。

相对于歌、唱的音乐性高,旋律性强,吟调不易融入年轻学子之间。即便师生们都知道吟与唱歌不同,可是学生的初次感觉多是:不好听的歌!他建议教师在教授吟诵时,要透过吟诵基本规则讲解,将传统吟调的特点(也就是吟诵的特质)引出,活化于青年学子口耳之间。“虽然是一个大难题,可就现今传统吟调进行小心地修复与润饰,恢复前贤原有的音乐特色,增添些许的现代审美特质是可行的。”

在孙永忠看来,“吟唱”一则容易拉近年轻学子与吟、唱之间的距离,不以吟诵为高远而排斥,各高校诗社更因此追寻研究古调。再者,可以试图恢复诗乐舞三者合一的先秦乐教之则。教学首重引起学习兴趣,以“吟唱”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再逐步深入,逐步个性化,以至人人可以吟唱。当然,他也鼓励学生从传统出发,将吟诵结合其他元素,创发新的表演艺术。辅仁大学东篱诗社试将中国书画艺术与吟唱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将李白、屈原大量诗篇组合,或用古调或写新曲,编成 《吟唱剧》,这是前所未有的。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样实验性质太重,但孙永忠认为,青年学子借此自发地认真研究李白、屈原,也是一得。审视千百年来文学史上的流变现象,孙永忠相信传统经典诗文,在我们现今的吟唱美学观点之下,可以 获得新的养分。古老的精灵经过悉心滋润,必然可以幻化出更多更美的不朽。无论古曲或今声,只要能传颂经典优雅的氛馨,他就欢迎;无论前贤或后起,只要能启迪生命向善的热忱,他都敬重。所以孙永忠近十年来以“古韵新妍”的平台为号召,牵起海峡两岸、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学子,共同联吟古典诗词,成效良好。

吟诵传统是否消失?不必悲观——

吟诵,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

吟诵传统是否会消失?孙永忠回答:“未必,又何必悲观。传统藉新变而兴发,若无新变则无代雄。我们该思考——传统要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能既保传统特色又具时代新变与创意?传统是否能在继承中,守其本而增丽?如果认为遥远、高深,这是我们对传统吟诵的感觉,那推动吟诵应该是孤寂的,推动者也该谦敬检讨。”

孙永忠教授的父亲从小在私塾馆与先生学习,自小会吟诵,迄今94岁高龄,无论诗文随手吟来,妙趣天成。父亲曾对孙永忠说,吟诵就是一种读书的方式。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被我们绝弃多年,在时空环境巨变之后,要重拾鼓倡当然困难重重。有些人利用世人对吟诵的陌生,将吟诵刻意妆点成高玄难亲,自绝于群众,而同时哄抬自我,殊为可惜。

受父亲的影响,孙永忠认为,推展吟诵不应专向玄远,而是将一种传统读书法,深入浅出地介绍, 让大家都能获得这种能力与乐趣。

“就像唱歌是人天赋的乐趣,谁都能唱歌,唱得好坏,都不影响自身的乐趣。当然,有一部分人唱得特别好,可以追求高远的境界,可赋予不同的任务。我们担任引领的老师,一定要清楚这个现象,不可以造成高手才能吟诵的误会,浇灭了大家吟诵的乐趣。推展吟诵,重在一种自发,要有趣,任何一种强迫手段都无法持久。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就像吃早点,有人喜欢西式汉堡、咖啡,有人喜欢中式清粥、小菜;音乐有人喜欢摇滚、嘻哈, 有人喜欢民歌、小调。只要有助于净化人心,用心地推展经典阅读,都该予以尊重。”

更多精彩文章,可关注、购买《教育家》杂志,或关注官方微信:光明社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