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过去,就像树叶一样,不知道自己是树的一部分。
——电视剧《小娘惹》
东南亚的新加坡、马六甲、槟城一带,融合了华人文化、马来文化、土著文化和西洋文化的聚集地,那里有我们很熟悉的中华传统习俗,也有很陌生的异域风情。
从小听歌、看电影总是会有“华语乐坛”、“华语流行音乐”、“华语电影”这样耳熟能详的词语,后来也慢慢了解到除了港澳台,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地方的华语、华文还能够保留完好,并通过音乐、电影、连续剧等流行文化反向输出。
马六甲丁赖村华文小学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外,华文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没有之一。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令人瞩目的不仅仅是其完备的教育体系,还有它始终坚持最地道、最原汁原味的华语教学。
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华人先辈为了捍卫母语权利而至死抗争争取而来的结果。
马六甲丁赖村华文小学的墙画
如果去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旅行,想更加深入了解华人、华教、华文的历史,我特别推荐一个值得去慢慢体验的博物馆——沈慕羽书法文物馆。
这也是我在2016年第二次去马来西亚,陪同我游走的马六甲雷州会馆青年团团长蒋育贤先生说,有一家博物馆,你一定很感兴趣,因为可以了解很多马来西亚的人文历史。
沈慕羽自幼学习书法,一生对于楷书情有独钟,这一写就是90年,功力深厚,自称一体,在马来西亚被称为“沈体”。
沈慕羽还专门在马来西亚成立了书法研习班,至今已经有了35个年头,是马来西亚华团时间最长的书法研习社。
除了展出沈慕羽先生的珍贵墨宝,还有很多文物与资料,并作为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斗争史的地方。
沈慕羽祖籍中国福建晋江,他是一位备受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相当尊敬的华文教育战士和苦行僧,服务一生,战斗一世。他的一生横跨马来西亚的政治、社会、教育、文化,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华人史。
沈慕羽的父亲沈鸿柏是同盟会领袖,取名“慕羽”有着“景慕关羽”之意,能效法关羽的精神,成为有情有义,为正义奋斗之士。
票根上有一句话:学沈老 当傻瓜
沈慕羽可以说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上的“关公”,因为他曾为因马来西亚华教及华人议题入狱三次,却仍愿意为了民族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为教育无私付出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让他获得无数赞誉。
他发动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确立华文的官方地位,让华校母语教育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虽受到打压甚至入狱,也不退缩,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在威迫利诱下,一贯"大义凛然,绝不低头"的风骨。
有意思的是沈老虽然终身为华教、华文奋斗,但并不古板。
马来西亚的华文现在是使用简体字,而这也和沈老有关,因为马来西亚华教在决定大马所推行的简体字应完全使用中国的简体字,只有选择而不自行创造。
他也针对旧式华文应用文的改革提出他的观点:他认为旧式应用文的辞藻排场,虚伪客套,不加标点,注重格式的弊病,应加以纠正。
沈老也获马来西亚佛教大学及美国高登大学颁发名誉博士学位,还获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奖、林连玉精神奖,名扬海内外。
沈慕羽书法文物馆真诚对待每到一位到访的游客,工作人员都会很恭敬让游客签名并主动拍照留念,而很多年后竟然会在Facebook上看到,当年参观的照片被分享出来。
沈老的儿子、馆长沈墨义为我们讲解
沈慕羽书法文物馆之行,让我更加体会“追远”这个词的沉重和意义。
馆长沈墨义也希望马来西亚的华校多带领学生参观华团所设博物馆。很多学生不知道华人先辈对马来西亚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课本上也缺乏这方面的文章,所以提起华社的知名先贤、维护华教群体和人士,许多学生脑海里几乎一片空白。
不仅仅是马来西亚,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都很有必要了解历史,对古圣先贤作出贡献的历史更不能一无所知。除了用报纸杂志,还有短视频了解历史,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也是了解重要历史的好方法。
马来西亚的娱乐圈,华语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梁静茹、杨紫琼、曹格、光良、戴佩妮等耳熟能详的艺人,他们都是马来西亚华人,从小接受到高水平的华语教育,这也上他们在华语演艺圈立足的保证。
在马来西亚有一首歌曲叫《花种》:飘扬便过了海,披荆就斩了棘,落地就生了根,静静开花,缓缓结果,海水到处育华人,华人到处育花种。
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延续下去的关键,正是语文教育的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