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史学重头在哪?

史学重头在哪?


——理性史观再议


"史学重头不在中国历史,而在世界文明史"一说对头。"世界文明史"说穿了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科学理论是重头是根本)的萌芽发育发达的历史。二是社会道德文明水平逐步推开物化上升(说到底还是平等、契约、求真、奉献、自由、独立、博爱等等系列高尚先进性思想意识的普及过程)的历史。因为如此两个方面决定了整个人类现代化以来基本福祉提高的强度与深度或数量与质量。


与之相较,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于此所涉却非多非深非同,科学和道德的进步乏善可陈,因此予人福祉增长很少(比如族群平均寿命长期停顿在40来岁的低水平。而近几十年来拜现代化浪潮卷入所赐便有了近倍的迅速提高);倒是几乎独具一格地迴旋于公权力的你争我夺之中,所以社会治乱均取决定于权者的德勤能水平。而因人的自然寿期硬限制或"富不过三代"强弩之末规律软约束,所以大体上总跳不出兴亡循环停滞的周期律。


这样总体落后性愚顽性循环性的历史孤立地单独地研来析去有什么意义?所以就此去看杨奎松所说“历史研究不能只在求真”之断言便很值得琢磨了。其实我们民族的大思想家鲁迅于此也有相近的名言说辞,大意是讲那些狭隘的局限的只顾求真或者写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字就好比对一口浓痰的描述,即使这样的文字文本再真实真确,于读者后人也没什么指导性方向性的价值,更多的只是恶心不适感罢了。


敝人前篇拙文《理性与理性史观》中已初步界定理性史观(史观与史学在词义上近似等同)这个概念,它说穿了就是要依据长远整体利益的需要来剖析记载各个方面的历史。如此立论便兼顾了史学之真以外的善和美两大主旨。具体而言即是说对中国史的研究应将视角尽量打开,将国史之学放置于世界文明史的演进脉络中去进行比对、取舍、褒贬和详略性等方面的思索,那样就应能确保我们的史学发展具备了正确的方向和努力的重点。


在前述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再看,为何中国传统社会的几千年一直便与(现代性文明的)科学提效和道德提升隔膜着(即使近现代以来,如此两方面也是若即若离的)呢,它的根因在哪里?将其追问到底应该还是中国观念文化的世俗功利特有(世所罕见)属性所定所成。或者换个说法即是,缺少(高尚的)精神信仰,即是缺乏长远整体的价值追求,于是便缺乏前进的方向感而陷入器物的感性的浮浅的俗世生活而徘徊停滞。


大隐阿狄两微友所言读了。因所涉较多,觉着有些说得好的便不赘述。但有二点说法尤需商榷便析之。一是契约(精神)不能局限于阶级学说范畴来解。而将其与西方观念文化的本源《圣经》经典文本中旧约、新约之“约”来联系着理解把握才较贴切准确。契约精神的本质原则确属诚信。诚信则表征着超越高尚先进的现代性思想意识(之一)。而与之对应对立的现实低俗落后的则可以是等级、亲疏、关系、欺诈等精神意识。


二是一个族群或社会(比较顺利)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要素)是什么?观念(思想)文化或精神(宗教)信仰应是其根本要件(素)。但人们普遍都看不到这点。知识界乃至更高层次的哲学哲理好者们似乎也更推崇较浅层面的政治决定论体制决定论。于是乎,才有了"即使没有毛泽东思想",也会有其它思想(比如儒家思想或者其它思想)来完成中国现代化(使命)的必然性的糊涂认知。


这是长期以来似是而非的“信仰自由、文化多元”等陈说的变种。此理与政治、体制决定论都很难被实际证明。比如印度、菲律宾等都是二战后全盘照搬西方政体的地方,可其现代化途程就总是不顺。为什么呢,我以为其根因还是印度教的现代精神不足,菲律宾的族群观念文化落后所致。讲到我们中国,近30多年疏离了过去那种高尚精神信仰,回潮到传统世俗功利文化,我们社会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愈积愈重哦。


另外,由此还要考虑不能拿诸如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华人社会的较发达情况来佐证不要高尚信仰也能搞好现代化。其实三地现代化程度可能并不具有较高的世界水平。为什么只能位居中游(不像德、日等二战后迅速恢复世界发达水准,说到底还是其族群流传的基本观念意识之现代性出色),根子还在社会主流的观念有差距罢。还可这么来设想一下,假使我们大陆一种高举崇高信仰旗帜,同时有克服了阶级说的干扰掣肘,未必其发展不会好于台港新吧。


大隐微友问中美(生活)的差距如何造成的,我想根本上还得从观念文化(宗教信仰)所蕴含的基本思想意识不同(高下优劣)去思辨才看得清楚。比如人家新教讲究契约诚信,我们就未必将诚信推崇备致。三纲的五常中虽有信字,但那是服从服务于三纲等级落后思想的。它的长期濡染,就致成了一种世俗功利的文化祥式。如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中的聪明智慧化身诸蔼亮就有几多非诚信段子还被后人膜拜。如此落后意识的长期滥觞,自然无益于文化文明"改恶从善"的演进啊。


从经济一一托拉斯组织方式、所有制结构关系、财富多少阶级地位、经济基础制约上层建筑,等等一一因素来决定社会发展优劣的视角也与上述政治和体制决定论一样,都是那种常见的历史陈说(还有阶级说、资社说、人种说、地理说、气侯说、环境说以及语言说、文字说等),都是撇开了最具根本决定意义的观念文化,来从非精神性因素进行分析的"不周"(不周延)理论基点,它虽然有一点道理,但很难具有全部事实的印证性,所以需自觉去努力进行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