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在厦门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厦门日报》“海燕”文艺副刊刊登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教授张兴祥撰写的一篇文言雄文。张兴祥是厦门大学“四种精神”主要撰稿人,从本科到博士,先后攻读数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经济学四个专业,2012-201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以组诗《接近毕加索》摘得第十二届鼓浪文学大奖赛桂冠,2001年又凭组诗《南强之音》摘得厦门大学建校80周年“厦大在我心中”征文竞赛桂冠。1989年迄今,以本名及笔名水牙、牧舟、南柯云青,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青年作家》《诗潮》《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赤道风》(新加坡)等百余家国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近400篇(首),作品入选《世纪的太阳》《百年厦门新诗选》《鼓浪沐风》等。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教授 张兴祥
文作者
《厦门日报》版面
丁丑秋月,余负笈求学于南强[1],宿于凌云楼。斯楼也,东临谷水,西向普陀,南窥沧海,北倚山林。自下仰望之,楼群错落有致,次第展开,如鸟翼然。凌云有三,其最高者,即余之所寓居也,雄踞于半山之上,地势高远,境界开阔。山以林茂,楼因山高,摩天接云,直指苍穹,故有凌云之谓也。
拾阶而上,至于楼顶。居高临下,但见烟波浩渺,山岛耸峙,亭台楼阁,道路园圃,一览无遗。近亭午时分[2],蜃楼去[3],鼓浪出[4],蓬山移[5],鹭水分[6],往来舟楫,皆历历可数也。至若天清气朗,远山含黛;风淡云轻,或行或止;水天一色,不辨涯际。登斯楼也,则有乾坤自在,物我两忘,其心骛八极、神游万仞者也[7]。而或阴翳不开,宙宇苍茫;烟蒸雾缭,若即若离;日月之行,难觅其踪。登斯楼也,不禁形影相吊,悲欣交集,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者也。登高临远,感天地之变幻,赏光阴之旖旎,品山水之大观,叹造化之神奇,不亦乐乎?
然则凌云之美,不唯楼上风景独好。去东北不远,即情人谷也。谷有山泉,蓄为湖焉。过小石桥,闻水声潺潺,清越透凉。此乃谷水穿出山涧,一路蜿蜒潜行,每遇断崖处,则一瀑飞泻,注于小池,水珠迸溅,泠泠作响。谷多山石,层林密布,参差披拂。凌云既处山林之间,四时光景,阴晴不定,动静咸宜。春则霏雨绵绵,花团簇簇,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8]。夏则凉风习习,蛙鸣处处,繁花留蝶舞,幽径转莺啼。秋则虫叫唧唧,雁过声声,寒光渡月影[9],微波涵太虚[10]。冬则萧风瑟瑟,落叶纷纷,空山入仙眼,寒翠湿人衣[11]。此中之美,唯居者能识其大体也。
凌云之楼,居者何人哉?皆南强博、硕诸生也。同室者四人,陈君、田君与余同届,唯王君高于余等一届。陈君者,湘南株洲人也,长余二岁。因其初始学历仅为专科,每每初试已过,复试之时辄横遭贬抑,故屡试不中,凡四年矣。然陈君矢志不移,历久弥坚,辗转应考,乐此不疲。丁丑夏,陈君再试,因调剂见录,入于南强,遂圆其负笈之梦。田君者,陕北延安人也,小余五岁。好烹饪,其于寝室之内,置一炉一锅,油盐酱醋,一一陈列于地,如兵马俑者赫然矗立。每俟鼎沸之时,姜蒜杂陈,鱼肉交错,香溢满室,令人垂涎。而王君乃闽南漳州人氏,其人也,昼伏夜出,飘然来去,如一独行侠,与同室者少言语,或其习性如此。至于邻舍诸君,术业有专攻,修道养学,各自为政。唯闲暇之时,聚于一处,兴之所至,各言其志,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2],恢恢乎不知乃一介书生也。
余治训诂[13],时以《论语》《孟子》为文本,寻章摘字,略感枯燥,故常以诗文自娱,流连于山水之间,吟哦于草木之际。殆山水之趣,因人而异。经纶世务者,无心窥谷[14],倦于探幽;屈才疏狂者,放浪形骸,啸傲山林;归隐田居者[15],抚琴弹瑟,忘情山水;遗世独立者,超然物外,得意忘言[16]。余之所乐者,或异于此四者之为。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7]余假地利之便,兼得山水之乐,闲时吟诗作赋,怡情冶性,独得一悠然世界,夫复何求?且研读之余,好杂览,凡经史子集,多有涉猎。奈何随心所欲,悠游不定,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专注于一端。间或有所悟者,盖以经为本,以史为鉴,知古今之变,察人事之失,究穷通之理[18],慕圣哲之思,如是而已矣。
初,余惑于治学之道,不明其要,莫知所终。每感慨冯唐易老[19],人生在世,若蜉蝣寄于天地,须臾即逝,学人何以安身立命耶?及偶识横渠四句[20],乃默诵不辍,以求甚解。俯仰思之,岂非学人治学,不为天地立心,则失其道?不为生民立命,则失其本?不为往圣继绝学,则失其正?不为万世开太平,则失其用?此四者,犹文章之四端也,纲目举而形体成,文采斐而旨趣兴。观古仁人之为:心,不离其道;命,不丧其本;学,不忘其正;治,不失其用。如之者,则不必汲汲于一己之荣辱,斤斤于一时之得失,盖因格局不同故也。
呜呼,余虽不敏,尚思奋其智力,格物致知[21]。若以进学为务,且立吾心于天地,充吾命于生民,承吾学于往圣,致吾用于当世,此或谓凌云之声哉!
刘艺国书
后记:
拙文始作于己卯(公历1999年)冬月,丙申(公历2016年)春月偶然翻出旧稿,恐其散佚可惜,遂乘兴作了些许修订,与众文友分享。是年冬月由大学同学刘艺国以李邕体书写并装裱,悬于厦大经济楼工作室,以自勉之。庚子(公历2020年)春月又稍加润色,如是斯文乃定。
注释:
[1] 厦门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简称“南强”。
[2] 亭午,正午。
[3] 蜃楼,古人谓蜃气变幻成的楼阁。宋陈允平《渡江云·三潭印月》词:“烟沉雾迴,怪蜃楼飞入清虚。”
[4] 鼓浪,即鼓浪屿。
[5]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为仙人所居。唐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6] 鹭水,即鹭江。
[7] 晋陆机《文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8] 唐李涛,生卒年不详,存断句三联,“溪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为其一。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9] 清曹雪芹 《红楼梦》七十六回写林黛玉与史湘云联诗,史湘云出上句“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对下句“冷月葬花魂”。
[10]太虚,又名大虚。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明陈叔昭《丹阳湖》:“积水涵太虚,一望何弥弥。”
[11]唐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3]训诂,指解释古代汉语(文言文)中字词的意义。“训”,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诂”,《说文解字》:“诂,训故言也。”段玉裁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
[14]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5]晋陶渊明曾作《归园田居》组诗。
[16]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7]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
[18]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作《报任安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9] 汉代冯唐身历三朝,至汉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入仕有所作为。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0] 宋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横渠语录》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21]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