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什么蒙古国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是指曾用汉字作为本国的书写文字并在文字上受汉字影响的国家(民族)。汉字文化圈的范围有多大呢?在地理空间上主要包括越南、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在历史维度上还包括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等古代政权以及在1879年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王国。

历史上中华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汉字书写系统,然而当时周边的其他民族大多还处于一种只有口头语言而无书面文字的状态。这些民族在与华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断接触到各种先进的文化和制度,随着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渐开化之后就需要用文字对日常的生产生活进行记录。这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对汉字进行借鉴。这种借鉴又可以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直接把别人已发明的文字拿来使用,一种是在借鉴别人已发明的文字这一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在南征百越之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这其中的象郡已囊括了如今越南北部地区。此后历经两汉、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这千余年间越南一直是中国王朝直接管辖之下的郡县。这一时期作为中国郡县的越南是以汉字为官方文字的。

五代十国时期割据越南的静海军节度使政权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国家。宋朝在南征失利后不得不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越南在中国郡县管辖的千余年间一直使用汉字书写本民族的语言,越南成为独立国家之后以汉字为基础发明了喃字。一开始喃字只用于民间,官方一般仍使用汉字。直到1400年~1407年的胡朝才首次把喃字确定为官方文字,然而此后汉字又一度恢复官方文字地位。

汉字和喃字分别作为官方和民间文字并行这种状态在越南一直持续到近代。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越南后创制了用于转写纪录越南语的罗马字,后来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传教士也开始用罗马字纪录越南语。法国殖民越南后在越南大力推行拼音文字以取代越南传统的汉字和喃字。1945年越南独立之后借用拉丁字母记录越南语的“国语字”全面取代了汉字和喃字。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同样深受汉文化影响:公元583年半岛上的新罗王朝仿照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颁布律令。然而在此之前新罗并没自己的文字,那么用什么来记录律令典章呢?所以当时新罗王朝就直接用汉字来进行记录。汉字由此传入朝鲜半岛,后来随着新罗与唐朝的交流日益密切就使汉字在新罗更为流行普及起来。公元985年半岛上的高丽王朝效仿中原王朝创立科举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汉字的普及。

朝鲜半岛的语言属于黏着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然而却长期使用汉字记录本民族语言。由此导致了诸多不便:在朝鲜半岛汉字长期属于知识文化阶层的占有物,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底层民众学习汉字却感到相当困难。1443年李氏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创建了训民正音(即朝鲜谚文)。世宗二十八年(公元1446年)世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训民正音。

如今朝鲜、韩国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由训民正音发展演变而来。不过朝鲜半岛在发明训民正音之后并没废除汉字的官方文字地位:在此之后朝鲜王朝的统治阶层仍使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训民正音更多是作为普及民间识字率的拼音系统使用。直到20世纪后这套表音字母系统才开始被朝鲜半岛的知识文化阶层大量使用。1970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下令施行韩文教育后才将其确定为官方文字。

日文同样是在借鉴汉字的基础上发明的:中国唐代时期留学生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片假名,后来日本人又根据汉字草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平假名。发展至今的现代日文书写系统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当初直接从中国引入的汉字,一部分是根据汉字偏旁创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还引入了一部分罗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阶层普遍是认识汉字的。

2001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大河剧《北条时宗》讲述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两度征讨日本的故事。其中当蒙古国书到达日本时日本人一开始以为上面不知道写着什么不认识的文字,结果打开一看发现全是汉字。明末遗民朱舜水在参与抗清复明运动失败东渡日本,当时日本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访他。由于二人语言不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书面文字交流。

在标志着日本进入近代史的美国黑船来航事件中笔谈又一次发挥了作用:由于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历两百余年的锁国时期,因此在美日谈判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懂英语的日本人,而当时造访日本的美国舰队中也无人精通日语。恰巧当时随美国舰队前来的传教士卫三畏是一个多年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同时他还邀请了自己在香港认识的中国人罗森一同前往日本。

实际上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份国际条约的谈判过程是这样的:美方谈判代表说英语,由卫三畏翻译为汉语,再由罗森写下来交给日本官员看。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一度掀起过一股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的风潮,然而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所起的根基作用实在是太强了,所以废除汉字的想法最终没被付诸实施。如今日本的书写系统不过是在汉字以及由汉字演化而来的假名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部分罗马字。

如今日本的冲绳县直到1879年之前一直是一个独立王国——琉球国。在中国明、清两代琉球国长期接受中国王朝的册封。琉球王国的政治典章制度、衣冠服饰、法律法规几乎都仿照明王朝而创设,和当时的朝鲜、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一样的是:琉球王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至于琉球民间百姓则不必刻意学习汉字,而是使用一种由象形符号或假名符号构成的“球字”。

公元920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授意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契丹大字三千余字。公元1036年西夏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用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拐等笔画结构创制西夏文字。据《金史》记载: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仿契丹文和汉字制女真字。“女真大字”于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制新字,称为“女真小字”。女真小字传世的女真文主要是一种与方块汉字相似的单文。

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在历史上均曾使用过汉字,即使是后来发明的喃字、训民正音、日文也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同样历史上的琉球文字、渤海文字、契丹文字、西夏文字、女真文字也都是以汉字的偏旁结构为基础创造的,所以这些文字都属于受汉字影响而发明的文字,使用这些文字的国家或民族都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成员。迄今为止越南语、朝鲜语和日语的书写字中仍有六成源于汉字。

有时海外华人以及日裔、韩裔、越南裔居民聚居的地区也被视为是广义上的汉字文化圈: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区、巴西的日侨聚居区、欧美的韩侨聚居区、北美的越侨聚居区都属于这类代表。不过作为我国邻国的蒙古国与我国有长达4710公里的边境线,历史上蒙古国还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然而蒙古国却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这是因为蒙古和历史上的鲜卑、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比起来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鲜卑在经过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之后几乎完全融入到了汉民族之中。契丹、党项、女真等族也都或多或少接受了相当一部分汉文化。相比之下蒙古民族的汉化程度是最低的:鲜卑、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所接触到的唯一文化比他们先进的民族就是汉民族,然而蒙古人在进入中原之前已西征到达过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在这一过程中蒙古人除了汉文明之外还接触过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等等。

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然而蒙文却并不是根据汉字发明创造的:最早的蒙文是由成吉思汗命回鹘人塔塔统阿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而形成的。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行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这种新的蒙古文字是藏族人八思巴根据藏文发明创造的。忽必烈颁行八思巴蒙古文后开始限制原来的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

然而蒙古人退回草原后又逐渐恢复了回鹘式蒙文的使用。到17世纪回鹘式蒙古文发展出两大分支:其一是如今通行于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蒙文,其二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于1648年将原本通行的回鹘式蒙文改造而成的托忒文——这是一种只使用于卫拉特方言区的蒙文。当时漠北喀尔喀蒙古(如今的外蒙古)使用的是和漠南蒙古诸部一样的文字。

然而自从蒙古国独立以来就长期深受北方大国的影响,于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蒙古就试图根据拉丁字母对蒙文进行改革。1942年起拉丁蒙古文开始试用,1946年起开始正式使用。然而随着苏联把文字拉丁化方针改为斯拉夫化,蒙古国又将拉丁蒙文改为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斯拉夫蒙文(在国际上又叫做西里尔蒙古文)。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内出现了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呼声。

如今蒙古国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自成吉思汗发明最早的蒙古文起已陆续诞生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托忒文、拉丁蒙文、斯拉夫蒙文五种书写形式。这几种蒙古文分别是在借用回鹘文、藏文、拉丁文、斯拉夫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没任何一种曾借用过汉字,所以蒙文无论如何也和汉字扯不上关系,那么蒙古国自然也就不属于汉字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