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你们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吗?我来说说取消春游的“是是非非”

思考教育现状,关注教师群体,关爱孩子成长,研究教学方法。欢迎大家点击“关注”交流!

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正是组织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好时光。然而好多学校都由于种种原因,宁可让孩子“憋”在春天里受委屈,也不让孩子“囧”在春游里冒风险。今天,颗粒儿就春游的利弊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起中小学生春游,最高兴的是学生,最担心的是校长,最烦忧的是老师,最赞成的是教育专家。做为一名基层教师,我对其中的是是非非深有感触。

是无奈之举 非推脱责任

组织学生外出春游,安全责任是头等问题,乘车、食宿、游玩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有安全隐患。而学生安全问题,一直是悬挂在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头上的一把利剑。

加之现在,由于家庭结构和社会宽容度的变化,一旦发生校园和学生安全事故,家长、舆论乃至社会,就会一股脑第把责任都算在学校头上。

再者近年来,校车事故、学生意外伤害等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校长们都心有余悸,纷纷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敢有丁点儿懈怠。

春游除安全因素外,“谁买单”也是一个令校长们“头疼”的问题。学校承担吧,车费、食宿、门票等各种费用太高。收学生吧,又怕被扣上“乱收费”的帽子,让学生采取自愿吧,家境困难未能参加春游的学生心理上肯定很难平衡。因此,很多学校从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角度出发只能取消组织学生春游。

看来,春游牵扯着安全、收费这两条“高压线”,谁触碰,谁危险。对此,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很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难言与苦衷。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又有谁愿意积极为之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不能说学校是在完全的推脱与不负责任。

是因噎废食 非明智选择

尽管春游牵扯着安全、收费这两条“高压线”,但并非不能碰,只要学校把防护措施做好,把工作做到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可以化险为夷的。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思想的、有情感的“人”,绝对不应萎缩为关在笼子里的教育,如果仅仅出于安全、收费考虑,就将孩子们关在校园里死读书、读死书,不让孩子走出去,显然是非常短视的教育行为。

卢梭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陶行知在批判旧学校“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同时,创造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遗憾的是,卢梭和陶行知的这些现代教育思想,在今日中国几乎失传了。

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似乎越来越远离真实的大自然,除了被关在学校读死书外,回到家里就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完美人格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春游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春游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磨练了意志;不仅放飞了心情,而且释放了压力;不仅亲近了自然,而且加深了友谊;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开阔了心胸;不仅凝聚了团队精神,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

纵观国外的春游,新加坡的中小学每年3月都有一周假期,组织学生户外旅游,学业平平的同学还可借此表现独特的长处和兴趣,从而建立自信心。在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每年至少安排两次远足和野外宿营活动,许多家长更是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以提高野外生存能力为目的的夏令营。

可见,在春游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健康、是快乐,更深层次的还是人文素质的积淀。如此大好的教育机会,弃之实在太可惜。

如此看来,一棒子取消了孩子们的春游活动有因噎废食之嫌,并非明智之举。

中小学取消春游,有“是”也有“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要心怀学生,用耐心去教书,用爱心去育人,力争让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孩子。

学校到底要不要组织学生春游?作为教师或获家长,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作者:颗粒儿,草根教师,教育自媒体原创作者。欢迎大家“关注”,一起探讨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