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40岁客死异国,只留下一个女儿,现状如何?

冼星海作为音乐家最家喻户晓的身份是《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当我们每每聆听《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其激昂向上的旋律都会让人热血沸腾,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因为其在艺术上的卓越造诣,他年纪轻轻的就被称为“南国箫手”,连主席也为他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敬。

那么,冼星海是如何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如此卓越的他后代如何呢?

圆满音乐梦

冼星海出生于澳门一个穷苦的疍民人家,未出生便失怙,且在当时,疍民的社会地位低下,他们不被允许上岸居住生活、不被允许上学堂,冼星海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难。

但少时的冼星海早早便表现出坚韧乐观的品行,在著名电影《少年星海》中,即使多番受到不平等待遇,甚至被欺侮,他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音乐的喜爱。

在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街上,他闭着眼感受身边不同的声音特有的音调,商贩们的叫卖声、风吹过木架的嘎吱声、瓶罐摇晃的声音、钟声和铃铛声等等;在晃晃悠悠的渔船上,他哼唱“咸水歌“、跟阿公学吹竹笛,他也做自己的音乐:以碗筷为基本器具,收集的贝壳、碎石片、挂起来的干鱼都是这场音乐的合奏者。

不知愁苦的幼童时代过去,1911年,因变故冼星海与母亲辗转新加坡谋生,六岁的冼星海,在那里,他开始了真正的音乐学习之旅。在那里,他进入养正学校读书,并且受到“中国音乐之父”萧友梅的赏识。他的音乐天分在这里得到充分开发,对音乐的热爱也与日俱增,他深刻认识到:音乐是极有力量的,音乐家是伟大的。

同时,他也被教导:“音乐是世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祖国的。像李斯特、肖邦都是有名的音乐家,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1918年起,年轻的冼星海在母亲的支持下,从新加坡回到了当时尚在混战的中国大陆,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冼星海耳濡目染大陆风起云涌的变革思潮和国家民族越来越深的危机和苦难,这对他自己一生音乐风格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他在大陆学习的主要是小提琴和钢琴,好学又有天赋的他也因此打下了深厚的音乐基础。之后他赴巴黎学习作曲兼学指挥,并在1935年,冼星海学成回国,那时候他不会想到他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为革命呕心沥血,最终英年早逝

1938年,冼星海和妻子钱韵玲于武汉成婚。作为时代背景下的爱国儿女,他们一位是作曲家,一位是音乐老师,相似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理想追求让他们走在了一起,他们感情深厚、相互扶持,在延安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虽然艰苦,但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坚持了下来,1939年,他们的女儿冼妮娜出生了。来年五月,冼星海遵从组织的派遣前往苏联执行任务,由于数次奔波,到1945年,他已满身疾病,不久便在国外离世,那时的他才40岁。

冼星海的一生始终都在前进,在音乐求学路上,他直面困难成就了自我,才有了为国创作的底气和实力。而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他也开始觉醒爱国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求平等与自由,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不外乎都是怀着救国图存的一腔热情。

冼星海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化身英雄,投入抗战歌曲的创作为国家助力。音乐仿佛无所不能,它带给战士们信仰与勇气、许给他们胜利的前方,其中每一个音调都像是音乐家在声嘶力竭地呐喊,是他们心底最深处的渴望:驱逐侵略者、建设民主革命,拥护共产主义事业!冼星海为这场革命四处奔波,为各个地方带去光和希望,最终却客死异国。

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几乎没有关于父亲的记忆,她对于父亲的印象来自母亲的回忆和旁人口中谈及的父亲,以及读他的论文、书信和日记时、在参加父亲的纪念活动时了解父亲。

这一切在电影《音乐家》首映礼上被打破了,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与冼星海在苏联工作时期接触最多的朋友的外甥女卡利娅第一次碰面,两位七八十的,不同国界的“冼星海女儿”第一次开始交流那个去世了很久的人。

在与卡利娅的亲切交谈中,她从小的期盼仿佛有了归处,这位远方亲人的亲自叙说更是让她穿越时空般感受到了父爱。冼星海将对女儿的思念与爱写在家书里,也寄托在卡利娅的身上。

作为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并没有继承父亲衣钵学习音乐。在当时,为响应国家工业建设,她选择修习理工科。毕业后,她进入飞机的生产工厂工作,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1970年代,她从西北飞机制造工厂调到杭州浙江省图书馆,之后一直在那工作到退休。

冼妮娜、卡利娅

流传后世的不只曲子,还有永不磨灭的精神

冼星海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年少时坚韧乐观,青年时爱国追梦,他兼顾家国情怀与人生理想,不畏于行、无愧于心,不仅在中国文艺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即使不能参与教导女儿妮娜的成长,但冼星海的精神品质毫无意外地传承到了女儿身上。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与决心,都是“星海精神”的时代光辉体现。冼妮娜受访时说,父亲是澳门人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作品对得起自己一生对音乐的追求,更对得起中华民族千年一遇的大时代。

百余年间,冼星海创作的歌曲被传唱到世界各地,其强烈的感发力为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提供了心灵慰藉。这不仅对中国弥足珍贵,更是世界的荣幸。并且,他的光辉品质才更是国家宝藏,鼓舞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报国明志。

文/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