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个人越来越有趣的3种能力



最近重新阅读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书中提到决胜未来的6项能力,也称为三感三力,三种感觉和三种力量。

三感是指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

三力是指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

先说三感,下一篇再来说三力,写在一篇文章上,怕字数太多,很多人无法读长文。



设计感: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设计师

很多人以为“设计感”这个东西,只有专业的设计师才需要的技能,其实不是,普通人也需要拥有设计感。拥有设计感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敏感性。

也许有些人会说自己没有设计感,不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项技能,只是没有深入挖掘。

当我们在淘宝或实体店里购物时,我们会因为这个东西可爱或颜值高买,当我们选择购买衣服时,我们会看它是否喜欢设计,这就是设计感。

但很可惜,中国父母把艺术、设计当成浪费时间和烧钱的东西。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资深设计师每一次演讲,都会问在场的人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是艺术家?请举一下手。

经过几百场的演讲,他发现一个规律: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会举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如果是三年级的学生,举一半的手;到了六年级,基本上没有人会举手了。

也就是我们的教育在一点点抹杀孩子天生的设计感。

现在我们就处在看颜值的世界,如果你没有设计感,就是“美盲”。

在苹果还是鼎盛时期,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排队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设计感。苹果系列的装备,线条流畅,界面设计简单,线条分明,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舒服。也许我们不会用到苹果所有的功能,但光颜值这个部分,就让很多人上头。


索尼前任总裁大贺典雄曾说过:“我们认为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技术、价格、性能和特征上与索尼的产品相差无几。但是我们的产品与其他产品最大不同就是——有设计感。”

那该如何提高我们的设计感呢?可以在网上看设计类的演讲还有纪录片,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去博物馆还有画展逛逛,还有看看时尚杂志,看多了美好的事物,自然也就能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感了。


娱乐感:做人要活得有趣

所谓的娱乐感,不是说做娱乐的事情或者讲讲笑话就行了,而是看这个人是否具备玩乐的能力。喜欢娱乐的人都把生活看作是一次冒险旅行。如果一个人没有娱乐感,生活就很压抑。

就像作者说的:娱乐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沮丧。

我们喜欢周围的人都是死气沉沉,一脸都是很丧的表情吗?

显然都不喜欢。

我们看现在的高考状元,他们是玩着学习的,不是靠死读书提高成绩的;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工作之余适当的吃鸡,非但不会耽误工作,反而还对工作有帮助。有一项研究发现:同不玩游戏的医生相比,每周至少玩3个小时游戏的医生做腹腔镜手术的出错率要低37%,而且速度要快27%。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在工作之余玩游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工作满意度。

很多人觉得玩游戏不务正业,实际上玩游戏可以提高右脑解读模式识别类问题的能力。因为一个游戏靠野蛮打是无法通过的,需要运用一些技能还有团队分工合作才可以过关,看起来是在玩游戏,实际上是在看一个人对待事物统筹、分析的能力。

中国作家里边,汪曾祺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在困境当中懂得苦中作乐。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当时日军频繁轰炸昆明,一有警报,大家都往郊外跑,大家把这种做法称为跑警报。

汪曾祺每次听到警报声音之后,最喜欢往松林方向跑。为啥呢?因为那里有卖炒松子,有时候还会自带一袋点心,边吃边跑。

汪曾祺认为就算被炸死,也不能做饿死鬼。

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娱乐精神呢?

首先,不要把提升娱乐感当作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这个很重要。其次,花点时间培养一项兴趣爱好,比如画画,烘焙,跳舞等,不需要做得有多好,要的是情趣。


意义感:我们需要在平凡的事情中找到价值感

所谓的意义感往大的说就是:人为什么而活?也就是来这个世界走一遭,要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听起来很虚幻,毕竟连眼前的苟且都没完成,就要向往诗和远方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意义感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王师傅,他们靠传承古代文化,为中国的文化添砖加瓦,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传承佛法;翻译家傅雷、许渊传承西方文化。

还有日本寿司之神;新加坡有油鸡饭王子陈翰铭,在2平凡米的小摊做了32年的油鸡饭。

传承人、手艺人、专业人士他们都是在最不起眼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我们活不成王健林,也没有必要像王健林一样看齐,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方式过一生。

真正活得出精彩的人,是内心充实,拥有独立而又有趣的灵魂。

很多人总是抱怨活得没有意思,工作无聊,意义不是凭空就来的,意义是你自己定义出来的。

有些人觉得写作是一件无聊的事情,而有些人觉得打开电脑,敲响键盘,所有的烦恼都在文字中得来了缓解;有些人觉得跳舞太费劲,而有些人将跳舞视为生命。

你觉得有意义,这事就有意义;你觉得没有意义,做什么都不会有意义,觉得人间不值。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吗,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有“意义感”的前提,是你对要做的事情“有感觉”,能够持续,需要不断地精进自己的能力;“过一生”是你用一辈子的事情去做这件事情,尝到这件事情的酸甜苦辣。

就像作者提到:我们生来就是要探寻人生意义,而不是来享乐的。理想的生活并不是在惊恐中寻找奶酪,而是走完这段路程,发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