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近60年来,“石湾公仔”收藏市场都经历了什么?


根植于岭南数百年的石湾陶艺艺术品,近年来藏家群体也从粤港澳逐渐扩散到全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石湾陶艺这片收藏“洼地”。纵观近半世纪以来的石湾陶艺收藏市场,虽然起伏不断,整体却有小幅上扬。



01


石湾陶艺收藏大事记


1960-1970

受东南亚藏家追捧

据香港著名收藏家翟建民回忆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香港的古董收藏价格和拍卖纪录中,石湾陶艺和清代官窑器价格不相上下,甚至更贵。很多香港、台湾的著名企业家都收藏石湾陶,而且作为比较重要的收藏种类。”石湾陶引领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一带欣赏购藏石湾公仔的时尚。


1980-1990

市场覆盖面扩大

仍是国营体制的石湾美术陶瓷厂,聚集了石湾最强大的创作力量,比如刘传、姚志明、庄稼、曾良、刘泽棉、廖洪标、刘炳等,吸引很多香港买手以公司名义下单成批订购石湾陶艺术品,继而出口转售至其他国家。20世纪90年代末,不少藏家开始转向陶艺家个人购买藏品,不惜重金收藏近代名家潘玉书、刘佐潮、霍津以及当代大师们的力作。石湾陶的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庄稼《诗圣杜甫》


1995-2008

二级市场上拍量较少

石湾美术陶瓷厂转制为民营企业,石湾陶作品多以陶艺家个人销售为主,二级拍卖市场上拍极少。据雅昌艺术网记录,1995—2008 年各地石湾陶塑作品上拍量合计为196件,但成交率不及一半。当中有零星不错的成交,如北京嘉宝2006 年首届拍卖会,明代石湾窑法华彩和合二仙(一对)以 27.5 万元成交;中国嘉德 2008 年秋季拍卖会,明石湾窑秋叶洗以 19.04 万元成交。


明代《法华彩和合二仙》


明 石湾窑秋叶洗


2009-2011

省内拍卖行相继试水

2009年广州嘉德春拍、广州市艺拍在夏拍中均有“石湾公仔”上拍,虽然总体上拍量较少,但合计成交率高达近七成。其中,广州嘉德上拍“石湾公仔”5件,全部成交;广州市艺拍上拍清朝以来各时期的“石湾公仔”11 件,其中6件成交,成交价格较为理想,个别作品的成交价甚至高出拍前估价两倍,如庄稼的石湾窑屈原立像(2001年作)、石湾窑杜甫立像(1999 年作)均以 24.64 万元成交。再如深圳市拍卖行 2010年春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的《龙之尊者》被拍卖出 336万元人民币高价。


黄松坚《 龙之尊者》


2012-2013

北上成主角,上拍量翻数倍

石湾陶艺北上,在北京保利、北京东拍、中国嘉德、北京瀚海等京城拍卖会上唱主角。至 2013 年,石湾陶塑作品上拍数量已增加至 1494 件,总成交额接近 2000 万元。其中,2012 年与 2013 年两年石湾陶瓷的拍品共有 800 余件,比前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在 2013 年北京保利“新月雅集——石湾窑当代艺术陶瓷专场”成交总额为 1272.5 万元,成交率 64%。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的原作《紫气东来》,以 414 万元斩获全场最高价,价格比十年前翻了十余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的原作《释迦牟尼》以 402.5 万元成交,双双创下石湾窑最高拍卖纪录。


刘泽棉 《紫气东来》


廖洪标 《释迦牟尼》


2015-2018

市场持续溢价成交

在 2015 年北京“保利十年春季拍卖会—新月雅集近现代艺术陶瓷专场”上拍了 12 件石湾陶艺原作孤品,作者包括廖洪标、钟汝荣、庞文忠、封伟民等在内的国家级大师。其中一件出自廖洪标大师之手的“济公饮酒”以 193.2 万元成交,拍出现场当代陶艺作品的最高价。其他石湾陶艺作品也全部拍出,总成交额达 315 万元。


广东省拍 2015 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瓷杂专场共上拍 30 件石湾陶作品,包括潘柏林、杨锐华、刘藕生、区桂婵等人,作品成交率达 80%。


2018-2021

市场有回暖迹象

2015 年后的几年,石湾陶市场遇冷,零星上拍的作品也以流拍居多或低于估价成交。直至 2018 年,市场开始回暖,上拍量和作品价格有所回升 ;


2021年几家拍卖行上拍的石湾陶精品也斩获不错成绩。如中贸圣佳 2021年春季拍卖会,刘传石湾卧鹿瓷塑以 41.4 万元成交 ;华艺国际(广州)2021 年春季拍卖会上,两件石湾窑陶塑原作陈渭岩瓷塑粉彩《亲王像》和刘佐潮陶塑《读书罗汉像》分别以 138 万元和 115 万元成交,创下近年石湾窑拍卖市场最高纪录。


清 陈渭岩《亲王像》


刘佐潮《 读书罗汉像》



02


更多石湾陶艺精品赏鉴


《李逵》1980年代

廖洪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作者以精湛的陶塑技艺,并借陶泥的可塑性,融汇石湾陶艺“气韵生动”的特色及西方雕塑的大结构与体积感,将人物的形神及肌肉筋骨塑得惟妙惟肖,并具有强烈的“性格特征”。李逵豹眼圆瞪,须眉皆动,神态逼真,形象鲜活,跃然若动。

以龙窑烧成的石榴红釉古朴浑厚,耐人寻味。此作的形神、釉色、韵味颇得石湾传统陶艺精髓,其造型、气势与神韵,充分展现了石湾陶塑英雄人物的力与美以及精神内涵。




《新山中方七日》 原作2015年

潘柏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其以“意塑”的手法塑造一耄耋老者坐在山中的大树根上品茗。此作率性而作,一气呵成,不事雕琢,然造型概括,形简神臻,泥性熟练,气韵生动,颇具雕塑感与手工韵味。作者以捏塑造型,追求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审美意象,并把“形式感”与“传神”作为其审美取向与艺术追求。陶塑与根艺异质同构,标新立异、珠联璧合,丰富了石湾陶艺的表现手法。在思想内涵、美学精神、表现形式、艺术情趣等方面的追求,对提升当代石湾陶塑的品位、格调及美学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海阔天空任我行》 2012年

黄志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作者以石湾陶塑传统技艺融合现代雕塑的美学元素,创新性地“以线塑形”。其以手捏的泥条构成人物的衣袍,衣纹线条与衣袍块面起伏聚散,流转自如,极富动感,且泥性十足,具有一种独特的形式感与手工韵味。此作人物形神俱臻,格局大气,内涵丰富。观者从中玩味石湾陶塑淳朴、率真、趣味以及“线塑”的“另类”与情趣之外,似可感受作者在当前文化语境下意气奋发、乐观向上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意识。




《高士》 原作2007年

刘藕生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捏塑为艺,乃石湾陶塑中卓然一脉。其以粗泥卷筒成型,手法随意,不重形似,不事雕琢,重在传神,为中国传统美学“遗貌取神”之写照。刘藕生的捏塑人物承传清代陈祖揑塑之精髓,并糅入其丰厚的学识与文人情怀,作品泥性与塑性淋漓尽致,功夫老到,臻于化境。传达出作者崇尚古代高士淡泊名利的思想及淳朴高洁的人生境界。

此作捏塑手法娴熟,造型随情随性,施石湾传统石榴红釉,浑厚古朴,尤具古意;从中彰显了作者“泥釉火”诸艺的深厚功力,及其对古代高士“神遇”与“迹化”的演绎。



《火鸟》 原作1980 年代

曾鹏 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


作者对陶艺有独到的感悟,其在作品中渗入自己独特的创意与情愫,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此作以超脱的心境随情随性塑造其心中的火鸟,追求一种形式感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此作形的大度、态的空灵、质的厚重、随情赋彩的斑斓釉色,以及“粗犷朴拙”的质感及肌理美,令作品具有非一般的个性色彩与生命的张力,并有一种脱俗的蕴藉以及丰富的审美情趣。



《山鬼》原作 2016年

钟汝荣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此作是他最新版的《山鬼》,也是其最超脱、最奇幻的:以质朴的陶土塑就的赤豹屈成山峰,身披“透明绿釉”的山林女神躺在硕大的绿叶上,婀娜多姿地飘在云端。作者以浪漫主义的雕塑手法,并糅入漫画与科幻的形式,演绎其心中《九歌 · 山鬼》瑰丽而又离奇的意境。同时突破了石湾陶塑的传统,融合现代审美理念与元素,创新性地赋予传统题材以装饰性与现代感,颠覆了人们的“定式思维”。其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造像、变形,兼具了西方雕塑的格体和石湾传统陶塑的神韵,追求一种诗意化的象外之意。给人新颖别致、超凡脱俗的视觉冲击,以及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一默如雷》原作 2010年

封伟民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一默如雷”语出《大藏经》。据悉,此作是封伟民突发灵感而作的。其以“兼工带写”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胡貌梵相”的高士,其沉默的静态比声音更具震撼力,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此作不重形似,注重形式感与作品的外形线,并对人物形态作最大限度的夸张。除了脸部和双手刻画细腻外,其他删繁就简,人物肌肉、骨骼的凸显,衣袍线条与块面的起伏转折,以及质朴粗砺的质感,隐现其历经沧桑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骨。此外,人物脸上圆圆的大耳环及左下方垂落的衣襟和衣带,如“神来之笔”,颇具匠心。此作有味、耐看,意境高远,极具思想内涵,体现了作者的传统文人理想与精神境界。



《新生》原作 2002年

苏锦伦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该作将现代陶艺变形、夸张的元素与手法融于石湾陶塑技艺,以独特的审美取向与创新意识,并以殊常的形态与传统的陶艺器皿拉开距离。此作以圆柱体加圆球体构成圆融的造型,圆球体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圆洞,令形体产生某种通透玲珑的空间感与体积感。而其窑变的釉色变幻丰富,异彩纷呈,堪称“窑宝”。作者潜心石湾陶艺40余载的造化及其陶艺情怀与情感元素的交融,以及个性化陶艺语言的导入,造就此《新生》形的简约、凝练;态的圆满、空灵;质的沉实、厚重 ;以及釉彩的浑厚、斑斓,富有独具一格的装饰性与现代感。



《禅》2013年

杨锐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作者在作品中融入现代陶艺的美学元素,着意于以大块面、大气势塑造人物,线条简练,见静见动,形神兼备,将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化于陶塑之中。以质朴而丰富的陶艺语言塑造了一位“禅修”的罗汉。其窑变的“蓝钧釉”流注淋漓,古朴浑厚,十分耐看。除了人物的形神与内涵之外,此作规格尺寸的超然大气及斑斓釉色尤令人赞叹!确实,不是每位陶艺家都有建构巨制大作的激情、胆魄及艺术实力的,这也是杨锐华其人其作令人赞赏之处。



《爱国老人》原作2015年

王增丰 中国雕刻艺术大师


此作塑造银眉鹤发的于右任身着唐装,拄着拐杖,立于海边遥望大陆。其脸部的褶皱颇具沧桑感,深邃而略带忧郁的眼神中透着对回归祖国、回归故土的渴望与期待。其衣纹的大块面处理简约而具张力,静中见动;人物长髯繁密的线条与衣袍简练的块面结构,令其外在质感与内敛品质互为彰显。衣袍的窑变“蓝钧釉”,流注斑斓、敦朴浑厚,别具风韵。

此作以石湾陶塑+漫塑的手法与技艺,生动地表现了于右任饱经岁月风霜的形象与刚毅、旷达的内在气质及其盼望“叶落归根”的家国情怀。




编辑|余一

设计 | 卷毛

作者 | 杨飞武、余一

图片| 华艺国际、北京保利、本刊资料库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