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17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
2012-2017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2012-2017年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深圳特区报2018年12月17日讯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深圳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出口总额增长迅猛,贸易方式更趋合理,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市场日趋多元,对外开放和贸易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
进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第二位,出口规模连续25年居内地城市首位。1979-2017年,深圳进出口总额从1676万美元提升到4139.50亿美元,增长8545倍,年均增长26.9%,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2.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居内地城市第二位。其中,出口总额从930万美元提升到2442.21亿美元,增长9565倍,年均增长27.3%,出口规模连续25年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总额从746万美元提升到1697.29亿美元,增长7435倍,年均增长26.4%。
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和全省比重大幅提升。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和全省比重由1979年的微乎其微分别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10.1%和41.1%,其中出口总额占全国和全省比重分别提升至10.8%和39.2%,进口总额占全国和全省比重分别提升至9.2%和44.2%。深圳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大幅提升,说明深圳进出口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
2
各个阶段发展特征明显
回顾深圳对外贸易近40年的发展历程,深圳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相协调,与同期国内外环境相适应,与对外开放政策变化密不可分,对深圳各个时期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1979-1992年,高速增长阶段
在这一时期,深圳积极扩大开放,通过兴建港口、招商引资、创建保税工业区、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开放码头和口岸等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这一阶段,深圳进出口规模由1979年的1676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235.77亿美元,年均增长61.0%,其中出口规模由1979年的930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1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60.6%;进口规模由1979年的746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115.75亿美元,年均增长61.5%。1987年,深圳出口规模超过进口规模,扭转1983-1986年连续四年的贸易逆差局面,到1988年深圳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到1992年,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二)1993-2012年,快速增长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后,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深圳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为契机,深圳对外贸易加速扩张。这一阶段,深圳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总额由1992年的235.77亿美元提升到2012年的4668.3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92年的120.00亿美元提升到2012年的2713.62亿美元,并自1993年至2017年连续25年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总额由1992年的115.75亿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1954.69亿美元。这一阶段中,1999年深圳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0年突破3000亿美元,2011年突破4000亿美元,2012年达到4668.30亿美元。从各年的发展情况看,仅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下降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较高的增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02-2007年是深圳出口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均增长27.0%。
(三)2013-2017年,平稳增长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努力适应外贸发展新常态,进出口形势较好,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经历了上一阶段的飞速发展,加上一些特殊因素,深圳进出口总额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出现回落,到2017年深圳进出口增速扭负为正,实现正增长。2017年,深圳进出口总额4139.50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为28011.4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出口总额2442.21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为16533.57亿元,同比增长5.5%;进口总额1697.29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为11477.89亿元,同比增长7.9%。
3
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贸易方式更趋合理,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深圳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境外资本和技术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38.7%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56.5%。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调结构转方式,不断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货物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圳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开始缓慢下降,由2012年的53.0%下降到2017年的34.8%,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28.0%上升到2017年的43.1%。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深圳贸易方式向多元化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由以加工贸易为主逐步发展到易货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租赁贸易、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设备、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物资等10多种贸易方式。2017年,占全市出口比重前三位的贸易方式为依次为,一般贸易出口占43.2%,加工贸易出口占34.8%,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出口占9.2%。
(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从初级产品到机电产品,再到高新技术产品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包括粮食类、肉类、服装,如1990年肉用活猪、服装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42.4%和81.0%,而同期机电产品的出口量不是太大,但增长潜力初现,如电视机、收录音机、电话机的出口分别增长16.8%、23.1%和24.8%。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出口产品结构出现较大变化,精加工、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大幅增加,出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1990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但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较低,约为30%左右。2001年入世后这一比重不断提升,2002年达69.2%,2003年超过70%,此后比重均在70%以上。2015年最高,达到82.2%,2017年为75.9%。1990-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从1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1852.75亿美元,增长184.3倍。2017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的比重在14%以上,为我国连续9年保持机电产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贡献了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成为深圳现在到未来一段时间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点。2002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3.7%,2003年达到40.0%,此后保持在40%左右,2009年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2.5%。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比重保持在50%左右。2013年达到最高的58.0%,2017年为46.7%。高新技术产品中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产品高速增长,2017年两者出口分别增长52.0%和21.5%。
4
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与深圳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1990-2017年深圳的贸易伙伴已由61个发展到239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深圳前10大贸易伙伴为:香港地区、东盟、美国、欧盟、台湾地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2017年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3.4%,其中对香港地区、东盟、美国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3.4%、13.2%和10.4%。2017年,深圳对中国香港进出口968.79亿美元,下降8.1%;对东盟进出口546.22亿美元,增长16.7%;对美国进出口431.47亿美元,增长13.2%;对欧盟进出口405.90亿美元,增长7.2%;对中国台湾进出口334.13亿美元,增长5.9%。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几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 -2017年,深圳与“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在2成左右。随着深圳主动服务和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一带一路”对挖掘和提升深圳的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作用增强。2017年,深圳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422.8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同期深圳进出口总额增速10.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77.1亿元,增长13.2%,高于同期深圳出口增速7.7个百分点,深圳与“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亮点。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深圳对外贸易总量大幅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成绩斐然。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外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面向未来,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加快贸易转型升级,促进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升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和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深圳市统计局供稿)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