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又给你们淘到好货咯!
今天推荐的这部片子,可以说是新鲜出炉外焦里嫩热热乎乎...
就连豆瓣老司机们都少有人寻到这个大宝贝儿。
观影人数少的连评分都没有
但你别看人数少,看过的人几乎都拍着大腿叫好:
一部纪录片愣是拍成了一部悬疑片
via黑色性感
有点黑色,有点细思极恐...
via四月一日
牛得一塌糊涂...
via{莫热}
好,成功把表姐的心撩拨起来了。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买了一盒,呸,看了一下,
没想到——
嗯?真香!
它到底有多牛?这么说吧,老司机看了它都要急刹车。
不信你看一眼它的海报,就知道有多骚了...
逃避者
Shirkers
嗬!这满眼的Cult风。
但偏偏,它又是个纪录片。
咱们不妨把它拟人化一下。这片子要是个妹子,她妈肯定每天念经——
这穿的是个啥呀?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纪录片。你自己出门瞅瞅,哪家的好纪录片穿成你这样?
纪录片应该什么样?
冷静、克制、陈述、杜绝情绪。
但这一部,偏偏叫嚣着——去他妈的古板,要做就做最带劲的片子。
所以它不光海报骚,内容更野。
一口气看完,那个观感怎么形容呢?
就像...喝了一瓶存了二 三十年的白酒。
第一口,次奥,上头。
再仔细咂摸咂摸,嗯?香得有点不一样。
到最后,看了眼手里这杯残酒,悲从中来。
但催你掉泪的,早已不再是这酒本身,而是勾动起的一段陈年旧事...
好了,关子卖完,开始介绍剧情。
二十多年前,新加坡。
女主,也是这部片子的导演谭善治,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妹子身上难掩那股子野。
身边的青春小朋友听的都是些情啊爱的糖水歌,只有她跟朋友锦佳喜欢的东西很独特。
都是一些偏小众的东西,音乐,尤其是电影。
可以说是两个朋克少女。
当时的新加坡,审查制度十分严格,一些国外的片子根本看不到。
妹子️♀️。
然后托在美国的亲戚帮她把录像带邮过来,
每天跟好基友一起看一些少儿不宜的片子。
不光看,还直接联系了国内一家相当独立、相当严肃的杂志,要给人家写影评。
那年,她才14岁...
人家杂志主编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回了她们Patti Smith和地下丝绒的带子。
那个意思,是要考考她们。
结果妹子一赌气,去他的。
有啥了不起的,一个破男生社团,稀罕啊?
一转头,妹子跟她的基友偷着用国家图书馆的复印机,自己办了份杂志!
感受一下这个封面的画风...
妈蛋老娘十几岁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酷啊!!!
全特么被五三给毁了啊!!!
整本杂志的内容,都是妹子跟几个朋友策划写稿排版校对完成的。
最屌的是,这本杂志在全世界火了!
每天从不同的国家都有读者来信,有的信甚至是从监狱里寄出来的...
但妹子的志向不在于此。
她跟咱们是同类。最想干的事,是拍电影。
在当地一家电影培训机构里,妹子遇到了一个中年男人。
这个男人,叫乔治卡东那,是妹子的摄影老师。
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
每天晚上9 10点上完课,乔治就开车载着妹子一起兜风,
并进行一些学术探讨。
别误会,虽然萝莉配大叔如今已经烂了大街,但他俩还真不是这种狗血的关系。
如果非要加一个定义,表姐觉得,乔治应该是妹子的伯乐。
欣赏、爱护,尽全力去挖掘,不让她的才华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虽然方式确实很暧昧:
知道自己有老婆孩子,却依然带着妹子兜风到很晚。
教唆未成年人喝酒?这位大叔你这是在危险的边缘dancing啊
甚至在后来妹子英国留学的时候,邀请人家来一场穿越美国的长途旅行。长路漫漫你想干啥啊?(事实证明他真的摸了妹子,只是被拒绝了。)
在常人眼里,这种有违道德的行为,可能会被骂。
但也正是这种《麦田里的守望者》式的刺激和浪漫,浸入式的观察和体验,让妹子一下子迸发出了灵感。
就在那个时候,她写出了一个很成熟的公路片剧本。
而这种类型的片子,在当时整个新加坡,都绝无仅有。
主题也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16岁的女杀手S的故事。
这个剧本,跟这部纪录片同名,都叫《逃避者》。
那年,她也刚17 18岁。
更厉害的是,妹子不仅能写,还真的把它拍出来了。
乔治是导演,好友锦佳是后期,妹子是编剧和女主,还有一个同学苏菲是制片。
别看是只“草台班子”,表姐随手截了两张图。
这个构图和配色,即使在今天,也别有味道。
拍摄的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
那个时候不像今天,便携式的摄影设备这么多。
要拍电影,只能找厂商赞助胶片。
找不到背景音乐,就请玩乐器的朋友录一首。
拍到最后钱都不够了,三个女孩子把所有的钱都取了出来。
拍完之后,妹子们都喝着西北风回去上学了。
整部电影,70卷胶片,全都放在乔治老师那里。
谁也没想到,妹子一走,乔治就玩起了失踪。
不仅人没了,连着那70盒胶片,一起来了个卷包会。
自己的作品,妹子连一眼都没看见。
再细一问,更反常:
当初跟厂商谈合同的时候,明明是做为制片的苏菲去,结果乔治把她关在厨房,自己去了。
朋友制作的背景乐,也被乔治半路截走,还威胁人家不能靠近剧组。
甚至乔治拍的最后一幕,根本不是剧本上的!
次奥,这个大屁眼子!
以为自己骗走的只是70盒胶片吗?
做为一个曾经带她入门的“师父”,他盗走的,是妹子的崇拜、信任、心气。
或者换个词说,信仰。
时间回到二十多年后,当年的酷妹子谭善治已经嫁为人妇。
这二十多年来,她写过影评,上过电影学院,生活的中心始终围着电影转,却再也没有亲手拍过一部电影。
这是在心里一直惦记着呢,只是一碰就疼。
事情出现转机,是突然出现的一封邮件。
隔了二十多年,那个名字依然这么熟悉。
只是发件人,并不是乔治。
邮件里说,70盒胶片原物奉还。
很多著名的影评人坦言:
二十年前,这些胶片剪辑成电影,整个新加坡电影史上都留下名字。
如今,为时晚矣。
但对于谭善治来说,比这70盒胶片更让她放不下的,
是那个曾经杀死过她唯一信仰的人。
这个人,最后成了一个谜。
而这部纪录片,就是在解一个谜——寻找乔治。
只是在解谜的过程中,答案越接近,真相反而越扑朔迷离。
没有人真正了解乔治。
每一个人嘴里都有一个不同的版本。而每个版本,都是乔治撒下的谎。
这个人,就像一个鬼魂。
你永远看不清它,它却无处不在。
这或许,就是大家把这部纪录片当成悬疑片来看的原因吧。
随着导演妹子一步步地抽丝剥茧,横跨了几千里四处寻访,得到的真相,匪夷所思地不像现实。
表姐在这里就先不剧透啦。
因为表姐无论如何形容,可能都拼不过导演妹子的表达方式。
这也是我为什么哭着喊着要高声推荐这部片子。
除了这段跨越了二十多年让人唏嘘的故事,
还因为,这是我见过最有灵气,也最骚气的纪录片。
所有让你意外的素材,全都能顺手拈来包进自己的片子里,还让你觉得,啧,真是不俗。
比如,交代背景的时候,比起那些大段的沉闷旁白,导演直接把一段时期的政治宣传画做成动画。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也可以入镜来解释当年的成长环境。
还用了大量的电影做了很高级的隐喻。
这个《陆上行舟》的片段,用疯狂的克劳斯金斯基暗喻自己的恩师乔治。
而自己和他的其他门徒,就像这群亚马逊人,
替他卖力把船拖着翻山越岭。替他日夜做嫁衣裳。
这些巧妙之处,就像榫卯般严丝合缝。
看这部片子,就像看一个扫地僧。
你看不到刀剑,看不到招数,武器都是顺手拈来的,力道都是借力打力的。
有一股浑然天成在里面。
此时的谭善治,道行俨然颇高了。
看到一条评论里这样写道:
谭善治说,可能当时没被偷走,真的制作了出来,他们可能会被周围人嘲笑而大受打击,她可能也就不会继续做电影了吧。
via铃铛鸟与沙漠
或许,如果当初过早消耗了这份灵气,她如今也成了伤仲永。
世间的事谁说的准呢?有时候我们很难分辨出当下经历的,到底是锉磨还是历练。
只有隔了岁月再回头,才看清这是祸是福。
让表姐最感慨的,是得知真相后的谭善治,依然没有怨憎。
更多的,是一个迷影,对另一个迷影的理解,和隔着时空的握手言和。
你曾给我重击,而我选择,惠存这重击。
还有比这更酷的人生吗?
看不完的美剧,说不完的电影,想看更多优质佳片,关注公众号“影探”(ttyingtan),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后台回复 逃避者,看片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