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们试着用AR去记录历史

导语:每年,我们都用公祭日向同胞与历史致以悼念,但与此同时记忆也随时光流转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好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还原史实......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今天,是2018年12月13日。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这一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暴行,是对人性、人权的公然践踏,将永远被印刻在人类的文明史上。

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8年12月1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哭墙”再度延长,新整理确认的26位遇难者姓名增刻完成,截至目前,墙上已刻有10664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是不可忘却的记忆,然而铭刻历史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直面并尊重历史事实,才能真正汲取历史教训,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肩负着先辈的期愿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南京大屠杀发生80余年后的现在,仍有无数的中国人和国际人士,在为还原80年前的历史真相而奔波努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尚未被发掘的资料正在慢慢消失,保有那段记忆的老人也在渐渐离世,如果不能尽可能的搜集史料并加以妥善保存和研究,将会留下历史的永久遗憾——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史料搜集与研究的人们,无疑是在与时间赛跑。

在历史证据逐渐消失的日军暴行中,慰安妇制度的建立无疑是不可忽略的一页。

(怀孕的慰安妇——朴永心)

慰安妇制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在其进行侵略战争的过程中推行的一种军队性奴隶制度。其侵害的女性涉及朝鲜、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地方如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太平洋一些岛屿的土著居民、华人、欧亚混血儿等,还有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的少量白人妇女。遭到迫害女性的年龄大多为18-20多岁,有资料表明,日军在占领中国时还曾掳掠更年轻的女子充当慰安妇,如海南的一些中国慰安妇只有十二三岁,年老的则达50来岁,而南京被掳走的最年长的妇女达60岁。

慰安妇总数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数字——由于前线日军的档案资料大多被其在战败时销毁,曾逼迫充当慰安妇的妇女也大多过世,剩下来的人又大多不愿意回忆这段痛苦的经历,所以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统计。据相关资料,最保守的估计中国慰安妇之总人数在20万以上,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那些被日军奸淫数日的妇女,而南京的慰安妇前后相加不会少于 3万人。由于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而且还要每日遭受非人的折磨和摧残,大多数慰安妇不是遭到日本兵的虐杀就是死于疾病和贫困,还有的因不堪忍受虐待而自杀。即使是幸存下来的妇女们因遭受长期残酷的摧残绝大多数人丧失了生育能力,晚年陷入了孤独艰辛的凄凉境地。精神上,她们承受着世俗偏见同时在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压力下煎熬,她们带着难以名状的羞愧心情度过余生。

1937年12月中旬日军占领南京后不久,慰安妇制度就在南京开始建立实施,并一直延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整个日本侵华战争与二次大战期间,南京市日军设立慰安所、实施慰安妇制度最完善,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八年沦陷期间,南京城内外出现过60余座慰安所,保存到现在的寥寥几处也处于即将被拆迁、改建、遗忘的境地。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内损坏严重的楼房)

用AR技术保存、再现这段历史,这是ARMapper们正在做的事情。

注: AR技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关于ARMapper

我们是一支来自南京大学,名为ARMapper的 “挑战杯”战队。此次参赛的项目名称是——二战期间亚洲女性的青春坟墓:南京地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的AR故事地图。

我们以南京地区为研究区,将侵华日军设立的慰安所按时空关系呈现在AR三维地图上,形象展示二战期间发生在南京地区的慰安妇及慰安所的历史故事。综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以及多媒体资料呈现地图故事,提升其时空表现力与社会宣传度;特别是,对于那些湮没不存的遗址,可以利用AR技术重现其历史场景及其历史故事。

以下是ARMapper的团队结构:

<< 滑动查看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技术协作

总负责

技术组

史料组

宣传组

立项以来,ARMapper一直用Vlog记录团队工作:

《Vlog1 挑战杯项目启动研讨&参观利济巷》https://url.cn/55FCIUe?sf=uri

《Vlog2 大起大落的两场答辩》https://url.cn/5egzDh0?sf=uri

《Vlog3 组会&利济巷考察&技术研讨》https://url.cn/5I9cOa9?sf=uri

《Vlog4 慰安所考察外勤特辑》https://url.cn/5ZTRfTJ?sf=uri

《Vlog5 沪宁旧址考察与场景建模》https://url.cn/58mJpZL?sf=uri

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Mapper、官方微博——ARMapper 、B站、腾讯视频搜索ARMapper~

自团队成立以来,ARMapper们的工作已历时一月有余。这一个多月以来,ARMapper史料、数据、外勤考察三线并行,已经陆续考察了20余个慰安所旧址,基本完成了书籍、论文、网页相关信息的搜集、筛选、整合。初步建立了南京慰安所信息数据库和慰安所初步模型建设工作。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ARMapper团队决定交出他们的第一份成果答卷。

史料组进展

如上所述,史料组基本完成了书籍、论文、网页相关信息的搜集、筛选、整合。我们已经整理出南京40余所有确切名称的慰安所,其中的32所有现址、原址、类型、起止时间、结构数据、内部设施、地理环境、相关史实中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史料记载。此外,我们还对慰安妇制度总体发展过程、涉及范围、成立途径、制度规程、不同国籍慰安妇的类型与来源、慰安妇境遇及慰安所制度在南京的建立途径、管理制度、相关重要历史人物、相关人物证言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整合。现在,这些数据作为数据库网页建立的基础之一,已经交由数据组进行编码与填充。

技术组进展

1.模型部分

完成利济巷外形结构建模,正在进行利济巷内部结构建模

2.场景部分

完成为南京古建筑粗模型添加双面材质,使之符合unity三维场景要求

完成将南京古建筑粗模型与南京古地图依据坐标关联

完成将南京古建筑粗模型与利济巷模型相关联

编写了一些简单的事件交互

编写了一些简单的动画过渡过程

正在编写更多的动画过程

3.地图部分

完成了复原出的南京古地图与南京现地图的地理匹配

初步完成了具有高机器识别度的底图制作

4.数据部分

使用了网络爬虫技术辅助史料搜集

将搜集到的史料根据位置进行格式化整理并加载入数据库将已经确认的慰安所位置加载入网页地图中

ARMapper的工作仍在继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细化地图建设、跟进外勤考察和搜寻史料线索,尽我们所能去靠近、倾听、还原那段历史。ARMapper们将一直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最后,再次为三十万死难者同胞沉痛悼念,也向千千万万在那场烽火硝烟中斗争和坚持的人们致敬!就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作结:

“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兽行暴虐,共御外辱。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南大青年]

转载自|ARMapper

责编|王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