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会笑的舞狮道具出自石家庄正定小胡同,一只“狮子”耗费十余条牦牛尾,带给大家浓浓的年味儿

临近年关,石家庄的马小增和手工师傅们依然在紧张地制作舞狮道具。半个月前他们接到了一笔来自山西太原的订单,要赶在春节前完成4只大狮子和8只小狮子的道具制作和送达。

作为“笑脸北狮”的第六代传人,马小增制作的舞狮道具华丽大方、结实耐用、用料考究,每只狮头的制作都要经过打毛坯、上骨架、糊疙瘩等30多道工序。他们的作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销往世界各地。进入腊月以来,他们已经将110多件舞狮道具通过快递发往太原、广州、福建等地,也把浓浓的年味儿带给那里的人们。

做好的舞狮道具充满年味儿

一只狮子要用掉十余条牦牛尾

石家庄市正定县和平西路,在仅仅2米宽的胡同最深处,是83号农家小院,黄色的木门虚掩着,一些散落的零件摆满了院落。3间小屋里,7名手工师傅正在加班加点制作舞狮道具,忙得不可开交。

“打毛坯、上骨架、糊疙瘩、装牙、表面打理……”马小增向记者介绍,制作一只狮头需要30多道工序。“光表面装饰前的喷漆就需要3遍。”马小增说。由于不同工序是手工师傅交叉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但即使是这样,一只舞狮道具的完成也得耗费20多天,最主要的工作基本都在狮头上。

狮子的毛用牦牛尾制成

制作狮头时,马小增的用料很讲究,狮头上的毛选用牦牛尾,常常一只狮子就会用掉十余条牦牛尾,而狮子的眼睫毛则选用兔毛制作而成。“制作一定要精益求精。”马小增经常对自己和手工师傅们这样说。

“眨眨眼,张张嘴。”手工师傅们向记者展示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狮头在他们手中活灵活现。

从事舞狮道具制作已经33年了

今年56岁的马小增,已经从事舞狮道具制作33年了。“年轻时我是跟着我的岳父入行的。”马小增说,“那时候我才23岁,结婚不久,下班后就到岳父家帮着搭把手。”到了20世纪90年代,舞狮活动比较多,舞狮道具的销量逐渐增加,马小增便从工厂离职,全身心投入到舞狮道具的制作中。

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马小增的手艺越发纯熟,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岳父的衣钵,成了“笑脸北狮”的第六代传人。舞狮有南北两派的划分,北狮侧重表现灵活的动作,南狮着重表现狮子的威猛。马小增制作的狮子两只眼睛在远处看起来总是笑眯眯的,所以得名“笑脸北狮”。

马小增从事舞狮道具制作已经33年

2012年2月,龙狮道具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小增的舞狮道具制作得到了肯定。“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成了养家糊口的手艺。”马小增说,可是没想到,从岳父手里传来的技艺开始在自己的手里发扬光大。

马小增制作的“笑脸北狮”独一无二,成了众多狮头制作者效仿的对象。而且,他结合故宫九龙壁的造型,将祖传的布龙造型进行改造,推出了新一代的布龙。马小增不断推出新的作品,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不仅国内畅销 还销往世界各地

马小增和手工师傅们精心制作的舞狮道具,销售不成问题。

“现在连香港都有我们做的舞狮道具。”马小增的舞狮道具基本遍布了国内各个地方。他不无自豪地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用过我们制作的狮子。”

据马小增介绍,夏季是舞狮道具制作和销售的淡季,但每年仍会有大概300件舞狮道具的订单。今年进入腊月以来,订单已经有110件左右,比以往多了不少。“大狮子5500元一只,小狮子2600元一只。”一年下来,马小增和手工师傅们的收入还不错。

做好的狮头非常灵动

“今年广东珠海、湖北武汉、山西太原、河北保定这几个地方用的比较多。”马小增说,“有服务于春节的,比如供山西太原春节联欢晚会使用的;有作为舞台剧开场的,比如卖到广东珠海的;其他的主要是为了旅游和一些庆典活动。”

“看到自己制作的舞狮道具被送往世界各地,打心眼里感到高兴。”马小增说。

“希望把浓浓的年味儿传出去”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者马步一扎,腾空跃起,扑、跌、翻、滚……做出各种动作,活力四射、神采飞扬。

“尤其现在快过年了,这些传统的文化和民俗,像贴春联、舞狮等能让人们感觉到有‘年味儿’。”马小增说,“我不光希望我的舞狮道具能畅销,更希望把浓浓的年味儿传出去。”

■文/河北青年报实习记者智建勋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崔华瑞

■编辑/贾立芳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