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军小小掷弹筒,成美军噩梦:开火一分钟,队友倒一片

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提起二战时期的日军装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三八大盖”“王八盒子”“野鸡脖子”等一系列“日本造”。相比之下,这些曾给我抗日军民带来巨大杀伤的装备,在拥有全自动火力支援的美军面前,显得尤为弱鸡。

然而,装备精良、骄横狂妄的美国大兵,遇上这么一款日军武器时,也会被打得抱头鼠窜,逃之夭夭!这就是所谓的“掷弹筒”。


日军口中“独一无二”的掷弹筒,实际上在二战时期的欧美各国都存在。在划分上,出了名的八九式掷弹筒,与英军2英寸迫击炮(51毫米)同属“轻型迫击炮”的范畴。只不过在亚洲战场,前者更为出名一些。

在日本陆军,掷弹筒主要有两款。一款为十年式,而另一款则为八九式。那么,为何宣扬“东亚第一”的日军不采用传统的迫击炮,而是要选择这样一款“轻型迫击炮”呢?其实,还是和日本的国力有重要关系。

首先,一门八九式掷弹筒的重量(不算携行弹药)仅为4.7公斤。以美国陆军的M2型60毫米迫击炮为对比,算上炮架、支架,其重量达到19公斤!光是炮组人员就得3人。而八九式掷弹筒即能单兵携带,也可以三人一组,1人装填,1人发射(另与1人负责运输弹药),打完就跑,十分灵活、机动。

其次,便宜。根据1944年的日本步兵武器价格表显示,1门八九式掷弹筒(除去观瞄设备)的造价为230日元。相比之下,无论是九九式小型迫击炮(造价1840日元)还是九七式轻型迫击炮(造价4500日元),都要比八九式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对于在战争中后期强调“本土决战”的日军来说,很明显,前者的操作更简便,生产更快。

漫画形式介绍的八九式掷弹筒。虽然该炮的口径仅为50毫米,最大射程也不过600米(有效射程120米),但是其发射的八九式榴弹仍然能在5-10米的范围内造成重大杀伤。除了常规榴弹外,漫画上还介绍了八九式掷弹筒可使用手榴弹做应急,射程为170米。


在日军步兵训练手册中,对八九式掷弹筒的发射方式有着详细介绍。掷弹筒由发射筒、击发杆以及底座构成。发射时,以目视将炮身仰角调整至45°后,拉动沿击发杆上的皮带,即可将致命的榴弹发射出去。

对于八九式掷弹筒这一单兵装备,美军士兵缴获后,往往将其称之为“膝盖迫击炮”(Knee Mortar)。这是因为掷弹筒的台座恰好可以放在大腿上,对东瀛武器一窍不通的美军就此认为,这款武器是单膝跪立,在腿上发射的!美军士兵因为错误的使用方法,被后坐力反跳起来的掷弹筒打成骨折、脱臼的不在少数。然而,因为一些在“腿上使用掷弹筒”的纪念照广泛传播,很多美国大兵们对此根本不当回事,认为“这就是正确的操作方法”。直至1944年,技术人员对这款“东瀛小炮”进行细致研究后,下发了不少关于八九式掷弹筒的使用手册,明确规定:“本武器决不能放置在大腿位置开火!”

而在实战中,八九式掷弹筒也是美国大兵的噩梦。在1945年冲绳战役的“面包山”(Sugarloaf)战役中,日军射手利用地形,频繁地通过八九式掷弹筒发射榴弹,准确地砸在了试图进攻的美军突击队的头上,借助机枪的掩护,愣是击退了美军数次强攻。而在中国战场,曾有国军老兵称:“操作八九式掷弹筒的日本兵利用伪装,匍匐抵进至距离我军阵地不足百米的位置,随后以迅猛而准确的火力突然开炮。仅仅一分钟后,战友们倒在日寇的炮火之中。原本喷吐火舌的机枪哑了火。见此情形,成批的鬼子兵随即发起刺刀冲锋,而我军不得不放弃阵地撤退……”

正在演示八九式掷弹筒使用方法的日本兵。可见其底座置于地面,呈45°角状


让无数美国大兵大腿/膝盖处骨折的错误照片



新加坡战役期间,一队日军步兵正在向盟军阵地发起冲击,图中可见一名手持掷弹筒的日本兵正准备起身推进


八九式掷弹筒弹药包以及本体、十年式/九一式手榴弹实物图

在编制中,日军一个小队(排)下属4个分队(班)。机枪分队×1,步兵分队×2,而掷弹筒分队×1.在掷弹筒分队中,每具掷弹筒由3人负责操作,1人配18发弹药基数。掷弹筒分队由3个小组及一名分队长组成(共10人),在理想情况下,日军的小队应当是机枪分队×3,掷弹筒分队×1.但由于机枪不足,机枪分队×2,掷弹筒分队×2的编制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还有步兵分队×2,掷弹筒分队×2以及步兵分队×3,掷弹筒分队×1的编制。

由于弹药发射时的尖啸声十分类似重型野战炮,对于瓦解美国大兵的斗志亦有着一定作用。当然,八九式掷弹筒也不是毫无缺陷。射程过近、对炮手要求较高都是它的短板。而在实战中,美军也常常使用M2型60毫米迫击炮作为反制。中国驻印军、远征军在装备上了这款美式小炮后,往往能在50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就将日军压的动弹不得。

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代表,“二七式掷弹筒”可以说是抗日军民在战争中的结晶之一。由30兵工厂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仿制日本十年式掷弹筒而成。工时仅为日军掷弹筒的1/3.但准头比日式要差。二七式掷弹筒采用拨动转盘完成调校击发,而不是以调校撞针位置(即炮管长度)的日式风格。最短50米,最远220米,操作远比日械简单。

两名正在操作二七式掷弹筒的中国士兵。一人射击,另一人负责装填



随着二战的结束,各国对于步枪装配的枪榴弹发射器的开发越来越快。但掷弹筒这种单兵支援的“迅猛小炮”,并未完全被时代所淘汰。新中国成立后,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甚至一直被沿用至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甚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山轮战中,这款过时的小炮还时不时从越军阵地中窜出,给我军“放个炮仗”。

当然,现在要找八九式掷弹筒,恐怕只有博物馆和收藏家的柜子了。

日军91式破片手榴弹结构示意图


使用八九式掷弹筒准备射击的日军小组。注意射手的腰部挂有备用的八九式50毫米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