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光耀:实事求是的典范及意义

虽然一直听到过并通过各类媒体看到过李光耀的各类信息和观点,尤其是其刚刚去世那一段时间,各类媒体对其有着较为深入的报道,但我从未深入读过李光耀的完整的书籍。近来,由于kindle阅读的方便,我完整阅读了《李光耀回忆录:风雨独立路》和《李光耀看天下》,结合我的分析框架和一些背景知识,我几乎有把握对其作出比较完整公允的看法。

一、李光耀是谁?

首先,面向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李光耀是谁。看似简单,其实最不简单。李光耀是三代华人后裔,身上流着华人的血液,文化上也留着华人的血液。前者无需解释,但后者需要解释。李光耀的华人是南方广东的华人后裔,最初是生活需求而去的南洋,但后来就逐步富裕了。李本人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可算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庭的财富来自于华人的勤俭和智慧,也来自于与英人交流的国际化环境。他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也必须充分考虑。新加坡当时是英国殖民地城市,大部分人是华人,靠近马来西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有关联,美国也对其充分关注。该城市曾经被日本占领,也曾经与马来西亚结成联邦,后退出。李受的是英文教育,会说汉语和马来语,后留学英国,学习法律,是执业律师。妻子是其同学,也是法律人士。

从以上简单的描述,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环境是个极其国际化的环境。从后面也可以看出,李光耀所面临的情况也是极其复杂的环境。很多人在讨论李的时候,过于高估了其个人因素,而低估了环境因素,应该予以改正。

二、李光耀做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李光耀做了什么。

第一,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因为英国要撤离殖民地,和平分手,给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留下了议会选举的政治制度,所以李才有机会成立人民行动党,以议会选举的形式上台执政。李自己也说,议会制和法治是英国人留下的遗产,不是他的创造。人民行动党的组织和要义,用李自己的话说,是借鉴了天主教的教皇选举制度,以实现动员效率和精英导向。人民行动党的选举成功,靠的两个法宝,一个是与左翼政党的合作,从内部模仿其组织和斗争方法,实现基层动员和深度渗透控制,并部分采纳其倾向社会的政策取向;一个是高水平的战略和政策选择能力,为新加坡提供正确的生存空间和立场,尤其善于利用国际形势为其争取利益。

第二,李光耀带领新加坡加入后又退出马来西亚。现在看,两个决策都是精明的。第一个决策之所以精明,是因为新加坡当时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英国当局也希望新加坡加入。以新加坡的军事力量,当时是没有办法支撑起独立的,作为权宜之计必须如此。第二个决策之所以正确在于,人民行动党在李的领导下,具备了极强的运作能力和战略水平,尤其是具备了真正的高水平的战略分析选择能力,事实上已经超越了马来西亚的执政党,加之华人在马来西亚的人口占比达40%,完全可以有资格有能力在马来西亚全国范围内执政。但是,虽然当时马来西亚是议会民主的政治结构,但其种族社会结构使得其会采取不承认议会选举而实施强力对抗的政治手段。而且,虽然华人很多,但在政治上并不团结,无大的力量,短期内无法实现有力组织,时势也不会提供足够的时间使其成长。在二者的对垒中,新加坡独立成为最好的选项,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所以,李后来在新加坡独立宣布上罕见表露感情,一度哽咽流泪,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是对马来西亚的不舍,而是对自身退出马来西亚后无法对团结机构继续发展的愧疚,因为李和人民行动党的出现燃起了有政治远见华人的希望,而随着新的独立,这些希望又由于华人人数占比的下降而破碎了,也是对部分华人领袖政治无能的愤怒。李基于超越种族、法治下政治经济机会平等的理想受阻搁浅了。

第三,李光耀构建了基于平等权利的新加坡多元社会。虽然李光耀在马来西亚的政治愿望受挫,但新加坡却成为其政治理念的施政基地。由于国内的人由于并不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不太容易理解李的贡献有多么卓著。毫不奇怪,东南亚一带的国家至今仍然存在着种族问题,使得时不时出现政治紧张。李光耀作为一个受过深深英式教育的法律人,其政治理念不可能不受到法治思维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李光耀是个实用主义的政治家,这当然没错。但是,这种说法低估了李光耀的理想主义的一面。李光耀的政治理想是非常清楚的,只是由于其一贯的务实性格和政治环境的约束,使得他对政治理想的阐释非常少。对李光耀来说,新加坡必须生存下去,必须与邻国搞好关系,必须靠精明实用的政策来稳住局面。对他来说,英国的议会制和法治,传统儒家家长制,华人好利传统,日本占领当局威权主义,美国的经济开放,等等,都是可以使用的工具,目的就是两个,一个是要实现政治稳定,一个是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与我们的取向确实也存在某种类似之处。

三、李光耀没做什么?

在某种程度上,评价一个政治家的作用,不仅仅是他做了什么,而更加重要的是他没有做什么。根据传统政治理论,一个政治体最重要是各种力量的混合政制,是否能调和得恰到好处,是否有足够的弹性适应未知的环境。

第一,李没有向极左翼转向,虽然他身为华人,当时又是苏中等力量崛起之时,很多华人都有此想法。但李立足新加坡生活的现实,以及他本人的气质,他没有选择极左翼,而是采取相对中间的社民立场和威权主义。

第二,李没有采取纯粹的英美民主,尤其是明确拒斥美国的民主模式。李认为,英国的议会制适应能力更强,比美国的三权分立要更好。但即使英国的议会制,也被李在实践中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而有些面目全非。但总体看,骨架仍然还在。

第三,李没有采取华人优先或任何基于种族的优先政策。在当时的马来西亚和现在的美国,依然存在着对少数族群照顾的制度性规定。这有其道理。但其副作用却明显而巨大。最大的祸害在于,这种做法破坏了人内心的正义公平感,而这种正义公平感是个人奋发有为的根基,是一个社会自由发展的根基。记得在一个媒体上看到,新加坡人经常的一个口头语是没人欠你一个生活。自主精神可见一斑。

第四,李没有采取人治方法治国。李一直执政三十多年,但始终是在选举上的压力进行的,使得人民行动党始终保持被选民抛弃的可能性的体制中运作,这就相当于保证了人民行动党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受到各种制约,无法得到会导致绝对腐败的绝对权力。

第五,李没有采取封闭策略。当政之初,有人认为新加坡有可能成为古巴第二。但李的见识和能力使他没有可能走这条路。因为华人移民根深蒂固是追求财富的。新加坡也只有采取开放政策,才可能获得财富。同样,李在现实中认识到,英语是融入全球的最优先工具,所以才大力推广英语。而日本,直到现在还在大力推广英语。

四、李光耀会怎么做?

一个政治人物的价值之一在于,当我们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如果他在会怎么做。

李光耀承认,他如果有一个主义认可的,他认为是广义的进化的自由主义,基于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的经济发展主义。他本人最认可(或可称唯一认可)的思想家居然是哈耶克,可能很多人会大跌眼镜。我想,如果用李一贯的思想予以考虑的话,李会比较重要人心的变化,会比较重视外交,会比较重视权力的制衡,也会比较重视人的自由发展。这些考虑虽然并见得是李之前一直的看法,但确实他的思想的自然延伸。对活着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看他的精神实质,而不是他自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