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中将里,有这样一个人,他生于广东,曾潜逃新加坡避难,回国后一心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此人就是卢胜。
卢胜原名卢家扬,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家里是农民。其父亲是海员,母亲务农。卢胜父母亲去世得早,由祖母抚养长大。1926年,卢胜祖母病逝,他便成了无依无靠的单身少年。他的家乡是海南琼崖革命根据地之一,红色娘子军诞生的地方。1927年春天他在家乡参加了革命队伍。
“四·二二”事变后,海南军阀当局镇压革命群众,卢胜加入农民自卫军,多次参加农军攻打驻博敖港的反动武装。1928年2月,卢胜被组织调任乐会县委交通联络员,尽管交通沿途要经历多处艰难危险的关卡,但每次都胜利完成任务。这年夏天,国民党发动了残酷的军事"清剿",琼崖区委决定农军分散隐蔽,卢胜也在群众掩护下乘船潜往新加坡。到新加坡后,他在一家制胶厂做工的同时,进合星学校读夜校。夜校的教员都是进步人士,他在那里提高了文化水平,懂得很多革命道理。
1932年春节前,卢胜在一艘外国轮船当海员(做厨师助手),与组织联系上以后,开始参加海员工会活动。后来,不幸被地方警察逮捕,将他关进殖民地监牢。英殖民者对卢胜采用冰刑,每次用大冰块压住他的四肢三四个小时,把他冻麻、冻昏,给他留下无法治愈的支气管炎。面对敌人的折磨,卢胜始终以“不知道”回答,监狱当局没有取得任何证据,只好以“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将他驱逐出境。
卢胜回国后,前往厦门。他到厦门不久,就与组织接上关系,被安排在地下交通站工作,公开的职业是咖啡馆里的厨师。
1932年底,卢胜获准到闽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其时,国民党的十九路军正奉命在福建“剿共”。他到达部队时,先在团部工作,一年后到第四连任排长,经常带一支20余人的队伍在平和县南胜、五寨一带,打击地主团防武装。
1934年8月,卢胜率四连担任战斗主力,在平和埔尖山重创国民党福建省龙溪专区沈东海保安独立营。此次“埔尖战斗”,由红三团团长张长水指挥,卢胜带第四连唱主角,担任正面阻击。是役,红三团有力打击了敌军,对牵制国民党军队,支持苏区反“围剿”起了一定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卢胜所部受国民党欺骗,全军被缴械扣押,险些全军覆没。后来卢胜率领骨干一百余人趁夜越狱才得以幸免,后又仅凭一把手枪,重新拉起队伍。
解放战争时期,卢胜率领的部队曾活捉敌中将师长周毓英、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全歼国军第25军,击毙“徐州剿总”黄伯韬。
1949年2月,卢胜奉命参加渡江战役,会同友邻部队截击,歼灭了由南京等地南逃之敌5个军大部。随后率部参加了解放杭州、上海等战役战斗。在上海市区作战中,为了减少对城市设施的破坏,卢胜强调使用步兵武器,以短兵相接,消灭敌人。指战员露宿街头,将缴获的两卡车贵重物品全部上交,受到陈毅、粟裕的表扬。
1952年秋,卢胜率志愿军23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他与钟国楚军长按照主席“积极防御、寸土必争”的指示,率部与敌激战109次,歼敌14768人,缴获各种枪炮558件,击落击伤敌机434架,击毁击伤敌坦克149辆,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卢胜为人淳朴厚道,无欲无求,每日粗茶淡饭,不讲究穿戴。初次见他的人都会误会他是普通百姓。卢胜喝酒海量,但从不贪杯,无论大小酒宴,一辈子都没醉过。陶勇将军豪饮,也不敢与卢胜斗酒。人们称卢胜:“酒量大,肚量更大。”
卢胜为人公正。苏中军区文工团芦氏姐弟俩,曾供职于国民党机关。整风运动中,有人揪住不放,主张要“算帐”。有领导征求卢胜意见,将军说:“芦氏姐弟年青。历史上问题,已向组织交代。应该给予保护。”芦氏姐弟由此幸免于难。
卢胜晚年喜钓鱼,无论夏日炎炎,或大雪纷纷,乐此不疲。曾获福州军区老干处钓鱼大赛冠军、福州市老干部钓鱼大赛殿军。有人问他钓鱼奥秘,他笑说:“无所求必有所得。”1997年9月23日,卢胜将军在福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