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乒乓运动用球台隔开运动员,为竞争披上一层优雅的外衣,它的核心仍然是竞争,隔网竞争的人骨子里涌动的,仍然是对胜利无尽的渴求。
作为运动员,怎样才能被人记住?
我想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逆境中翻盘,逞英雄于赛场。
2001年,一个叫刘国正的年轻男人,在国乒危难时刻力挽七个赛点,轰碎了韩国世乒赛夺冠的梦,决胜球落地,刘国正力竭躺下,一个时代的人记住了他。
2010年,一个叫马琳的“老男人”,一路磕磕绊绊,举着好不容易拿到的末班世乒赛入场券,来到了莫斯科。那时候没人能想到,这个职业末期的“老男人”,将成为怒涛中不可突破的一块礁石。
时光碾过的地方,被扬起的尘土遮蔽,常常让我们忘记曾经发生了什么。
回溯莫斯科世乒赛男团决赛:女团失利的消息传来,悲风骤起。新加坡女队庆祝胜利的狂喜,强烈激发了德国男乒斗志,他们有年轻的波尔,有年轻的奥恰洛夫,有年轻的苏斯,这是德国至强阵容,他们比以往更渴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男团决赛第 一场:马龙VS波尔
那一年的马龙22岁,还没有用发油把头发向后梳起。有年轻人的冲劲,也有年轻人的浮气,有“开局王”的称号,却少了一些逆境翻盘的勇气。
那一年的波尔29岁,还不是常常微笑的赛场大叔。那时的波尔已经褪去年轻的锐气,他击败过瓦尔德内尔,击败过王励勤,击败过孔令辉,获得过世界 杯男单冠 军,拿到过世界乒乓球第 一的排名。那时的波尔,喜欢抿着嘴,紧紧盯住对手,这是一匹战意与战斗机巧都攀升到高点的狼。
团体赛采取五局三胜制。
马龙2-0先胜两局,第三局10平,再赢两球,马龙将为国乒拿下第 一分。
绝境下的波尔如一匹孤狼,于荒原中怒吼,于烈风中前行,反手快撕硬轰马龙正手弧圈,为自己搏杀出一线生机,搏杀出马龙的一丝犹豫。
高手对决,胜负在一念之间。马龙的一丝犹豫,对于波尔来说,足够了。
2-3,马龙被波尔逆转,赢下一分的波尔振动右臂向万千目光示意,战意正浓。
男团决赛第 二场:马琳VS奥奇洛夫
二号单打这个位置,本来的安排是王皓。王皓27岁,直板两面弧圈,反手横打独步天下。但是赛前,王皓觉得自己的球拍有问题,刘国梁盯着王皓的眼睛问,能上场吗?王皓沉默3秒钟,说“能”。
刘国梁后来说,但凡王皓早一秒钟说能,都不会换下他。
这是刘国梁作为主帅,厉害的地方。
张继科替换王皓上场,二单的位置替换给马琳。
马琳的对手,是22岁的奥恰洛夫。在去年的丹麦公开赛上,这位年轻的运动员刚刚击败了张继科。奥恰的球风刚猛无匹,尤其反手动作大,力量足,在不远的将来他会被赞为“世界第 一反手”。
马琳后来回忆说,“从入场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脚下有凉风,汗毛竖起来,像08年。”
08年,那是一段马琳热血沸腾的时光。
赛场上不见硝烟,却揪住万千目光的心。逐步向峰顶冲击的德国重锤,以凶悍之姿,搏杀之勇鏖战迟暮的鱼肠之剑。
鱼肠之剑,隐其形于鱼身,现其形则天下震,中式直板打法已渐势微,马琳运动生涯已近迟暮,然轻巧灵活,收放自如,奔骋于赛场之上,奋正手之力,战新锐之重锋。
我以为迟暮的老将,会如冲向狂涛的一滴水般悲壮,没想到那是一抹破甲的寒光,无坚不摧,无坚不破。
3:0,马琳轻取奥恰,团体分1-1。
男团决赛第三场:张继科VS苏斯
这是张继科第 一次站在大赛的决赛场上,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的紧张。但是挺过这一关后,他将收获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3-1,张继科战胜苏斯。团体分2-1。
这场比赛张继科发挥并不算好,但是这场胜利之后,我们将听到一个运动员快速崛起的故事。
男团决赛第四场:马琳VS波尔
面对着气势正盛的波尔,职业末期的马琳并没有优势。如果说刚刚战胜德国重锤,凭借的是经验与缠斗。那么面对同样经验老道的波尔,马琳可以凭仗的,只有勇气。
开局,马琳主动给波尔正手半长球,然后侧身正手爆冲波尔的轻吊弧圈。这是搏杀之姿。
一度,马琳以10-5取得优势。
很多人说过,对于马琳这样的老将,如果让他占优,对手就很难翻身了。
波尔反手快撕马琳大角,偷袭正手急长球逼迫马琳节奏。
比分10-10。这就是大赛中波尔的实力,这就是大赛中波尔的意志。
当两股强大的力量在场上肆意碰撞的时候,比分交替到14平。
幸运的天平在这一刻倾向了波尔,一个摆短擦网幸运拿下一分,一个正手果断挑打,16-14拿下这局之后,波尔攥紧了拳头,眼神锋锐如剑,坚定如石。
年轻的马龙,已经做好了迎战奥恰的准备。
面对压力,有的人会选择躺平,有的人却选择怒吼。
被压到绝境的马琳,打疯了。
11-4
11-8
11-7
比分3-1。马琳胜。
马琳一次又一次用正手爆冲去轰击德国之剑,那是“二王一马”时代燃烧到尽头耀眼的时刻,一个“老男人”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末期,用尽全身的力气,点燃一束光,过两关,斩两将,得两分。
那是马琳高光的时刻。
赛后,马琳弯下腰,轻吻球台。这一吻,无数人记住了马琳。一吻封神。
四年后,马琳退役。
六年后,马龙在里约拿下大满贯,俯身亲吻球台。那一刻,国乒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