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海底捞巨亏10亿的背后:老板张勇移民还套现15亿进新加坡银行

7月中旬,海底捞发布上半年营收警示:受疫情影响,1-6月海底捞预计亏损达10亿元。

这是自2018年上市以来,海底捞第一次出现亏损。

两个月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早已预料到亏损的事实,提前趁着股价尚在高位,直接出售了0.89%的股份,套现15.6亿,把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落袋为安。

亏损的10亿由中国股民承担,套现的15亿存进新加坡银行,这就是残酷的商人逻辑。

海底捞巨亏10亿的背后:老板张勇移民还套现15亿进新加坡银行

坐吃15.6亿的张勇

1、海底捞跑赢大盘

2018年在港上市以来,海底捞被资本市场尊为“中国餐饮第一股”。

只有技校肄业水平的张勇对资本市场有着天然的敏锐性,海底捞从17块的发行价一路暴涨,两年不到的时间,涨到34块,市值翻了一番。

或许是市场对海底捞的期望太高,使得张勇对财报第一次出现亏损显得有些惴惴不安,害怕市场反应过度,股价暴跌。

以上原因,促使他决定在5月份股价尚在高位时,抛售0.89%的股份套现15亿,落袋为安,成功把资产转移到了新加坡。

可惜张勇有些过于敏感了,海底捞巨亏10亿的预警发布后,资本市场没有太大的反应,海底捞股价依旧平稳,“中国餐饮第一股”的地位没有动摇,反而更加稳固了,原因何在?

因为海底捞跑赢了大盘。

疫情爆发后,餐饮业是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在春节黄金假期期间,全国餐饮被迫关门长达两个月。海底捞盘子大,损失也最大。

据了解,海底捞在全国共计有768家门店,雇佣服务人员超过10万名,停业一天损失高达8000万。

海底捞巨亏10亿的背后:老板张勇移民还套现15亿进新加坡银行

口味并不好吃的海底捞

疫情刚在国内流行时,身处新加坡的张勇虽有无奈,但记者采访时,只淡淡说了句:“就当给员工放个长假。”

其实,张勇一直有海底捞国际化的布局,除了国内的768家门店外,海外有57家门店,2019年营收达22亿。

张勇指望海外门店能给他“回血”,3月份海外疫情爆发,彻底打破了先前乐观预计成为促使他5月份抛售股份的重要诱因。

数据显示,同比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下降了近20%,亏损约10亿。表面上看数额巨大,实则餐饮业上半年亏损已成定局,市场早有准备,海底捞的表现远比同行要好:“九毛九”营收下降23%;“呷哺呷哺”下降37.7%;“广州酒家”下降54%。

与同行断崖式下跌相比海底捞做的已足够好,赢得了资本市场的信任。

2、“反向”开店,抄底物业

与疫情爆发前相比,2020年商业地产同样遭受重创,给了海底捞大肆扩张的机会。2020年之前,商铺租金年年上涨,经常能听到“租金年年涨,压的人喘不过气来”的抱怨。

2019年,对全国重点城市商业街、商业广场租金调查显示,在样本商业街中,租金环比上涨的商业街占72.0%;在样本商业广场中,租金环比上涨的占72.9%。7成以上的商业地产选择了涨租金。

反观2020年上半年,在一线城市中,租金下跌的商业街占比达80.8%,其中上海田子坊租金下跌了5.26%,深圳东门步行街下跌了5.59%;二线城市更惨,租金下跌的商业街占比达85%,武汉光谷下跌6.64%。

中国商业地产租金十几年来每年至少10%的上涨势头,在2020年出现了拐点。

海底捞巨亏10亿的背后:老板张勇移民还套现15亿进新加坡银行

“一铺养三代”变成了“三代养一铺”

据估计,在疫情冲击下,全国注册的1000万家餐饮企业中,有100万家再也没有开门,大量商铺空置了出来。要知道对于一家餐饮店来说,租金成本往往占到总成本的40%以上,很多小店主忙了一个月,大部分利润被房东拿走了。

如今形势逆转,租金下跌,大量租不出去的商铺给了海底捞谈判的资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用低价租下店面,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7月,张勇宣布,海底捞2020年原计划开店303家的计划不变,甚至会有加码。新增的303家店面中,已有98家开始装潢。

如果说,一二线城市商铺租金下跌能维持在3%-5%个点,下沉市场的商铺更是一片哀嚎,不少人气本来就不行的广场,租金下跌30%仍然无人问津,新商户招不来,老商户意见大,变成下沉市场商铺出租的常态。

2018年,海底捞大举进军三线以下城市,截至2019年,海底捞在三线以下城市门店数达147家,在未来新增店铺中,下沉市场的门店数量占70%。

资本雄厚的海底捞无疑又走在了同行前面。

3、资本枭雄张勇

2月份,疫情肆虐之时。餐饮业的同行叫苦不迭。西贝餐饮的贾国龙给记者算账:“西贝目前有2万员工,1个月员工工资需支付1.56亿元,春节前后将损失7-8亿元,此外员工食宿等固定支出,使得餐饮企业目前现金流承压较大。”

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也愁人员工资从何而来:企业有8000名员工,每月工资成本为6000万元,均为企业固定支出成本。

作为“中国餐饮第一股”的持有者张勇倒是风轻云淡,表示“员工终于可以放个长假了。”丝毫没有提及经营中遭遇的困难,海底捞员工待遇比同行还要高,照理说资金压力远高于西贝、外婆家等,可财大气粗的海底捞硬是一声不吭。

其实,对于张勇来说,海底捞早已从一家火锅店变成了资本场。

海底捞巨亏10亿的背后:老板张勇移民还套现15亿进新加坡银行

在港交所,张勇意气风发

海底捞刚刚扬名全国的2008年,靠着高水准的服务在竞争残酷的餐饮市场脱颖而出。

给排队的顾客做美甲、擦皮鞋、上小吃......这些在当时颇为“夸张”的服务直接拉升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如今几乎每个需要排队的餐饮店连锁都会提供这些服务,海底捞服务优势不再。

另一个是口味。如果你问十个四川人海底捞火锅好吃吗?相信十个四川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与小龙坎、小郡肝等后起之秀比起来,海底捞口味是里面最没特点的,甚至称不上是川味火锅,走出四川的海底捞已经褪去了川味。

做餐饮的两大法宝:口味和服务,海底捞都没优势,为何还能扛起“中国餐饮第一股”的大旗?

原因在于标准化。

全世界最成功的连锁餐饮,如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汉堡王等等,它们之所以能上市,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就是因为实现了标准化。

海底捞巨亏10亿的背后:老板张勇移民还套现15亿进新加坡银行

迎合资本标准化需求的海底捞

你走进全球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或许菜单会稍许有变化,但其店铺装饰风格、员工操作流程都完全一样。任何一个没有做菜经验的新手,进入麦当劳培训一周,都能成为做汉堡的高手。在麦当劳不用你对食物的美味负责,你只需要生产一样口味的食物即可。

对资本来说,标准化意味着可复制,可复制意味着可大规模扩张,迅速开设门店占领市场,规模越大,利润越大。这就是资本想看到的海底捞。

张勇完全迎合了资本要求,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海底捞,把原本辣味十足的川味改成番茄、菌菇、微辣等十几种口味,迎合最广大的消费群体;每个门店的菜品配送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员工不需再从不同的菜场采购,每天等着配送车就可以了;门店统一了视觉设计,明亮的厅堂,大大的LOGO,服务员标准的微笑和迎送姿势。

可以说,现在的海底捞是全中国最标准化的餐饮企业,同时也是最没特色的火锅店。你还没走入海底捞,就能想象即将享受到的一切服务,并且全国通用,无一例外。

与其说张勇懂火锅、懂消费者,不如说他懂资本、懂经营,当年四川一家火锅店喜欢打麻将的小老板,如今已成资本枭雄。

海底捞巨亏10亿的背后:老板张勇移民还套现15亿进新加坡银行

资本枭雄张勇(中)

4、叶落新加坡

2017年,张勇在新加坡购买别墅,锤实了移民的传闻,正式入籍新加坡。

2018年,海底捞在香港上市,市值达1900多亿,张勇占股33%,身价近600亿。

2020年5月,张勇抛售海底捞股份,套现15.6亿,存入新加坡银行。7月,海底捞爆出巨亏10亿的消息,亏损部分将由普通股民承担。

张勇割了国内的韭菜,养肥了新加坡的银行。

按照新加坡法律规定,本国公民在海外赚取的收入回国后不用纳税,张勇纯收15.6亿。

同时,张勇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了一家公司,通过这家公司控股国内700多家餐厅。

也就是说,海底捞的本体在英国,老板在新加坡,除了在中国开餐厅,没有一样是中国的,不愧是资本枭雄!

一家成长于中国,被中国消费者养大的企业,突然不姓“中”了,大笔财富被转移到新加坡。

张勇移民新加坡后,曾经表示:“移民是为了让海底捞在全球市场发展得更好,有更广泛的国际化舞台。”

这样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中国民营企业中,国际化做的最好的是华为,但任正非从未想过移民,国际化速度与是否移民没有任何联系。

张勇带着巨额资本移民新加坡的真实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作者:江左佑安

上一篇新闻

除了涂指甲,指甲油还能干什么?

下一篇新闻

在韩国遭受欺凌,却成最火歌手,她是如何逆风翻盘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