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宝安展区,“场景化”的沉浸式展示方式,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体验。何俊 摄
宝安展区“我的运动生活”板块,观众体验VR划船器。何俊 摄
参展商正在观看数字屏幕上放映的影片。 朱洪波 摄
10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位于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的宝安展区,“情境+场景化”的展示方式,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体验。
4K家庭影院、智能菜板、自动炒菜锅、VR划船器……今年,主展馆的宝安展区共设置了6大区域,包括“我的文化生活”“我的科技生活”“我的娱乐生活”“我的智能生活”“我的虚拟生活”“我的运动生活”,将文化创意产品融入书房、客厅、厨房等不同生活场景,让观众获得文创与生活相融合的真实感受。
设计为文化注入新的灵感,科技则为文化提供新的活力。近年来,在宝安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宝安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连年攀升。数据显示,2017年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值达到211.73亿元,占据宝安总产业增长值的50%以上,成为拉动宝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从2013年到2017年,宝安纳入统计的文创企业数量从730家增加到2247家;规模及以上文创企业从无到有,达到385家。文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带来集聚效应,目前,宝安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的总面积达37.09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1120家。
南方日报记者 胡百卉
1 借力物联网
“智能包装”彰显科技范
在宝安展区中的“我的文化生活展区”,一个名为“龙鳞卷”的展品十分引人注目。据“龙鳞卷”的展商——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以下简称“裕同”)的负责人介绍,该展品的原型为始于唐代的装帧形式“龙鳞装”,因卷起时外观如同卷轴手卷,内部书叶鳞次相积、状若鳞甲,展案铺排、形似长龙而得名。
“鳞装是源于唐代的一种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已经失传,我们经过研制改进后重新将其恢复,并申请了专利。”上述负责人补充道,“它的正面铺开是一幅图案,而卷面反过来又另外一幅图案,非常含蓄典雅。”
作为宝安区印刷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裕同是2016年、2017年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第一名,其设计作品还曾多次获得红点奖、iF奖、莫比斯广告奖等世界顶级设计奖项。很难想到的是,裕同曾经只是宝安的一家普通印刷厂,裕同创始人王华君更是从纸箱做起,却将公司发展成为中国IT细分包装行业的佼佼者。
“2008年之前我们是以制造为主的企业,之后我们转型成了‘制造+服务’的企业。”王华君介绍,裕同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物流到品牌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另一方面设立了集团印刷技术中心、包装技术中心和包装科技研究院等各类研发部门,累计拥有上百项行业领先的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如今,中国印刷行业具有万亿市场规模,是中国制造的重要行业之一。在王华君看来,印刷包装企业应通过物联网智能包装为印刷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开辟新道路,并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智慧包装”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二维码、AR增强现实(图像识别)、隐形水印、数字水印、点阵技术、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采集,进而构建智慧物联大数据平台,实现产品防伪、追溯、移动营销、品牌宣传等功能,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规避营销渠道违规销售行为。同时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并逐步减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依赖。
“互联网+”是裕同正在全力布局的方向,裕同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云创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线上平台以及线下配套的专属生产车间,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为大量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包装产品解决方案。目前,云创科技线上平台已经开始运营。“云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印刷行业集中度低、运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王华君说。
2 “文化+”再升级
“黑科技”为文博会注入活力
这几天,每天晚上在宝安海滨广场上演的灯光秀,成为宝安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作为深圳第一个城市景观小品灯光秀,该项目还在灯光造型的基础上,植入了不少文化IP,不仅实现了物联网、互联网与灯光的跨界融合,还能够与群众通过手机进行互动。
这场别出心裁的文创灯光秀是宝安为此次文博会设置的14项配套活动之一,也是宝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缩影。
在2018年宝安区的政府报告中,宝安提出加强城市夜景整体设计,提升宝安中心区及街道核心区域灯光夜景,推广城市商业区一体化视觉系统,打造独具特色的灯光风景线,从城区规划的层面显示设计融入科技的力量。
走进此次文博会主展馆,宝安展区“星月夜+滨海蓝”的设计十分醒目。今年,宝安展区以“产业生态、智创未来”为主题,分“产业格局之变”“产业业态之变”“产业模式之变”3大板块,设置6大区域,展示42家代表文创企业和116款前沿文创产品,通过创新设计和科技手段,将宝安展区打造成“创意离产业最近的地方,文化离生活最近的地方”。
在“我的娱乐生活”展区,“魔法动物园”里的7只小动物,被一根变色的魔法棒指挥着,变化出美妙的颜色,配合以多种的场景声效,小朋友们纷纷“围观”;在“我的智能生活”展区,全程通过语音操控可对食物进行精准计量的智能菜板,能够计算饮食摄入量并同步到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通过日常饮食及运动数据分析个人健康数据,提供精准的健康建议;在“我的虚拟生活”展区,正在展示的VR划船器以健身器材划船器为灵感,植入VR系统,能够模拟人力划桨在水面行进的观感,还能体验水上漂流和黄果树瀑布等景观游览。
而在宝安区11个分会场,深圳F518创意园以“万创时代、文牵未来”为主题,通过创意成果展示、交易洽谈、产品推介等系列活动,推动文化创意成果产业化进程。如举办“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高峰论坛、交换中德创新思维理念;举办IP授权商业洽谈会,以丰富的IP赋能企业,激活潜在消费群体,通过“IP遇上新零售”高峰论坛,围绕IP、互联网、产品、场景体验与新零售结合,探讨商业模式创新;再如“智创”奇趣展,展示深圳本土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IP跨界融合的创新能力,通过娱乐机器人体验展,展示机器人新玩法,呈现智能机器人发展简史。
深圳书城宝安城分会场则以“智·绘,趣享文化”为主题,面向少年儿童推出宝安书城的定制版IP,开展文创衍生品的生产制作体验活动。并将在创意市集上展示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体现深圳本土特色、引领未来生活的科技智能产品。
■观点
湾区时代,如何发展文创产业?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正是湾区经济中“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对标世界著名城市,宝安文化产业的贡献率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纽约、伦敦、旧金山、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城市,不仅具有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而且与之配套的音乐、戏剧、电影、美术、建筑等软实力也十分完备。宝安虽有企业在数字文化、包装设计等方向成为龙头,但整体缺乏文化基础设施,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艺术软实力。
今年的深圳两会期间,深圳政协委员练聪和李子刚联名提出“关于促进文化设施与文化总部组团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提案。提案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深圳是对接香港、澳门,连接东莞、广州等城市的核心。深圳的经济与科技发展迅速,但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总部经济和全球文化影响力还不能与之相匹配。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香港是享誉全球的时尚之都、创意之都。在深圳市政协委员罗峥看来,毗邻而居的深港两地既有地缘优势,又有产业互补空间。
“以创意园为例,目前深圳有50多家创意园区,但是深港合作的创意园只有2017年9月在前海启动的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这是一个探索,但还远远不够。”罗峥建议,“深圳和香港的设计业互补性很强,深圳可以借鉴香港发达的时尚设计、影视创意产业经验,香港可以参考深圳发展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和产业园区的做法。”
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院长陆穗建议,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湾区文化。湾区各大城市群各具特点,比如广州特色工艺、深圳文创、香港都市文化等,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文化消费市场利用艺术展演、人才培训、非遗文化合作、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等,进行多元交流,促进文化交融。
视窗统筹: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