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湖北省襄阳五中2020届高三寒假考试(二)语文试题

湖北省襄阳五中2020届高三寒假考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可考历史,汉文采用竖排格式从右向左行文,也就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汉文这种竖排而左行的传统格式与中国古代以竹简为书籍材料的因素直接有关。

现在来溯推汉文形成传统的竖排格式的历史因素时,不妨认为,最初在竹简上行文,横排和竖排的格式可能都有人尝试过。但是,将多根的竹简编连成册,拿在手上阅读时,则竖排的格式比横排阅读拿握起来方便一些。古代在往简册上书写文字时,也是竖排格式书写方便。先秦时代的人席地而坐,在这种称为跽坐的姿态下为了调整人与书案几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以便书写,可以"移坐就案",也采用 "移案就人"。为此,案几一类家具都做得比较轻便,并且是左右方向尺寸大而远近方向尺寸小的长条形,便于跽坐时的搬动和调整。顺着案几的长方向摊开简册写字,对于书写者来说,这就是竖排书写的行文格式;如果在这种案几上横行书写,则简册要在案几的窄方向上横跨案几面,和写字行邻近的上下文简行可以展在案几面上的数量较少,待写字的空白编简要垂落在案几的近端,落在跽坐者的腿上,长篇大册的书写,这种情况尤甚。在案几上阅读简册,情况和书写一样。至于汉文竖行从右向左排列的格式,则与古代先民尚右的观念有关。出土的秦新郪虎符铭文有"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秦阳陵虎符铭:"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竹简上的古代书籍,以篇作为文章的单位,并以册作为同时编连在一起的竹简集合的单位,这是中国书籍装帧的最早形制——简册制。帛书的出现,又形成了中国古代书籍的另一种装帧形制——卷轴制——把帛书卷到一段硬质的芯轴上,以卷作为书籍的单位。纸质书籍的初期仍照用帛书的卷轴形制,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书是逐版地印成单页,再装订成册,这种工艺促成了书籍采用册页式的装帧形制,册页形制的书籍沿用直到今天。

从汉文的行文格式和中国书籍的装帧形制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到,每当新的文字记录载体材料(如帛相对于竹木,纸相对于竹帛)或工艺(如印刷)投入实用,首先是按传统的习惯形式去应用,只有在传统方式与新的材料或工艺发生了矛盾,才会突破传统去发展新的形式。由帛书的卷轴相异于竹木简册是如此,纸册页代替纸卷轴也是如此。然而纸质材料和印刷工艺与汉文行文传统的竖排格式之间并不矛盾,竖排和向左行的格式一直延用到近现代,不过在竖排格式不便表示近代科学技术符号、术语、数学式的矛盾下,最终突破了传统,产生出汉文横排并且下行的新制式。传统具有无形的、巨大的历史惯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采用竖排从右向左的格式,这成了汉文书写的传统格式。

B.先秦的案几左右向宽大、远近向窄小,对古人书写汉文时采用竖排左行的格式产生影响。

C.中国书籍由简册制与卷轴制演变为沿用至今的册页形制,关键在于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D.横排且下行的新制式取代竖排左行的格式,源于它与近代科学技术符号、术语等的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为论证古代在阅读与书写时竖排格式优于横排格式,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

B.文章揭示了汉文形成竖排左行格式的根本原因是书写阅读的方便和古人尚右的观念。

C.文章介绍了中国古代书籍的竹简制、卷轴制和册页制三种装帧形制,并阐述了演变原因。

D.文章运用了总分总和并列两种论证结构,着重论证了竹简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汉文最终形成传统的竖排格式,与最初在竹简上尝试横排格式行文的失败有很大关系。

B.文章单位、竹简集合单位和书籍单位,对书籍册页形制的诞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C.若没有新工艺印刷术的投入实用和带来的矛盾,就不会有书籍册页式装帧形制的出现。

D.即使延用到近现代的传统格式最终被新制式取代,作者仍认为传统的影响力不可忽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对象。被视为未来城市高级形态的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是人类智慧驱动城市发展,一般认为,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数字化,使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通过互联网将数字化的城市部件传输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即智能化阶段,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等;万物互联阶段,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实现城市智慧化,基本建成智慧城市。这四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后一阶段应以前一阶段为基础。目前我国 30 多个省会级及以上城市中,大多数城市已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第一、二阶段的任务,即数字化、网络化,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阶段迈进。根据技术发展趋势,2020 年前后,5G 的应用将趋于成熟,大容量低时延的网络传输将变为现实,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步入一个崭新阶段。

(摘自刘治彦《智慧城市的特征与痛点》,《经济日报》2017 年 7 月 7 日)

材料二

自 2009 年提出"智慧城市"一词之后,欧美以及亚洲一些国家便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目标清晰,力争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智慧国 2015"计划的预计成果包括凭借信息和通信技术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及促进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

试点的选择与建设谨慎而务实,实验范围"小而精"。美国选择迪比克市作为试验城市,是因其人口规模适中;欧盟以实验性的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城市交通以及相关的智能医疗系统作为突破口。 充分发挥技术作用,积极应用科技手段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迪比克、瑞典斯德哥尔摩等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方案,使用了各种类型传感器,并与互联网、计算机等一同组成了智慧体系。

IHS MArkit 咨询公司就 2015~2017 年之间美国智慧城市发展状态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对象包括美国 28 个州的 54 个城市。统计显示,在 335 个智慧城市实施项目中,大城市有 69 个,中等城市 168 个,小城镇为 98 个;459 个智慧城市规划项目中,大城市有 103 个,中等城市 225 个,小城市为 131 个。可以看出,中等城市在项目比例上要高于大城市,从侧面反映出中等城市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概念突破自身局限。因人口规模更加合适,有利于城市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智慧城市以政府机构为主导运作机制,将顶尖企业作为核心力量,形成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投资建设的模式。不过信息安全与隐私泄露风险则与日俱增,即使是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重视程度很高的美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国家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摘自《"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经验及问题》,搜狐政务 2018 年 10 月 16 日)

材料三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近日在"5G 时代智慧城市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上介绍,5G 时代的到来,能够在虚拟世界将人的沉默知识进行集聚交换,而其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了媒介的作用,机器能自主地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并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5G 时代的到来,将产生更多新需求、新技术和新模式,加快城市间各主体的联系变化、取代或相互补位,真正做到万物互联。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 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9%的县级城市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累计参与的地市级城市数量达到 300 余个,规划投资达到 3 万亿元。众多企业开始纷纷入局智慧城市领域,为智慧城市建设增添新活力,例如华为的智慧城市神经系统、阿里巴巴的 ET 城市大脑等。但智慧城市建设并没那么容易和顺利,这个过程中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科学家郑宇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一直是一个矛盾。政府倡导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但同时很多数据有安全性和机密性,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政府作为主体投资者,其资金永远有限,如果单纯依赖政府投入来建设智慧城市,很可能每当开出一批新项目时,就有一批旧的项目失去经费支持,如果这些项目本身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就很难持续地运营并存活下去。

(摘自《5G 时代智慧城市需创新商业模式》周东洋,《中国贸易报》2019 年 2 月 12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被视为未来城市高级形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城市发展为人类智慧所驱动,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B.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数字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的能力,网络化传输城市的数字化信息,而智能化与智慧化则使城市具有了反应与调控能力。

C.国外部分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事实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欧美亚一些国家视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途径,并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D.5G 时代将使网络传输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借助人工智能来自主地处理相关信息和解决相关问题,将带来更多的新需求、新技术和新模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与材料三中,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 2017 年至 2019 年由省会级及以上的大城市扩展到全国大多数城市,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应用。

B.材料二与材料三运用了大量详细而精确的数据,均从城市的数量、类型到投资规模等方面,介绍了美国与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所做出的尝试。

C.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5G 时代使人工智能的媒介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将会促成万物互联的实现。

D.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外正在进行城巿智慧化建设的国家而言,也带来了因数据开放与共享而引起的信息安全与隐私泄露等风险。

6.以上三则材料中,中美两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记忆。

B.第四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8."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从选材、构思、内容等方面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㵾,陕西参政。文祥自幼俊异。弱冠举于乡,成化末登进士。万安当国,重其才。以孙弘璧与同榜,款于家,文祥意弗慊也。未几,孝宗嗣位,即上封事..,略曰:祖宗设内阁、六部,赞万几,理庶务,职至重也。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内侍。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仇视言官,公行贿赂。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

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择谨厚者供使令。更博选大臣,谘诹治理,推心委任,不复嫌疑,然后体统正而近习不得肆也。 臣见登极诏书,不许风闻言事。古圣王悬鼓..设木,自求诽谤。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昔李林甫持此以祸唐,王安石持此以祸宋。远近骤闻,莫不惊骇。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如有所疑,请试面对。 疏.奏,宦官及执政万安、刘吉、尹直等咸恶之,数日不下。忽诏诣左顺门,以疏内有"中兴再造" 语,传旨诘责。文祥从容辨析而出。谪授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论救,不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复请召文祥及汤鼐,纳崇文言,且召陈献章、谢枭等。时安已去,吉、直激帝怒,严旨切责之。廷臣多荐文祥,率为吉、直所沮。 弘治二年以王恕荐召为兵部主事,监司以下馈赆皆不纳。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

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文祥曰:"昔以言事出,今以军功进,不可。"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B.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C.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D.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11.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封事"。后世的密奏、密呈,都是封事的一类。

B."悬鼓",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周代。《隋书·音乐志下》:"夏后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古时官署所挂,供击鼓求见之用。

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D."兵部主事",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明代兵部主事权力最大,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文祥从小英俊非凡。很年轻就乡试中举,颇有才气,受到当权者的重视。

B.李文祥重视人才的选用。在给皇帝的奏疏里,他建议选用谦虚忠厚的人,还要广泛选择良臣,放心重用。

C.李文祥遇事从容不迫。在遭到执政者厌恶、责问、贬谪后,他因为从容辩驳而被解救。

D.李文祥正直无私。不接受赠送的财物,被贬后因军事才能而被举荐,可他坚决请辞。

1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

(2)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 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一个"惊"字,一个"双"字,寄托了无限的情怀。"禽"惊飞尚能聚合在一起;人离散则天各一方,是人不如鸟啊!这两句词的内容也是借景物以寄离情。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15.请比较本词"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柳永《雨霖铃》的下阕"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表达技巧的异同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

(3)《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而听到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2018 年 1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的方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要努力在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如垃圾和污水处理、电信服务、水电气供应、文化娱乐等,( ),推广水泥楼房、大广场、大理石栏杆等,弄得千村一面、毫无乡土特色。有些地方不顾农村实际,用城市建设的思维和套路来建设农村,反而造成的效果,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农村本来的自然生态环境。 乡村之所以美丽,能够勾起人们心底的乡愁、吸引大量城市人前往旅游休闲,关键在于它的"土",在于它和城市的风貌。当然,这里的"土"并非指破破烂烂、,而是指要保护好农村本来的自然生态,尽量用当地的土、木、石、竹等材料修建公园、修整房屋、修路架桥,尽量保持原有的山、水、林、田、池、草、屋的格局,尽量修旧如旧、保留田园风光。比如,农民的房前屋后不一定都要统一栽树种草,种上一片菜地再围上一圈竹篱笆,既美丽又实用;将村边的池塘清理干净,周边栽些本地常见草木,地面用砖石修整一下,就是一个不错的小湿地公园……乡村就要有乡村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土"一点更好。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

C.实施乡村振兴,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建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是要让农村像城市那样,以便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B.以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而不是要让农村像城市那样

C.以让农村不像城市那样,切实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D.虽然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但是农村弄得像城市一样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东施效颦 泾渭分明 乱七八糟 就地取材

B.画虎类犬 截然不同 乱七八糟 因地制宜

C.画虎类犬 泾渭分明 杂乱无章 因地制宜

D.东施效颦 截然不同 杂乱无章 就地取材

20.下面几处情境下的用语分别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 分)

①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播出:"《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马烽和西戎,全书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敬请关注!"

②《新白娘子传奇》中张员外答谢白娘子时说:"久闻白娘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您虽是一介女流,但您的作风丝毫不让须眉,真是让人佩服啊!"

③《扬子晚报》报道:"'八一三'淞沪抗战健在老兵重返昔日战场,重游谢晋元墓地,祭奠团长和死难战友的英灵。"

④大洋网体育频道报道:"并非体育大省的河南只有 7 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却有 3 人染指金牌,成为全国夺金成功率最高的省份。"

⑤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如下:"近日,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人员在网上发布假的招聘信息,严重损害了我公司声誉。特别警告广大网友,切勿轻信。"

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1.下面是致敬百种从业者的"百福图"中的三幅,请从图二、图三中任选一幅指出其类别(不超过4 个字),并仿照图一的示例,完成 10-24 字的配文。(6 分)

【示例】

①类别:人民教师之福

②配文:三尺讲台,育天下桃李;一颗丹心,传人类智慧。

①类别: 之福(不超过4字)

②配文: (10-24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微信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王者荣耀"……当Wifi成为"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里,人们彼此联系得更加紧密、便捷;但真实中,人与人却越来越疏离、孤独和焦虑。你我的生活被"架空"了,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了。 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 不少于800字。

2020届高三年级寒假考试

语文答案

1. D 题中A项,"文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采用竖排从右向左的格式"错误,原文"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可考历史,汉文采用竖排格式从右向左行文,也就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考的历史三千多年",去掉"可考"表意不同,观点绝对。B项,表述逻辑关系错误,是古人书写汉文时采用竖排左行的格式影响了先秦的案几左右向宽大、远近向窄小,因果倒置;C项,推断错误,原文"每当新的文字记录载体材料或工艺(如印刷)投入实用,首先是按传统的习惯形式去应用,只有在传统方式与新的材料或工艺发生了矛盾,才会突破传统去发展新的形式"。故选D。

2. D 题中D项,"着重论证了竹简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错误,文中重点论述的是"汉文竖排而左行的传统格式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故选D。

3. A 题中A项,"在竹简上尝试横排格式行文的失败"错误,原文"不妨认为,最初在竹简上行文,横排和竖排的格式可能都有人尝试过","尝试横排格式行文"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故选A。

4. B . B项,"而智能化与智慧化则使城市具有了反应与调控能力"错误,原文"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即智能化阶段""反应与调控"在"智能化"阶段就具备了,"智慧化"阶段的特征是"万物互联"。故选B。

5. B . B项,"材料二与材料三……均从城市的数量、类型到投资规模等方面,介绍了……",材料二没有涉及到"投资规模"。故选B。

6. (1)美国试点的选择与建设谨慎而务实,实验范围"小而精";中等城市在项目比例上要高于大城市;以政府机构为主导运作机制,将顶尖企业作为核心力量,形成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投资建设的模式。(2)中国范围大,涵盖中国多数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主体;政府作为主体投资者。

7. B B项,"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曲解文意,从原文看,意在表现小冯对"我"的尊重。

8. ①是小说的线索,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②是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④饱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9.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②选材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③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0. D. "乃"作连词"于是"时,一般在句首,所以应在"乃"之前停顿,排除A.C项。"疏再上"的意思是:奏疏两次呈入。"疏"作主语,"上"是名词作动词"上奏,呈入",语法合理,语意流畅,所以应在"疏再上"的前后停顿。排除B项。故选D。

11. D. D项,明朝兵部尚书,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级长官。主事为各部司官中较低一级。

12 . C. C项,"因为从容辩驳而被解救"因果不当,文中并没有讲李文详被解救是因为他的辩驳。

13、(1)阿谀逢迎就交相引荐突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

关键点:"阿":"阿谀逢迎";"骤迁":"突然、迅速升迁";"忤":"违背";"窜":"被流放";"寒心":"心惊胆战"。

(2)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

关键点:"纵":"即使"; "戒":"警戒";"何害于国":倒装句,"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 "遽":"迅速、立刻、马上" ;"罪":"加罪"。

参考译文: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父李正芳,任山西布政使。父亲李㵾 ,任陕西参政。李文祥从小英俊非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成华末年考中进士。万安执掌国政,推重他的才能。因孙子万弘璧和李文祥同列进士榜,便在家设宴款待,李文祥内心不满。不久,孝宗即位,李文祥马上密奏皇上,大致内容是:

祖宗设置内阁、六部,辅佐国家大事,处理各种政务,官职特别重要。近来执政者多非其人,权力转移到内侍手中。赏罚随其喜怒确定,祸福听凭其意志转移。敌视谏官,公然施行贿赂。阿谀逢迎便交相引荐骤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万望陛下暗暗地访察首恶,使国家大法显明昭彰,选择谦虚忠厚的人以供使唤。更广泛选择贤良大臣,咨询治国策略,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不再猜测怀疑,然后国家法制端正而亲近之臣便不敢放肆了。

臣见陛下即位时所颁布的诏书,不允许以传闻议论时事。但古代圣明的帝王曾悬鼓设木,自己广泛征求不同意见。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从前李林甫便如此,从而祸害唐代,王安石也是如此,从而祸害宋代。远近多次传闻,无不惊讶恐惧。望陛下再次颁布圣明诏书,广泛征求直言,希望不要堕入奸人的阴计,足以彰显圣上的德行。大概君子的话决不会对小人有利,倘若询问他们,必定会放纵中伤。如有所疑虑,请求当面对证。

奏疏呈入,宦官和执政大臣万安、刘吉、尹直等人都憎恶他,几天都不批示下发。忽然被诏令去左顺门,因奏疏中有"中兴再造"的话,传圣旨责问。李文祥从容不迫论辩析理而出。贬谪授任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上疏解救,不被采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又请求召回李文祥和汤鼐,采纳夏崇文的建议,并召回陈献章、谢铎等人。当时万安已离任,刘吉、尹直激怒皇帝,已严厉圣旨严词斥责。朝廷大臣多推荐李文祥,大多被刘吉、尹直阻挠。

弘治二年,因王恕的推荐召任兵部主事,监司以下赠送的财物都不接受。到任不到一个月,又因吉人之事被捕入狱,贬官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伐苗人,向他咨询用兵之计,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想推荐他任监司。李文祥说:"以前因上疏言事被贬谪出京,现又因军功升官,不可行。"坚决请求辞官还乡。奏疏两次呈入,不被批准。返回途中经过商城,渡河时冰沉陷,淹死于水中,年仅三十岁。

14.D、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故选D。

15.相同点:两词都借景抒情,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2分)

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画面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实写(手法角度),倍显主人公孤寂惜别的愁情;(2分)柳词想象分别后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画面角度),主要是虚写(手法角度),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2分)

(诗歌赏析)这首词所描写的离索之情,惜别之意,是诗词中常见的题材,但把送别之人的思想感情,写得如此曲折多变,极尽低回婉转之妙,却不多见。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是说,一对青年男女在春雨过后的清晨,依依不舍的离别在烟雾迷蒙的秣陵江上。开头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秣陵江上"点明离别之地;"雨晴"点明离别时的天气;"芳草烟深",为春天景象,点明离别的季节。这两句词除了包含送别时、地、气候、季节等内容之外,还曲折深沉的写出了他们在"秣陵江上"别离的次数之多,与这次离别时的情景不同。也就是说,在秣陵江边的多次离别之中,唯独这次离别是在一个极易引起人们伤感、烟草萋迷的情景之中,因而使人惆怅难禁了。这是词意的曲折层深之一。

"路遥人去马嘶沉。"这两句是说,离人去远,不仅望不见人影,而且还听不到马嘶声。这是写分手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表现空间距离之远的。然而这句词的重要涵义,还在于从时间上描写送别之人的缱绻情怀。人影不见,马声不闻,还呆呆的站在江边凝望,正是以离人空间距离之远来表现送别之人凝望时间之长。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二。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这两句是说,青帘斜挂着,万枝杨柳呈现出金色。时间在推移,在清晨烟雾迷蒙的分别之际,周围景物模糊不清,现在日高雾散,"帘"(青色)"柳"(金色)之色彩,以及帘之斜挂,柳之万条都景象分明了。二是指出别离之地是在江边柳树下的酒店(即旅舍),这使我们想起了古人以酒饯别和折柳送行的礼俗。三是指出送别之人已从别境的迷惘之中清醒过来,蓦地看到沐浴在春阳中的新柳,和飘荡在春风中的青帘,这时才意识到他们的离别是在芳辰丽景之中。感情上这一难以名状的深婉、隐微的变化。可以用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懊悔吧。这是词意的曲折层深之三。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这两句是说,隔着江哪个地方吹奏起了了横笛,惊起了水边沙滩上的一双禽鸟。过片两句,"何处吹横笛"是所闻之声;"惊起双禽"是所见之景。一个"惊"字,一个"双"字,寄托了无限的情怀。"禽"惊飞尚能聚合在一起;人离散则天各一方,是人不如鸟啊!这两句词的内容也是借景物以寄离情,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四。

"徘徊一晌几般心。"这句是说,一时间徘徊往复内心极不平静。"一晌"在这里犹如一霎,指时间的短暂;"几般心",指感情变化之剧烈。在"一晌"的短时间内而"几般心",充分表现了送别之人极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种不平静的内心还表现在"徘徊"行动上,使我们仿佛见到了一个在"青帘"、"新柳"之下徘徊往复内心极度不安的身影。她妒忌双禽在惊散之后又能聚在一起;而叹息自己在芳辰丽景之际离散却天各一方。这或许就是"几般心"的内涵了。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五。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末两句是说,日上中天,天长烟远,内心的痛苦挣扎使得哀伤眼泪沾湿了衣襟。结末两句,以"天长烟远"一语结景,以"凝恨独沾襟"一语结情。从清晨离别之时的"雨晴芳草烟深"的迷茫烟雾。到离别之后日高雾散,现出"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的鲜明景象,再到日上中天后"天长烟远"的空阔境界,进一步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还对全词的景物描写进行了总括,但描写自然境界之阔,正是为了展示离人相距之遥,末句所"凝"之"恨"当然是内省痛苦挣扎而不得解脱的"几般心"了。"独沾襟"三字点明了离索之情,惜别之意。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六。

16、(1).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 呕哑嘲哳难为听,如听仙乐耳暂明

17. A. B."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语序不当,应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C."实施乡村振兴"成分残缺,"实施"缺少宾语,勇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D."落实"与"建设"搭配不当,应是"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8. B. 括号前说我国当前正在推行农村城镇化的一些措施,此处应是解释其目的,是要"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括号后说的是毫无乡土特色,这是城市的样子,而美丽乡村建设不是要建成这样,这可由"而不是要让农村像城市那样"引出括号后的句子,综合以上选B。

19. D.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前者强调不根据自身条件盲目模仿,后者强调模仿能力不行,这里强调的是要根据农村条件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故选择"东施效颦",排除BC。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前者强调不同,后者强调界限。这里说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不同,故选择"截然不同",排除A。杂乱无章:指又多又乱,没有条理。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这是一个贬义词。

就地取材:指靠近原地选取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前者强调取材,后者强调办法,这里指的是用砖石,强调取材,故选择"就地取材"。

20.(1)"《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

(2)"一介女流"改为"一位女子"(一介女流含轻蔑之意)

(3)"重游"改为"拜谒"(重游带有游览、游赏的意味,有失敬重)

(4)"染指"改为"夺得"(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参与或插手分外的某种事情。是贬义词,不合语境。)

(5)"假扮"改为"假冒/冒充" (共5分,每指出并改正一处1分)

21、图二:公交司机 刮风下雨一趟趟,护乘客安全;寒来暑往一日日,为城市畅通。

图三:外卖小哥 一辆摩托于人潮穿梭,步履匆匆送一餐温暖。

从图片的内容看是致敬百种从业者,要表达出其从事职业的特征和价值,例文的格式是对联的方式,可以放宽一点也要是对称句,从图的内容看,图二是公交司机,图三是外卖小哥,配文的内容写出职业特征和贡献,格式和事例基本相同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10——24字即可。

22、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答案】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目前在微信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王者荣耀"的人比比皆是,当下Wifi成为人们的"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由此而引发的分享热潮,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沉溺其中,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诚然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厚非。但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靠"刷屏"或者"哗众取宠"刷出的存在感就如无木之火,很快就会消亡,即使暂时得到也是表面光鲜而内里布满了虱子腐朽不堪华美貂裘,他会使你表面风光无限,而内心依旧空虚。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只要心中有了生活,刷不刷都存在。

然而,互联网时代,有人为了刷存在感,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有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面对别人批评也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别人关注自己来获得虚假的存在感。若是发展下去,社会将会变成虚拟社会,人们将走不出网络的牢笼。

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娱乐至死用在这类人身上更为合适,为娱乐自己而死,为娱乐他人而死,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不自信,是内心的空虚,是生活的迷茫。然而真正的存在感,从来都是在生活中奋斗出的。实际上,生活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支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踏实肯干,不断付出的人,离不开在生活中做好本职工作的,真心奉献的人。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只有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放在心上,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脚踏实地、拼搏进取,做一位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者。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只要心中有生活,心中有他人,就一定能使自己成为别人心中"山"一样的存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现实来阐发自己的思考。写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电子媒介分享来刷存在感,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人们生活在"架空"的世界里。然后指出真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和焦虑的真实现状。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我分享、故我在","存在感""架空"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构思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如写议论文,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如写作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件或几件能关于慎独的心灵上坚守的事件来写,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考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生发多个方面的立意: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等。也可反弹琵琶,莫为"存在"丢智商,"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等。考生凡是能够围绕材料中的存在感来生发各种立意,比如,充盈丰富,自信自律,真实等,都算符合题意。从行文思路来看,考生可以先评材料,即对事件做出评论,引出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标题和开头。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5、莫为"存在"丢智商。6、"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7、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