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一道清流,夹岸两行垂柳,风景年年依旧,只有那流水,从此一去不回头……韶华飞渡,每当我哼起这首老歌时,便浮想联翩,许多往事,像放录像似的,一幕幕清晰地展现在脑际。”
这是南宁八旬老人陈伟基为自己的手稿——《邕城觅踪》写下的开篇语。手稿中跟随着老人的回忆,仿佛穿越时空,把昔日的老南宁游览了一遍,也逐渐勾勒出旧南宁万国饭店的一个大致模样……
1945年旧万国饭店
随着1945年日寇的投降,南宁的商机就像被压抑已久的嫩芽一样,开始破土而出。当时的南宁,以仓西门大街(现在的民生路西段)最为繁华,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当时的主干道。
这条街道两旁商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金铺、钱庄、洋杂百货店、苏杭铺(经营丝绸棉布的店铺)、照相钟表店等一应俱全。而随后出现的万国大饭店,则可以说是南宁饮食业当中不可不提的一段辉煌。
在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宁的各行各业逐步恢复,饮食业也日渐兴旺。当时,几位有名的红白案名厨租用了一个周屋祠堂,并起名为“万国大饭店”,于1945年12月2日正式开业经营。周屋祠堂是座三进祠堂,面积有900多平方米。祠堂改建成饭店后,设前厅、中厅、后厅3部分,能同时摆下60多台酒席。
万国大饭店开业时,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店内各厅都起了象征和平意义的名字,如“大同厅”“世界厅”“建国厅”“复兴厅”“和平厅”“幸福厅”“自由厅”“平等厅”8个小餐厅(房),并开始经营粉面、茶市、随意小酌及承办筵席等。
由于万国大饭店在建店初期就聚集了南宁市有名的红白案名厨,能做500多种风味菜式以及上百种点心小吃,在当时可谓技术力量雄厚。在1946年至1947年期间,万国生意极为兴隆,声名远扬。那时候,很多人的生活境遇都不好,万国大饭店经常将酒宴后的剩菜剩饭集中在一起,卖给穷人,每次一端出来几乎都被一抢而空,这也是万国当时名声在外的原因之一。
时局动荡命运波澜
然而,万国饭店的好景不长,由于当时的时局十分动荡,万国大饭店的好生意也只是昙花一现。1948年后,国民党当局滥发货币,南宁市场物价飞涨,市场一片萧条,南宁许多酒店纷纷关门倒闭,至南宁解放前夕,只有万国大饭店一家勉强维持。
1950年万国大饭店改名为“万国酒家”。万国酒家在政府的支持下继续经营,当时,省市各种大型代表会议都指定在万国为代表们开膳地点,以增加收入。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万国酒家过渡为公私合营,由南宁饮食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此后,万国酒家更是先后经历了60年代初期经济困难时期、1964年“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开放、搞活”方针,市场逐步开放,物资供应富足。这为万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84年,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南宁市的酒店业发展尤为迅速。
传承创新再创辉煌
当时,借助南宁市饮食服务公司发挥国营企业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万国酒家的发展再次进入一个新的辉煌阶段。先后推出创新的“万国纸包鸡”、“五粮醉凤翼”、“荔茸香酥鸭”等八大名菜,万国自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等外国贵宾。
此外,万国的糕点在南宁也曾是名噪一时。传统的鸡仔饼、油炸牡丹酥、莲蓉蛋黄酥、万国豆沙月等糕点也曾是南宁老一辈人的舌尖上记忆。1989年,南宁市饮食服务公司将糕点加工厂扩大为荔园食品厂,加强糕点生产的专业化,将万国糕点部改为万国饼屋,主要经营万国酒家的名牌传统糕点。
2011年,万国酒家和南宁荔园食品厂被其控股公司南宁百益商贸有限公司,合并为南宁万国食品有限公司。历史60多年,万国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据《南宁市商业志》记载,“万国酒家”最早一批名师是潘启镒、吴耀、钟逢秋等。
如今,历经几代师父的继承,数十年的科技研发和不断创新。“万国”这一个老字号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名声。曾经,“万国月饼”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几乎垄断了整个南宁月饼市场。近几年来,在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等多种形式结合下,万国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使“万国月饼”始终站在南宁月饼行业前列,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