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重庆市地理标志产品-南川方竹笋

为了宣传普及重庆地理标志产品、促进产品贸易,重庆农业网特别收集整理了重庆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资料。本期将会为大家介绍南川方竹笋。

南川方竹笋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堪称世界一绝、中国独有的南川金佛山方竹笋,以其独特的鲜、香、嫩、脆品质享誉全球,被称为【竹笋之冠】【笋中之王】。

南川方竹笋以金佛山方竹笋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加工制成,其外形略呈方形,触摸有棱角感,笋肉黄色或黄白色,新鲜清洁、笋肉丰腴、肉质脆嫩、笋箨有光泽不萎蔫,具有营养丰富、肉质丰厚、脆嫩化渣、滋味鲜美的独特品质,为历代美食家所青睐。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南川方竹笋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104号

保护范围: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西城街道办事处、三泉镇、大有镇、金山镇、合溪镇、头渡镇、古花乡、庆元乡、德隆乡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绿水青山中 岩烟雾里

南川方竹笋特产区位于东经106°50'~107°27’,北纬28°12'一29°10’,人迹罕至的金佛山上,为青山绿水所环绕,生态环境极其优越。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外力风化、侵蚀、切割、冲刷、搬运,形成了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差500~1000米的奇峰异石,陡岩绝壁。古老时代,金佛山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不仅缓解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还较为完整地保持了原始自然生态,成为金佛山方竹等众多珍稀植物的避难所。

承天时之便

金佛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候区,气候温和,雨且充沛,而方竹喜温湿,忌干旱,足够的水分,较高的大气湿度及昼夜适度温差等因素是促成金佛山方竹发笋的必要条件。这个时期,在大娄山北端余脉的金佛山,日照少多云雾,昼夜温差10~15℃,温凉潮湿,低太阳辐射,使得方竹笋生长缓慢,营养物质堆积紧密,含水量高,赋予了方竹笋优质丰产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从而保证了方竹笋“肉质丰厚、细嫩化渣”的独特品质和风味。

享地利之宜

方竹在士层厚度30厘米以上、pH4.5~7.0、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5%、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壤质土和山地黄棕壤上生长最为优越。而金佛山地层岩主要为白云岩、白云灰岩等为主的碎岩夹碳酸岩,其成土母质多为二迭系各组灰岩和志留系泥页岩风化发有而成的黄壤和山地黄棕壤。土壤以原生自然土剖面层次出现,腐殖质累积明显,有机质含量高,底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淋溶淀积出现。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富集,为南川方竹笋的独特品质提供了先天条件。

得自然之利

金佛山区群峰起伏,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典型的生物多样性。该区拥有植物58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1种,特有植物200余种,包括著名的银杉、珙桐群落、杜鹃王、古银杏、金佛山方竹等植物。丰富的植物品种和良好的森林植被,为金佛山方竹群落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而枯枝落叶层让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造就了方竹笋“滋味鲜美”的特殊风味。

文化背景

南川方竹笋有1700多年的文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相传,三国徐庶为修行,隐居在金佛山古佛洞。为便于在深山老林吃素,他找到一种怪竹,其通身布满微型绒毛,竹节带刺,竹肉厚实,深秋长出竹笋。该竹形似方非圆,触摸有明显棱角,竹笋化渣香脆。同时相距半里的仙女洞有尼姑方菊也在修行,他们谋计多栽种此怪竹。一年后, 方菊修道成仙,徐庶为纪念她的功劳,便以她的姓命名此怪竹为“方竹菊”。从此,方竹流传至今。

生产经营

南川方竹笋产业已历数百年发展,生产历史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据《南川县志》记载:“南川方竹笋旺收之年出300~350吨,百斤一包售银二十余圆。”从1935年开始,金佛山方竹开始大面积开花死亡,此后10多年时间都是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的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恢复成林。

1952年,为恢复金佛山方竹资源,川东行署农林厅在小河区头渡乡成立“金佛山笋山经营管理所”,1956年又成立了“金佛山森林经营所”。1965年竹林经营所改名“南川县金佛山竹林经营管理所”,直到2003年为适应林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改名为“南川区金佛山林场”,负责金佛山方竹的培育和保护管理。2004年以后,南川区成立“笋竹产业办公室”,一直沿袭至今,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

加工工艺

南川方竹笋的加工历史可迫溯到北魏时期。笋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笋干的烘烤工艺和加工技术,形成独特的民间传统加工工艺。据北魏杰出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笋皆四月生。唯巴竹笋,八月生,尽九月.....”。而经专家考证,书中所记载竹笋就是南川方竹笋。

《南川县志》记载:“北未熙宁三年, 邑产笋较他处为良者,不一而足,邑人力农之余藉资贸易,负贩络绎于途,岁获其利。”故自北宋以来,方竹笋除自食外,就已开始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南川方竹笋因金佛山区独特的温凉湿润气候不易保存,易受潮发霉。为此,当地老百姓在一干多年前,通过独特的烘烤工艺将其加工成笋干,既延长了储存时间,又保持了独特的风味,成为当时有名的土特产品。至清嘉庆年间( 1796—1820) ,金佛山方竹笋已经正式成为朝廷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南川方竹笋经政府开发,经历多次变革,逐渐树立了品牌。

销售规模

自北宋实行商品化生产以来,南川方竹笋就进人渝州(重庆)、涪州(涪陵)等周边市场销售,随之又逐步扩大到成都、资中、丰都,接着又向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扩张。

到清朝时,南川方竹笋已在全国很有名气,被当做地方名贵特产上贡朝廷。新中国成立前,南川方竹笋主要经营方式为独资经销,也有少量合资,产品交易除在小河坝(金山镇)销售给商家外,当地富人将生产的方竹笋干雇人运到重庆、涪陵市场换取布和盐等百货。

新中国成立后,南川方竹笋纳人国家统一购销。1972年, 金佛山方竹首次走出了国门在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1998年取消统购统销管理后,南川方竹笋直接进人市场,由企业加工成系列产品直接与经销商挂钩,产品销售除了遍及广州、上海、南京、北京、成都、武汉、重庆和港、澳、台等地,还常年出口上千吨产品到美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文化沉淀

方竹笋——衍生文化

1700多年以来,南川方竹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巴渝文化和金佛山为背景,当地人在方竹笋的采集、加工、经营等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独特的方竹笋文化。

采笋歌

新中国成立前,金佛山区的农民上山采笋都要举行祭拜山神仪式,保佑在采笋中,人能平安归来。采笋歌是笋农在采笋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极富民俗特色的山歌,体现了浓厚的方竹笋民俗特色。采笋歌唱词由笋农即兴创作,唱时即兴发挥,曲调可以民歌、山歌进行改编,通过对山歌,使笋农在竹海中保持联系,互相照应,增进团结。而采笋时,一边唱歌一边采笋,场面热闹、愉快、号子高亢、活泼,也使枯燥而繁重的采笋劳动变得活泼有趣,提高笋民劳动效率。

采笋歌

八月秋风日见凉,农家儿女笋山忙。

山歌一曲炊烟起,唱到西山追太阳。

采笋节

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还形成方竹笋“采笋节”。政府通过举办采笋节,以采笋,吃笋、耍笋为主题,策划实施苗家歌舞迎宾客,采笋比拼、剥笋大赛,品金佛山方竹笋宴等活动,使游客亲自参唱采笋歌、跳采笋舞、吃笋子宴等,体验方竹笋行生出的独特文化。

品牌建设

重夺商标 再造品牌

南川方竹笋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和土质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价格也比其他地方的方竹笋高出几倍。但2008年前,由于南川方竹笋没有原产地的证明,没有统一品牌的骨干品种,一些商家便趁机把其他地方的方竹笋冒充南川方竹笋卖,使南川方竹笋的声誉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而南川本地方竹笋加工、销售上的不规范,也让方竹笋销售市场难以开拓。

在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后,南川区开始推进南川金佛山方竹笋产业化,加强南川金佛山方竹笋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快南川金佛山方竹笋品牌战略发展,提高方竹笋在市场的竞争力。2003年,“ 金佛山”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商标管理部门同意。

2005年,南川区成立了由质监、方竹笋产业办等部门为主的金佛山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正式启动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同时,聘请了西南大学曾凡坤、辉朝茂教授等资深专家参与申报工作,拍摄了南川金佛山方竹笋专题宣传片。在质监局等政府部门多方努力下,2007年5月, 金佛山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自此,南川金佛山方竹笋的统一标识出现在市场上,迈上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高速路”。

南川方竹笋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通过资金、税费、土地征用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大力引进资金组建企业集团,推广“公司+农户” 的经营形式,进一步开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竹类产品,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推进了竹笋加工业全面发展。

知识链接

医学养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竹笋方而厚, 性硬、脆,专蓄此笋,常食之,有延年益寿之功能”。

南川方竹笋含蛋白质4.32%,脂肪0.15%,粗纤维1.5%,总糖1.24%,还含有钙、铁、锌、硒等元素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18种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常吃能促进肠胃蝟动,利于消化和排泄,是减肥健身食品。近年还发现,方竹笋内所含多糖物质具有抗癌作用,能有效防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产生,对肠癌、食道癌和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疗效。

重庆农业网汇聚农业知识,传播农业价值,每天推送有价值的涉农资讯,期待您的关注。

关注头条号“重庆农业网”,发送私信“001”即可加入重庆农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