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访谈|建设绿色秦东大地,美丽幸福新渭南

渭南青年网(李静摄影报道)9月1日上午,市林业局造林科技科科长蒙红金,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程铁锁,市林业局林改产业科主任尹嘉做客电视台融媒体演播厅与主持人和部分媒体朋友就全市近年来加快渭南造林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做了讲解。

蒙红金对“三年行动”的背景和建设目标,全市造林突出特点、实施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等问题做了介绍。

针对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内森林资源偏少、部分区域绿化水平偏低的现状,201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从2016年起,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化秦东大地 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重点组织实施南北山地水源涵养林、南北台塬水土保持林、交通道路绿色长廊、黄渭洛三河沿岸生态防护林、城市绿色生态园林、生态乡村、中部平原农田林网、旅游景区绿化美化提升、水果经济林、沙苑地区防沙治沙等10大建设工程,三年完成造林绿化15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5.5%提高到28.5%,努力建成乔灌花草搭配、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防护景观体系,实现南北山地森林化、南北台塬绿色化、中部平原园林化。

在近两年造林绿化工作中,各地各部门措施得力,重点突出,全面推进。主要呈现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认识普遍提高。二是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大力营建“三八林”、“青年林”、“党员示范林”。清明节前,各地免费向社会发放“纪念柏”,由群众自行绿化亲人墓地。据统计,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市每年参与植树活动人数达300万人次,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三是造林绿化规模持续增大。四是示范工程效果普遍较好。

“三年行动”先后实施了西潼西禹、渭蒲渭玉高速公路、310、108、106等国省道路、郑西大西高速铁路及大规模的县乡村道路绿化,完成道路绿化5716公里,折合面积8万亩;完成三河沿岸绿化8.4万亩;实施了中心城区“四纵四横”及各县(市、区)城区道路绿化提升改造,营造了环城林带、绿地广场,建成了中心城市人和公园、大荔同州湖公园、富平石川河湿地公园,完成城乡人居地绿化12.5万亩,建成园林化示范镇90个,绿色家园示范村731个;营建农田防护林网5万亩,治理荒沙3.6万亩;完成南北台塬绿化49.1万亩;营建乔山余脉、黄龙山系、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林18.8万亩。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05.4万亩,城乡绿化面积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可以说三年行动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下一步,组织实施10大工程,重点搞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路沿线、黄渭洛河沿岸城乡结合部、黄河老崖等重点区域绿化,推动“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宜居新渭南。

程铁锁就渭南市湿地资源情况做了解答。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境内黄、渭、洛三河穿境而过,湿地资源丰富。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渭南分布面积在8hm2(含8hm2)以上的湿地有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和人工湿地四大类型总面积81143.85hm2,占全市总面积的6.2%。其中河流湿地70108.0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86.40%;沼泽湿地面积5300.64hm2,占湿地总面积的6.53%;人工湿地面积5735.18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07%。

主要分布范围在黄河、渭河和洛河,其余主要有蒲城卤阳湖湿地、大荔盐池洼湿地、蓄水库以及秦岭北麓南山支流。近年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制定了《渭南市湿地保护条例》,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加强湿地保护。

尹嘉对我市经济林业的成绩,生态脱贫相关工作做了介绍。目前,全市干杂果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237万亩,年产值达40多亿元。富平柿饼、大荔冬枣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柿子加工形以曹村、庄里镇为主的柿饼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年加工柿饼0.9万吨,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红枣加工形成以海天利公司为主10多家集枣类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加工企业,年加工红枣1万余吨。大荔冬枣先后培植 “秦荔”“小坡”“真社缘”等冬枣品牌,建立了多家直销超市、电子商务平台,连年在杭州、广州、沈阳等地组织召开大荔冬枣推介会,大荔冬枣知名度不断提升,畅销浙江、上海、北京等40多个省市,出口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结合林业行业特色,通过落实国家林业补助资金,治理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带动等途径开展生态脱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