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虽小,但是品种繁多,遍及粮食、果蔬、肉蛋奶各类,品种极为丰富,是轻巧简便的食品,特点是价廉物美、老少咸宜。因此,小吃店提供的品种,都是一些简便快捷的食品,如馄饨、煎饼、蒸饺、卤味等。
中国的小吃历史悠久,有些小吃甚至有口皆碑,成为当地的饮食代表。比如,我们熟悉且在饮食界颇具名气的黄太吉煎饼、胡辣汤、过桥米线、金丝饼、红油抄手、.油酥烧饼、狗不理包子等,不但用料讲究,而且制作精细。每样品种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反映出了中国人饮食口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特点。
以北京来说,其小吃大约有两、三百种,融合了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风味以及明、清宫廷的小吃风味。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有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等。而那些知名的老字号还有看家的专营品种,比如丰泽园饭庄的银丝卷,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合义斋饭馆的大灌肠,同和居的烤馒头,北京饭店的麻茸包,都一处烧麦馆的烧麦等,都在和其他菜系互相媲美、相得益彰。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吃的地域性正在被打破。即便是一些需要根据本地的特产制作的名小吃,如今随着物流的发达,人口流动性更大,材料运输更为方便,地域的局限性也正在被打破。今天,随便那个城市的街头都会有烤羊肉串和四川的麻辣烫等。这些小吃的四处开花就和人员的流动分不开。这些人来到哪里打工,就把故乡的小吃带到了哪里。因此,今天的小吃靠着口耳相传而与大众文化紧密交缠在一起,在配料和制作上也更倾向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异国他乡的小吃也跨洋过海来到中国,并且深受中国食客的喜爱。比如韩国铁板烧、石锅拌饭等。
小吃代表着人类文化生活的精致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吃小吃通常不是为了吃饱,追求不饿肚子的层次,除了可以解馋以外,品尝异地风味小吃还可以借此了解当地风情。所以,小吃也在升位,不仅在品种,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要积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产品,弘扬民族文化。小吃也早已走出了过去的注重味厚肥腻的口味,向清淡、营养方面转变。在我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小吃经常作为正餐的替代品。而且,随着餐饮业的发展,有些小吃的经营地点也在改头换面,从街角地摊升位到-些大饭店中,或者借助大饭店的宝地与其他菜系相得益彰。
吃小吃也可以过一把美食瘾。对于那些上班族来说,早餐常以煎饼、油条为主,甚至中午也是选择快捷的小吃。至于那些吃厌了山珍海味,厌倦了大饭店推杯换盏的应酬人士,完全可以在小吃店选择一两种可口的饭菜, 享受那种自斟自饮的快乐。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晚上,那些露天的大排档更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首选。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享受到了亲切的家园风味。
正因为小吃是个潜力巨大的大众化市场,而且操作简单、本小而利大,因此,古往今来,开家小吃店成为许多人致富的首选,也就诞生了著名的中国四大小吃地:南京夫子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上 海城隍庙小吃、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后来,又加上北京、开封、成都、台北的小吃,并称为中国八大小吃。某些做得特别出名、符合大众喜爱口味的小吃店或小摊上,食客排队如长龙,例如台北有名的士林夜市、华西街夜市等观光夜市,北京的东华门夜市等,都日进斗金。
正因为小吃店的发展前途无量,依靠小吃起步,确实造就过许多令人羡慕的财富英雄。中国的许多老字号饭庄都是从小吃店起家的。
进入新的时代,在餐饮的舞台,上,也不断地涌现出许多财富新人的面孔。比如,著名的马兰拉面、香港的湾仔码头水饺集团、安徽的灌汤包大王等,都从小吃店起步,做到了连锁、集团,身价上亿元。而且,像他们一样靠小吃店起家的致富者在中国的创业大潮中层出不穷。
这些创业者们在创业之初,或者从街边的大排档开始,或者从地摊起步,经过精心的筹划和呕心沥血的经营,逐步发展为大集团公司,一下子跻身千万富翁的行列。
北京有一位中年妇女,与丈夫一起下岗后,在谋职无门的情况下,开办了一家只有16平方米的黄太吉煎饼店,就靠着这小小的夫妻店,经过一段时间的勤恳努力,现在生意非常红火,基本上算是他们所在区域的早餐名店,只要路过的都会买上一个煎饼尝尝。黄太吉煎饼店成就了他们的雄心壮志,他们更拓宽了他们的经营模式。由此可见,小吃虽小,但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