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农村,家境贫寒,17岁进入海底捞成为服务员,跟着创始人张勇磨砺,一路晋升,40岁时身价超过30亿,43岁时成为CEO——如果按照惯常的那套叙述,杨利娟草根逆袭的传奇故事,似乎迎来了完美结局。但如今,海底捞身处命运转折点,这位最能代表海底捞的女人,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捞吗?
文 | 曾诗雅 三三 黄点点
编辑 | 金匝
运营 | 绘萤
没有公开发言,也没有内部信,3月1日,海底捞发布一则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创始人张勇卸任海底捞CEO,接任者是杨利娟。
火锅帝国权力的更迭,比计划提前了许多,也低调了许多。
两年前的春天,张勇就提过退休。在一封感情充沛的公开信里,张勇称,海底捞将启动接班人计划,继任者会从所有员工中选出,但不会是“元老”施永宏、苟轶群和杨小丽(在海底捞内部,杨利娟被称呼为杨小丽)。同时,张勇也宣布了自己的退休计划,“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但最多不会超过十五年”。
那是张勇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讲起妻子、去世的奶奶都曾让他低调做人,但在信的末尾,他设想,退休后可以对着去世的奶奶大声喊出:“阿婆,我也想低调,可实力确实不允许呀!”
▲ 2020年,张勇的公开信。图 / 网络(可上下滑动)
海底捞的确给过张勇不低调的底气。某种程度上,它的上市和业绩曾经是餐饮界的标杆。2020年下半年,这个行业热钱翻滚,融资也容易,许多投资人解释起原因,总会提一句:“海底捞等企业的成功上市和股价表现,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信心。”
但一年多过去,形势急转直下,餐饮业投资遇冷,再用海底捞举例,很容易变成细数它在过去一年的“劣迹”:关店300余家,市值蒸发3500亿港元,巨亏可能高达45亿元,超出过去三年利润总和。
大声喊话的日子变遥远了。张勇在海底捞去年的股东大会和采访中都公开承认过,自己在2020年判断失误,扩店计划过于盲目自信。尽管卸任CEO后,他还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但退居幕后,低调决策,至少是对资本和股民的一种交代。
接下来,他的徒弟——有着“中国最牛服务员”之称的杨利娟将会站到台前。这也是并不意外的决定。杨利娟,一个最能代表海底捞的叙事样本,像“精神图腾”一般鼓舞着许多基层海底捞员工。
海底捞北京的一位店长张春义像所有海底捞员工一样,称杨利娟为“杨姐”。“我们杨姐,你看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女孩子,到现在,到那个相当于是董事会的人嘛,杨姐那么瘦小的,都能够做上来,只要公司发展,大家都会有机会。”
出身农村,家境贫寒,17岁进入海底捞成为服务员,跟着创始人张勇磨砺,一路晋升,40岁时身价超过30亿,43岁时成为CEO——如果按照惯常的那套叙述,杨利娟草根逆袭的传奇故事似乎迎来了完美结局,但如今,海底捞身处命运转折点,这位最能代表海底捞的女人,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捞吗?
最能代表海底捞的女人
一个最能代表海底捞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中国新餐饮产业联盟创始人贡英龙深耕餐饮业20余年,说起杨利娟,他提到:“她不太与外面接触。”但仅有的几次碰面,杨利娟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忠诚、耐压、执行力强”。
杨力娟的这些特质,也在《海底捞你学不会》里被反复提及。这本出版于2011年的书,至今已经卖了超100万本,张勇本人翻过,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翻过。关于杨利娟的往事几乎都出自这本书——这也印证了她的低调。
杨利娟与海底捞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16岁的她为了给家庭还债,在四川简阳的一家小饭店打工。当时她对海底捞有些耳闻,觉得“员工的精神面貌很好”。张勇经常光顾那家饭店,一次对杨利娟提出:“去我们那里吧,我们给160元(月薪)。”当时简阳服务员的月薪基本在80-90元。但杨利娟拒绝了,直到一年后,小饭店倒闭,她才去了海底捞,并在张勇手下读书、写日记、学管理。
▲ 年轻时的杨利娟。图 / 网络
如今,在简阳市中心,旭海时代商场的四楼,全市唯一一家海底捞坐落于此,这里是海底捞的发源地,也是杨利娟命运的分水岭。
黄春生在这家海底捞做了24年的洗碗工。她是和杨利娟差不多同时来到这家门店的,都在店里做服务生。黄春生还记得,当年杨利娟个子小小的、瘦瘦的,但非常能干。
20岁时,杨利娟成为海底捞第一家门店的店长,到1999年,海底捞打算北上去西安,机会也曾摆在黄春生面前,黄春生拒绝了,她觉得自己不够有文化底子,而且能从农村到城市工作,她很满足,选择了留下。
而杨利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她带着海底捞出走四川,到西安开拓疆土。当时整个西安的店里,没有人会用电脑,杨利娟只能自学。那个阶段压得她一度喘不过气,“要知道我是连初中都没毕业呀!” 实在应付不过来,她就直接给张勇打电话,说“真做不来,不想干了”,说着说着就哭了,哭得喘不上气。电话那头的张勇说:“人不学习,不行!你这么年轻,什么都能学会!” 哭完了,杨利娟花30元买了一个键盘,让餐馆旁边打字店的人教她打字,又花7000元买了一台电脑,上了一个月的培训班,学会了。
海底捞出名后,杨利娟经常能接到猎头的挖人电话,开出的待遇是百万以上的年薪加股份,但她都回绝了。“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你们不要再来电话了,我离开海底捞什么都不是,我不会离开海底捞的。”
还有一个关于忠诚的故事:2002年,海底捞刚到郑州,有人砸店,两辆卡车跳下60多个手持棍棒的大汉,当年21岁的她冲到前面挡住。后来她在书里回忆:“忘了害怕。当时就想一件事,这个店装修花了那么多钱,绝不能让他们砸!”
张春义记得这个故事,也被这个故事所感染。4年前,她已经升到店长,某一天,她所在的海底捞店里,有两拨客人拉扯起来,七八个人吵嚷成一团。她匆匆赶到,上前一拉,被狠狠踢了两脚,脚面淤青一片,立刻见了血。混乱声里,她制止了要冲上来的店员,并让他赶紧报警。类似的争吵,张春义经历过很多,最开始也并不会如此冷静。不过最终,她处理得像杨利娟一样果敢。
张春义有着杨利娟式的底色:两个人都出生于四川简阳的农村,初中辍学,家境贫穷,杨利娟哥哥的生意失败,欠了高利债,而张春义的家里,穷到连建房子都没有亲戚愿意借钱——这几乎也是海底捞人最普遍的底色。
某种程度上,杨利娟也是张春义们能抵达的最高处。2002年,张春义同那些从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刚刚踏入城市的轻稚面庞一起培训,大家集体吼出“大家好,很好,非常好,明天会更好”,倾听清洁大妈当上工会主席的故事。她也得知杨利娟培训时,曾在张勇的授意下读了《给加西亚的信》,讲的是“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绝对的忠诚和责任感”。
北京海底捞五店的肖克曾在《海底捞你学不会》里提到,自己刚到店里不适应想走,师父用“杨姐”的话激励自己:“你没听过人家杨小丽杨姐讲吗,人是活的,环境是死的,就看你怎么去适应环境。要记住杨小丽那句话: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做事就在于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人民币,冲走的只是沙子,留下的才是金子。”
重庆一家海底捞分店的店长袁伟也会在面试时引用杨利娟的话,告诉新人“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他从贫瘠的四川大凉山出来,小学毕业后就开始打工,没读过什么书,进入海底捞之后,从后堂的洗碗工干起,花四年时间成为店长。
张勇曾说,“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的价值观”,而杨利娟就是践行这套价值观最完整的人。张勇塑造了杨利娟,杨利娟则塑造了许多个张春义、肖克、袁伟,以及一大拨海底捞人。当下,让最能代表海底捞的女人继任CEO,也会再一次激励和她有相同底色的海底捞的员工们。
▲ 张勇与杨利娟共同为海底捞上市敲钟。图 / 视觉中国
高潮与凛冬
尽管露面不多,但杨利娟后来的故事,在各种报道中还是有迹可循。很多时刻,她是被临危受命的人。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2012年起,杨利娟全面掌管海底捞所有门店运营,也是这一年,海底捞开始走出国门,在新加坡开了海外首家门店。2013年,海底捞又进入美国,杨利娟亲自参与了选址与谈判。她依然是海底捞开城的将帅,像当年第一次离开四川一样。
一年后,海底捞对管理制度进行革新,核心是“连住利益,锁住管理”,实际执行起来,就是师徒制。而这项制度的负责人,正是杨利娟。
海底捞的师徒制到今天已演化多次,但核心并未改变:店长薪酬和餐厅业绩挂钩,同时还享有徒弟店甚至徒孙店的利润分成。发展越多的徒弟店和徒孙店,师父就能获得越高的报酬。因此,海底捞曾经造就了一位店长年薪高达600万元的财富故事,以及一个全球曾开出1500多家门店的火锅帝国。
师徒制后来一度被看作是张勇复制开店的关键所在,《财新》曾写道:“师徒制,这套人力资源机制保证了店长的培养、选拔、利益锁定,以及徒子徒孙源源不断的储备。”
裂变之下的海底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波士顿咨询曾公布2014年度本土企业50强巨擘,入选公司的标准是“需要来自新兴市场、通过专注于本土市场取得了成功,并且在竞争中击败了跨国公司和包括国企在内的其它本地企业”。海底捞赫然在列,同时上榜的还有小米、顺丰和万达。
对普通人来说,海底捞最吸引人的标签则是“变态服务”。早年间,一位网友曾在新浪微博发文,“海底捞居然搬了张婴儿床给儿子睡觉,大家注意了,是床!我彻底崩溃了!”这条微博一度催生了“海底捞体”风行。
▲ 海底捞的美甲、擦鞋服务一直备受欢迎。图 / 视觉中国
师徒制与几乎无所不能的“柔性服务”,帮助海底捞进入蓬勃生长期。杨利娟的人生也乘风而上,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上市当天,她的故事被推向一个高潮。大多数人是从那一天开始,记住了这位留着一头利落短发、身着黑衬衫、白西装的女性——港交所里,与张勇一同敲锣的不是他的妻子,也不是为海底捞取名的联合创始人施永宏,而是被称作“中国最牛服务员”、时任首席运营官的杨利娟。
也是那一天,按照海底捞当日收盘的944亿港币市值计算,杨利娟所持股份价值约34亿港币(约合30亿元)。三年后的2021年4月,她以125亿元的身家登上《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第七位,又以16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931位。
一切来得辉煌、振奋人心,然而7个月后,局面开始变得不同。
去年11月,海底捞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将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这被看作是张勇疫情期间抄底扩张的苦果。2020年,疫情让餐饮业行至“至暗时刻”,张勇却大胆判断疫情会在9月结束,海底捞在这一年新开了544家门店,超过了2018年、2019年的新开店数总和。
与闭店通知一起发布的,还有海底捞实行的“啄木鸟计划”,总结起来就是关店收缩、重治管理。而杨利娟,又成为啄木鸟计划的负责人。
店长袁伟见过在这一时期的杨利娟。某一天,杨利娟告诉他和其他店长们:“海底捞现在身处寒冬,一定要努力挺过去。”袁伟产生了一种要和海底捞共克时艰的信念感。为此,他更加看重店里的利润,让员工们少赠菜,及时关火,适度取货,把不必要的支出减到最小。
这可能是作为海底捞精神图腾的杨利娟最适配的一个场景——凛冬到来,将帅巡营,以此来稳定军心。
▲ 2018年,杨利娟在海底捞的全球招股新闻发布会上。图 / 视觉中国
杨利娟只有一个
当杨利娟成为海底捞的CEO后,一个11年前就存在的疑问再一次被抛出来。
黄铁鹰曾在那本《海底捞你学不会》里发问:“当海底捞变得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快,目标越来越高时,一定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人才,海底捞还能继续靠这种师徒制的传帮带吗?”
师徒制自有其优点,家族和利益能捆绑住所有人。袁伟就觉得,自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足够幸运,跟了一个好师父”。一年多之前,他还是后堂经理,由于师父的店业绩好,有资格拓店,他才会接到去新店当店长的任命,实现人生的一步跨越。
换句话说,徒弟的命运和师父紧紧绑定在一起。每个店长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人员班子,好的情况下,一个普通人会和袁伟一样,遇到师父扩店,不论是大堂经理、后堂经理,还是值班经理、店长助理,都有机会成为新店长。但不好的情况是,利益之争中,店长一旦失权,人员班子也会整个受到影响。
“因为新店长一定会带来自己的团队。”罗妙就经历过这种大换血。留学前,她曾在海底捞当过一阵子的店长助理。去年5月,她所在的分店被评级为C级,店长因此被撤换,而新店长带来自己更信任的徒弟,给曾经的后堂经理降了级。后堂经理回到后厨,洗了一阵子的碗后,受不了委屈,最终选择辞职。
师徒制带来了“地盘争夺战”,而一旦站错阵营,成为失败方的店员,似乎就只能接受晋升无望的命运。罗妙很确定,“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海底捞成长之快,需要匹配更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黄铁鹰也写过:“张勇的徒弟肯定不止杨小丽一个,但像杨小丽这样出神入化的徒弟可能只有杨小丽一个;同样,杨小丽带的徒弟也不止袁华强一个,但像袁华强这样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徒弟也是唯一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人,每个徒弟学到师父的90%,到了第五代90%×90%×90%×90%×90%,就变成59%。”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杨利娟。20多年后,新一代的年轻务工者们,已经不太能接受海底捞的那套“柔性服务”和“双手改变命运”的叙事了。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大家在海底捞见过服务员的崩溃时刻吗?” 有人讲起自己只在海底捞坚持了10天,每天下午都在更衣室或者休息室偷偷哭。有人在店评级下来的那天,撞见店长把自己关在黑暗的办公室,趴在桌子上消化打击与疲惫。还有人只在海底捞的厕所发毛巾、拖地、打扫卫生,一天能走上三万步……
▲ 海底捞员工在清洁桌面。图 / 视觉中国
把这些时刻放到在杨利娟面前,一定不值一提。很多年前,她就是这么一路走来,走了28年,走到今天,就像那首张勇作词的海底捞店歌《携手明天》里唱的那样:“心连心一起度过艰难,手拉手分秒并肩作战。”然而,曾做过海底捞店助的年轻人罗妙,却很难认可这种“精神胜利法”。她进入海底捞时,正值公司想招一批高学历人才,帮助打开国外市场,许多和她一样的年轻人进入海底捞,担当店助。
每日人物询问了三位店助,他们都在六个月实习期满时选择了离职,给出的理由是“太累,没有发展前景”“不相信店长画的饼”。这也是海底捞在公告里明确提出的缺陷——“优秀经理数量不足”。
不是每个海底捞人都像杨利娟一样果敢、抗压。当传统师徒制与更年轻的、学历更高的一代人发生碰撞时,如何更好地讲述海底捞的故事,如何把这家陷入危机的公司捞起,才是这位新CEO要面对的挑战。
参考资料:
[1]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中信出版社
[2]海底捞过冬.财新
[3]师徒制催生百万年薪员工 张勇谈海底捞裂变得失.财新
[4]海底捞敲钟上市,被它改写命运的人目睹了这一切.界面
[5]关店300家,海底捞承认“师徒制”翻车,曾被认为是最大的商业机密.野马财经
[6]海底捞人事变动:“啄木鸟计划”负责人杨利娟出任CEO.央广网
[7]海底捞“最牛服务员”杨利娟出任CEO 她能成为救火队员么?.中国经济周刊
[8]巨亏45亿,海底捞见底了么?.虎嗅
[9]海底捞告别张勇时代.AI蓝媒汇
[10]海底捞的女人们.人物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