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曦
一切收拾妥当,李菲知道,到了离开的时候。
2月15日,杭州萧山宝盛道谷酒店415房间,李菲吃完酒店送来的午饭,将塑料餐盒装进垃圾袋,放在门口。她戴上口罩,抱起床上不满一岁的儿子小北,帮他理了理刚换上的崭新红色唐装。
迈出房间那一刻,李菲有一种宛如新生的恍惚感。
21天前,从新加坡起飞的TR188航班降落杭州萧山机场。飞机上300多人中,有100多位是武汉乘客。因为飞机上有人发热,他们不得不被送到距离机场20分钟车程的宝盛道谷酒店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1991年出生的武汉姑娘李菲,带着儿子和50多岁的母亲,也在这趟航班上。
回忆:隔离初期4天最难熬
415的房门砰地一声关上了,也将李菲曾经的绝望、恐惧、担忧……一并锁了起来。
当初飞机降落时,李菲测出体温37.4℃。她回想起,在新加坡曾腹泻、呕吐,顿时慌了神。
坐上救护车,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测的途中,李菲第一次感到绝望。“当时觉得自己中招了,”害怕、内疚、自责,一股脑儿地席卷而来。她开始后悔带着母亲和儿子出门旅游。
前后辗转2家医院,李菲的体温由37.4℃降到36.8℃。到达安排的隔离酒店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多。
惴惴不安了一整晚。李菲告知社区服务中心的护士陈展文,希望让她们一家三口再去医院做一次检查,以确诊是否感染新冠肺炎。
隔离和检测的4天,是李菲此生最难熬的日子。
她整个人草木皆兵,只要有一点不舒服,就会开始胡思乱想。面对家人朋友的关心,李菲也选择了屏蔽,不接电话不回信息。她甚至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2月22日,儿子一岁生日,要好好陪他过完,万一……
直到核酸测试结果出来,显示阴性,李菲立马拨通丈夫的视频电话,嚎啕大哭。她语无伦次地说着:“我们不会失去我们的孩子了……”
后来,李菲才知道,因为联系不上自己,丈夫无助时,会打电话给远在东北的婆婆,然后两人在视频里对着大哭。
“他是东北人,平时很要面子的。”李菲说,为了不让家人担惊受怕,回到隔离酒店,她积极调整心态,“在完全陌生的地方,带着母亲和孩子,我必须坚强。”
短短几日,李菲学会了掩藏情绪。在孩子和母亲面前,她努力把焦虑恐慌强压了下去,提起精神照顾安抚他们,等待解除隔离。
在酒店,这些武汉客人能吃到热干面。
告别:“想摘下口罩看看护士的样子”
电梯下到酒店大厅,几位穿着防护服的人员一起朝李菲走了过来。
“隔离结束了,这下总放心了吧!”
李菲立即寻声望过去,是展文姐。虽然没见过她的样貌,但李菲对她的声音太熟悉了。
在独自恐慌焦虑的日子里,是陈展文一遍又一遍耐心安抚她。李菲喜欢听她讲话。她说,相比粗犷、江湖气的武汉话,陈展文说话很温柔,很知性。
“小北马上过周岁生日了吧。”陈展文上前一边逗着小北,一边对李菲说,“他和我儿子一天生日。要是没穿防护服,我真想抱一抱小北。”
李菲一阵内疚感突然涌上来。李菲知道,接到任务后,陈展文丢下了没烧完的年夜饭,匆忙告别了6岁的儿子和20个月大的女儿,至今还未见面。
这时,李菲才仔细观察了一下全身“武装”的陈展文,“她戴着一副咖啡色的边框眼镜,身形和我差不多。”李菲将这个独特的标识记在心里。她想,以后若能再相遇,就能一眼从人群中找到展文姐。
此时的酒店大堂,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他们开始办理手续,安置行李。穿着唐装、戴着红色圆帽的小北,瞬间成了这里的“小明星”,不少工作人员会抽空过来逗他,与他合照。
李菲很难想象,这些工作人员已经连轴转地工作21天。或许是他们的乐观感染了小北,小北也会挥舞小手,口中“啊啊啊”地回应着。
李菲和其他解除隔离的武汉乘客一起,前往杭州另一酒店,暂时无法回到武汉。
一阵忙碌后,告别的时刻到来。
50多号人在酒店门口拍了一张大合影。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看不清楚脸和表情,但李菲努力地在口罩下扬起了笑容。她相信,大家也都笑了。
离开前,李菲又再次跑到陈展文面前,郑重地说了一声谢谢。但她说完,又觉得感谢显得有些无力,“如果不是疫情,很想把她的口罩取下来,看看她的样子,拥抱一下,让小北亲亲她。”
温暖:“谢谢那些曾给我帮助的人”
坐上车,李菲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翻开陈展文的朋友圈,找到她唯一发过的一张合照,开始比对,“是她,戴着咖啡色的边框眼镜。”李菲有点小兴奋,终于知道照顾了她21天的展文姐长什么样了,“和想象中医护人员的形象差不多,干净文静。”
隔离期间,陈展文是李菲最依赖的人。两人都做了妈妈,年纪又相仿,共鸣不少。
每次陈展文来给她测体温时,虽然时间很短,但都会聊上几句。“我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展文姐。”李菲说。
刚入住酒店,李菲想上网买个电磁炉为小北做辅食,但因物流限制无法发货。陈展文知道后,立马把自己带来的养生壶给了她。远在东北的婆婆,为小北寄来的衣物和玩具无法送到酒店,陈展文特意找人开车去站点帮忙取回……
陈展文将自己的养生壶拿来给李菲用
“展文姐的养生壶是我的宝贝,一直带在身边。”李菲说,“临走前想还给她,但她没收。她说我留在杭州,还会用到。”
去往新酒店的路途上,李菲的回忆开始变得美好。她想起了那些曾经给过她温暖的人。
一天上午,李菲叫了跑腿,买点新鲜食材给小北做饭,她在订单的末尾,填了一个削皮器。
订单送达几个小时之后,跑腿小哥突然打电话过来,“削皮器忘买了,一会儿给你送过去。”李菲这才意识到袋子里没有削皮器。
“算了,不用麻烦了。”
“没事,我刚好一会儿顺道。”
下午,小哥特意跑了一趟,把买好的削皮器送过来。
李菲通过微信把钱转给了小哥,但被小哥拒收了,“不用了,送给你的。”
“你平时在房间里做些什么?”一次有记者来采访,李菲无意间说起,自己每天像小鸡啄米一样,抱着手机处理工作上的Excel、Word文档。第二天,那位细心的记者专程来了一趟酒店,把自己崭新的蓝牙键盘借给了李菲。
酒店工作人员知道,李菲带着年幼的孩子,每天中午,他们都会在她门口多放一盒番茄炒蛋。有时,酒店会为他们准备热干面。在元宵节那天,还专门送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2月14日,工作人员还贴心地为李菲准备了一束玫瑰花,李菲特意发了朋友圈。在武汉的朋友纷纷留言:“让人眼前一亮的朋友圈”、“终于有人晒花了,今天一天都没看到过”。
小北和李菲收到的玫瑰花
“好多给了我温暖的人,我却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李菲说,希望疫情结束后,能邀请他们去武汉,带他们看看,“痊愈后的武汉是多么美。”
成长:从“懒妈妈”变成“全能妈妈”
在新酒店入住后,李菲一边注意疫情动态,一边打听回武汉的政策。
几天前,早一批结束隔离的乘客已经返回武汉,李菲所在旅行团的导游老管就在其中。
她从老管口中得知,需要辗转两趟车才能到达武汉火车站。另外需要开证明,申请家人来接站。
考虑到武汉目前的情况,以及路途中的不确定性,李菲的丈夫和父亲不同意她们回武汉。归心似箭的李菲,最终也选择继续留在杭州等待。
2月16日,李菲买了一双学步鞋。每天她都会给孩子穿上,教他走路。
“小北这几天慢慢学会走路了,走得还挺稳的。”李菲拍了视频发给丈夫。
对于小北,李菲有些愧疚。由于之前自己情绪的影响,她忽略了儿子的成长。
从武汉出发时,小北还没有长牙。不知什么时候,李菲突然发现,儿子冒出了四颗牙齿,“现在一笑就露出牙花了。”
李菲说,这一个月以来,小北感觉一下子长大懂事了很多。他不再挑食,也养成了早睡的好习惯。
不仅小北在成长,李菲也在成长。给孩子读故事,哄他睡觉,换花样做辅食等等,李菲也从换尿片都要人搭把手的“懒妈妈”,变成了“全能妈妈”。
李菲学会的新技能:给宝宝做辅食。
“以前嫌麻烦,都是外婆为小北做饭,但现在看到小北吃得那么香,很有成就感。”李菲说,等她回到武汉,也会坚持为小北做饭。
现在,李菲所住的房间面向马路,拉开窗帘,能看到在路上行驶的公交车,让她有一种回到都市的感觉。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了。不管是我们的心情,还是生活琐事。买东西也变得方便了。现在也能走出大门,去晒晒太阳了。”李菲说。
再过几天,就是小北一岁生日。担心到那天仍无法返回武汉,为给小北在杭州过一个有仪式感的周岁生日,李菲已经着手做准备了,“‘抓周’的道具我都想好了。”李菲说。
和一般“抓周”的物品不同,李菲准备了笔、玩具车、口罩。
她说,笔代表记者,玩具车代表司机,都是帮助过她的人。而口罩,自然就代表医生了。
(文中李菲为化名)
更多有温度的报道,请下载“小时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