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知名度最高,外地却最少见的早餐

在中国,因为地大物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早餐。包子油条,大饼面条等等,数不胜数,而这些早餐已经遍布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几乎处处可见。

但是,有这么一种早餐,每个省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总有一部分人非常熟知,并且还有可能每个早晨都是由这份早餐开始的。但是,除了广东及其周边几个省份,外地却又非常少见这种早餐。甚至于,有些年龄稍大的老年人,可能压根就没听说过这种早餐。

您可能注意到了,我在前面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年轻人。

在中国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里面,可以肯定,每一个区划里面都有人在广东工作和生活。在这些人里面,大多数以年轻人为主。不管是否喜欢,可能他们都吃过这种早餐。所以,我说在中国知名度最高,就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

在华南几省,尤其是广东省,这种早餐可以说随处可见,寻常巷陌,高级餐厅,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简单的,可以加个鸡蛋,或者加点肉末,做成几块钱一份的早餐。高档的,也有加生蚝,或者加鲍鱼,做成海鲜风味的高级餐点。

其实,不仅在华南地区,即便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这种餐点也是随处可见。

这种神一般存在的早餐就是——肠粉。

肠粉,本来不叫“肠粉”的,其实它原本有几个很有些诗意的名字,惠积糍,龙龛糍等本都是“肠粉”的名字。哪个名字都比肠粉好听而富有诗意。至于为什么后来被叫成了“肠粉”,据说还与乾隆皇帝有关。

乾隆皇帝当年寻访江南,在纪晓岚的撺掇下,特意跑到广东吃了一次龙龛糍。大概乾隆皇帝东北人的豪爽脾气上来了,说这明明是猪肠子一样的嘛,怎么叫龙龛糍呢?

皇帝那可是金口玉言,既然皇上都说这个东东和猪肠子一样的,谁还敢和他犟嘴,非得把这猪肠子和真龙天子硬扯到一起,非得叫个“龙龛糍”呢?

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可能因为乾隆皇帝在江南干得事儿太多了,好的坏的,都往他老人家身上安放。

不过,“肠粉”名字虽然不雅,倒也非常接地气,老百姓于是也乐于接受。

“肠粉”的起源,已经无处可考,传说很多。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可以肯定的。第一,肠粉起源于广东。而且又因地区不同,分成七、八个不同的口味。第二,关于肠粉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唐朝。

关于肠粉的最早起源,在这很多的传说中,其中有一种,我宁愿相信是真的。

传说客家人自北南迁,因为广东不产小麦,而来自北方的客家人在“立春”当天有吃春卷的习俗。可是,用米粉做出来的卷饼变得Q弹而透明,根本无法做成有咬劲的家乡春卷。不过,这种Q弹的“卷饼”裹上馅料倒也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肠粉就应运而生。

正如“客家酿豆腐”这道典型的客家菜一样,传说是来到南方的客家人思念家乡的饺子,包饺子是需要面粉的。来到南方的客家人又找不到面粉,于是就把馅料放在了豆腐里面,从而诞生了酿豆腐这道菜。

我愿意相信这两个传说,是因为这其中饱含了一种浓浓的思乡情,让人感动。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客家人自北方南迁,起于战国时期,可以说,一部客家人的迁移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的发展史。现在,敢于闯荡天下的客家人遍布全球各地,人才辈出。南美洲的苏里南共和国,还把“客家话”规定为国家法定语言。

公元1279年,一路败北的南宋朝廷,在今天的江门市新会区崖山岛上设立行宫并与元军生死一战。战争的结果是,年仅七岁的南宋小皇帝趴在重臣陆秀夫的背上一同跳海而亡。据说跟随小皇帝一同蹈海赴死的南宋民众多达十数万人!

崖山岛所在的地区,正是肠粉最早的起源地区。来自中原地区的南宋小皇帝驻在崖山岛上的时候,他肯定也是吃过这种随处可见的餐食的。只是在吃肠粉的时候,他的心情如何,我们是无法揣度了。

沧海桑田,原来与陆地隔离的崖山岛,由于长年的河水冲积作用,已经与陆地连成一片,不再孤悬海浪里了。

(本文内容原创。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