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湘西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

【传承链】代表人物:刘开运(1918~2003)、邵湘宁等。

【学术思想】

1.遵从古训,次第分明 对照明清时期小儿推拿著作,湘西小儿推拿流派在操作部位(次弟)、主要穴位和手法、套路变化等方面都最能反应明清时期主流小儿推拿原貌。

2.五脏为中心,诊治不离五脏

(1)审症归经,以经治症 人以五脏为中心。疾病不离五脏。抓住五脏,就抓住了疾病本质。该流派强调运用脏腑理论对小儿常见症状归类。如咳嗽、流涕、气喘归于肺;厌食、腹泻、疳积归于脾;惊风、癫痫、夜啼归于心、肝;遗尿、五迟、五软归于肾等。归于某一脏,就治某一经。针锋相对,切中脏腑病机。

(2)五脏协调,全面调理 虽然疾病归某经,主攻有方向,但要获取疗效,必须根据五脏相互生克关于而全面调节五脏。该流派创立了抑强扶弱、补母泻子的五经助制推法。即所有疾病五经必推。

(3)顺应五脏,以平为期 五脏各有特点。小儿“心肝多有余,脾肾常不足”,肝多风,心主惊,脾主困,肾为虚。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五经补泻中得到体现。

3.有开有阖,开阖得宜 “开”即开窍,“阖”即关窍。开则开通经穴,激活气血,利于感知和传导。阖指结束时屏闭经穴,让人体相对独立,从而保持先前治疗信息少受或不受干扰,持续作用。该流派将治疗前后的开门和关门称常例。

【技法特征】

1.推揉为主,拿按次之 该流派推、揉、拿、按用得最多,摩、运、搓、摇、掐、捏次之,构成精典“小儿推拿十法”。

2.旋推为补,直推为泻 该流派规定顺时针旋推为补,从指尖直推罗纹面为泻。

3.整体套路 细微差别 该流派创立基本套路:常例开门—上肢部—胸腹部—腰背部—下肢部—关门。在此基础上根据患儿体质、病症虚实和寒热等情况进行调整。整体套路高度同一,具体细节精妙奇巧。

【常用处方】

1.开门常例,必做先做。头部为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各24次,上肢为掐总筋、分推手阴阳各24次。

2.五经每人每方必推。根据具体病情和虚实情况确定某经或补或泻,以及补泻次数。有“脾经以补为主,肾经只补不清(欲清肾以后溪代之),肝经只清不补,心经以清为主(欲补,补后加清)肺经可补可清”之经验。

3.特色穴位与手法

(1)三大退热手法:水底捞明月、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

(2)创新穴 位于第1、2胸椎旁开约1-1.5寸。以两拇指或一手食中二指按揉,潮红为度。用于咳嗽、气喘等。

(3)推胸法:于膻中穴依次按揉、分推、向下直推各数十次;食中二指分别按压左右3-5肋肋间隙(前正中线与锁中线间)3~5遍。用于肺系病症。

(4)推腹法:以中脘为中心。①消导法:顺时针摩揉后,由上往下轻推。②安中法:顺时针摩揉。③补中法:逆时针摩揉。

(5)推背法:先按揉肺俞;后推肺俞与肩胛骨,典型的“介”字推法,推后用酒沾盐粉纵擦与横擦肺俞,潮红为度。用于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

4.关门 拿肩井,或按肩井。

【代表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刘开运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版)

【地域】湖南湘西地区。

「聚焦」中国小儿推拿网 2018小儿推拿技术交流高端峰会

作者:

廖品东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小儿推拿学》主编

从医近30年,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小儿推拿事业,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参加小儿推拿专题片的录制,还应邀到新加坡、韩国等地主讲小儿推拿学。他圆润柔和的推拿手法和反复思考总结的推拿处方,不但得到家长认可,而且在业界备受肯定、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