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新加坡回来不久!这个问题我来答!谁都不要跟我抢!
由于我们公司今年8月要进入新加坡市场了,前阵子派我过去待了一周,走访了一些本地的互联网公司,和他们的技术负责人、HR、程序员们聊了聊。
去新加坡前,我对这个国家的互联网行业一无所知,只是经常听我司boss@贾智凡 念叨:新加坡互联网发展潜力大啊,是好几年前的中国啊,程序员在那边要多抢手有多抢手啊balabala之类的。
于是我两手空空地去了,干货满满地回了。采访资料太多,能整理多少是多少吧,先简单介绍下新加坡,做个背景科普。
(不好意思这里插一句:最近太多人私信问我怎么去新加坡,让我给意见或帮他们推荐职位了。这里统一回复一下:我的职业不是猎头,我们公司也不是猎头公司,而是一个用新颖模式帮助2年以上资深互联网人找到更好机会的平台。如果你确定想去新加坡工作,而不是随口问问,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公司的新加坡网站申请那边的机会:http://www.100offer.com ,审核通过了自然有职业顾问解决你想咨询的一切问题。如果还不确定自己是否要去新加坡,只是感兴趣阶段,请继续看下去...)
新加坡是东南亚上的一个岛国,与印度尼西亚相望,与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为邻。713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553万居民,虽然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不能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同日而语,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智能手机普及率却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的NO.1。
东南亚市场
虽然新加坡国土面积仅是北京的1/23,人口是北京的1/4,但作为连接全球一半人口的十字路口,其天然的地理优势使许多国际巨头视其为撬动东南亚市场的入口。
谷歌在新加坡组建工程中心时就曾说过:新加坡是最能给互联网带来「新的十亿用户」的国家。
东南亚人口众多,单单印度尼西亚就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和第十六大经济体,但由于其经济水平和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率却普遍较低,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互联网普及率全球第一的新加坡,自然就成了国际巨头们开发东南亚市场的跳板。它们把亚洲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力求在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东南亚市场分一杯羹。
「近几年,很多类似Google、Facebook的国外互联网巨头,开始纷纷在新加坡收购本地公司、建立技术中心,虽然不是核心技术团队,但是他们都在新加坡积极地投资。」新加坡忍者物流公司Ninja Van 的 CTO Shaun 告诉我。
正是因为新加坡市场体量太小,又背负了发展东南亚市场的使命,大部分想要发展壮大的本地互联网企业,只能寻求向外发展。
「在新加坡创业不难,只要有好的idea政府就会支持,但是想活下去却极其困难。因为新加坡市场太小,养不活一家企业,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去其他国家发展业务。但不同国家文化、宗教、语言的不同,又会让业务发展遇到重重阻碍。」这是Garena实验室的副总裁叶群峰说的。
2012以前的东南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率太低,一直没能得到海外重视。
这几年得益于廉价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的发展,东南亚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对比2015年中国和东南亚的互联网普及率会发现,2015年,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甚至超过了中国。
虽然印度尼西亚只有20%的人口拥有银行账户,但是许多印度尼西亚人拥有不止一部手机,手机普及率达到130%。
「东南亚这几年的智能手机普及速度很快,但仍和国内有5-8年差距。现在东南亚手机市场平均每年约70-80%的增长量,前几年甚至达到200%、300%的增长。」Garena的叶群峰告诉我。
2015年,东南亚地区的app安装率为47%,其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主要安装地区,在这些国家,愿意并渴望使用app应用的人在逐渐增多。
和已经成熟的国内互联网市场相比,现在的东南亚显然存在更多等待挖掘的机会。
投资环境
下面是我在国外网站CrunchBase统计出的「新加坡创业公司增长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新加坡的创业公司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最多时可达134家。虽然这个数量和全民创业的中国无法相提并论,但对人口数量仅是北京市1/4的新加坡来说,已是不小的数字。
新加坡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它的市场体量。因此前几年投资市场并不繁荣,起初大部分创业项目都靠政府投资。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发展起来走向东南亚市场,越来越多本地和海外投资机构看到新的商机,纷纷来到新加坡,对当地企业进行投资。
比如,硅谷创投巨擘红杉资本从去年起开始从新加坡直接对东南亚进行投资,这家公司投资了移动交易平台Carousell和房地产搜索网站http://99.co等几家当地公司;日本电商巨头乐天和中国的阿里巴巴等亚洲企业也纷纷进入新加坡市场。
据科技媒体e27上的作者Zach Tan 统计,2014年,新加坡有62家移动、网络、软件领域的创业公司获得了来自73家投资机构共6034万美金的投资。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2014年拿到融资的这62家公司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融资金额小于100万美金的公司占据大多数,而融资金额在千万美金以上的公司只有五家:Grabtaxi、iCarsClub、Redmart、Myrepublic、Adnear,它们一共融资4958万美金,占据所有公司融资总额的82%。
据统计,在2014年参与投资的73家投资机构中,85%的投资机构投资了种子到B轮的公司。
当然,这是2014年的情况,从去年开始,新加坡就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获得千万美金甚至亿万美金的融资,比如我此次走访的公司 Ninja van 和 Garena 就都于今年4月分别获得了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和1.7亿美金的D轮融资。
一方面,越多越多海外资金涌入新加坡市场,另一方面,各领域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的新加坡很容易在发展初期培养出一批东南亚巨头企业来,这些公司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使新加坡的可持续投资成为可能。比如,2014年,全球科技企业孵化器Rocket Internet在新加坡扶持的两家大型电子商务初创公司Lazada和Zalora,营收都超过1亿美元。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投资市场,和创业项目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的中国相比,属于新加坡的创业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政府扶持
我深深地觉得,新加坡这几年互联网环境越来越好,一半功劳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因为政府几乎把创业公司初期会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下面看看别人家的政府是怎么做的!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碎后,新加坡政府意识到仅仅引进大型跨国外资企业发展经济远远不够,于是从教育机构开始,到处开设各种「创业中心」,对创业项目给予补贴和税收减免。比如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政府项目中孵化出来的视觉搜索公司ViSenze,创业初期就得到了50万新元的政府支持。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对中小企业设有3年免税政策,并报销40%公司用于提高生产力的资产投入,比如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的费用。这一系列举措都为新加坡的创业公司及中小企业免去了创业初期的资金烦恼,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发展。
而这仅仅是政府支持创业公司最直接明显的方式,除此之外,政府还建立了一个被称作“新加坡硅谷”的创新工厂,以廉价的租金为初创公司提供办公场所。
这次我走访的其中一家公司ViSenze就在这个名为Blk71的创新工厂里办公。在一群五颜六色的厂房式建筑里,入驻了250家公司和30个孵化器和投资者。
人才供不应求
2000年,世界上最好的offer来自微软,在中国互联网兴起之际,本就稀少的技术人才都纷纷流向了微软、IBM等知名外企,刚成立不久的阿里巴巴甚至连本科生都招不到。
新加坡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根据Compass2015年发布的全球20大创业圣地的各项指标来看,排名第十的新加坡在创业氛围、资本基础、市场范围等方面都能够进入前十阵营,唯独在人才基础上排在了末位。
Garena是新加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是从创立之初直到现在都面临招不到人的问题。
「我2010年加入Garena,那时公司刚成立一年,一共就二三十人,和国内的许多小型创业公司一样,面临着招不到优秀人才的难题。那时候,新加坡的一流人才去美国,二流人才去银行或投行,剩下的一些人满足不了我们的招聘要求。所以创业初期,我们的大部分员工都是从国内招来的Garena在新加坡本地招的员工,大部分都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最好的大学)过来的。早期招不到人时,CEO甚至会去大学一间间教室敲门,请教授给Garena推荐优秀的学生。」
这是Garena副总裁叶群峰的原话。
⬆️我拍的Garena办公室
现在,Garena虽然已成为一家员工数达到5000+人、业务范围覆盖7个国家、估值达37.5亿美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却依然面临着招不到人的难题。
一方面,新加坡没有培养互联网人才的环境,再加上这几年Google、Facebook等国际巨头纷纷在新加坡建立技术中心,在本就人才稀缺的本地市场和Garena展开了人才争夺战。
另一方面,Garena对人才的要求极高,无论人才多么难招,也从未放低过招聘标准。在Garena,新加坡本地大学的毕业生CAP一般都在4.5分以上,而国内BAT过去的程序员一般都是腾讯3.2-3.3,百度T6-T8左右级别。因此,Garena不得不大量引入海外人才,来支撑公司高速发展中的用人需求。
据Garena的HR透露,Garena的目标是打造一个300人左右的全亚洲最棒的研发团队,目前研发团队已有160人左右,今年在国内的招聘计划无上限。
所以,新加坡真的特别特别特别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从国内BAT过去的一般待遇都不差,但问题就是很多人嫌新加坡太远了不愿意去,还有很多自己想去家里人不让去的。
听 Garena 的叶群峰说,他们以前给国内的几个程序员offer都谈好了,结果一个是被爸爸连夜坐火车赶到北京阻止了,一个家里老妈以断绝母女关系要挟着死活不同意...
so...
暂时先写到这里吧,还有好多资料没整理,后面慢慢补充。
总之,我个人感受是:新加坡是个好地方,互联网竞争没国内那么激烈,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经验的程序员在那里找工作比国内容易,因为新加坡实在是太缺人了。
最后放一张我拍的新加坡夜景:
===========8.18更新===========
谢谢大家的热情点赞~
拖了好久终于抽空来更新新加坡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薪酬/社会福利。
关于新加坡公司的工作环境,可以去我的另一篇回答里看:新加坡有什么靠谱的互联网公司? - 林安的回答
这里主要说下工作方式、薪酬/社会福利和中国程序员在那边的生活问题。
- 工作方式
和国内许多动不动996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新加坡的程序员们相对压力小一些。大部分新加坡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时间是9:30-18:30,程序员们一般19:00-20:00之间下班,工作以结果为导向,不倡导加班文化,也不设死板的考勤制度和KPI,做不完的工作可以带回家做。
同时在管理制度上,比较开放扁平,即使是Garena这种5000+人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内部也没有BAT那种严格的等级划分,如果很在意等级的人会不适应这种扁平式的管理方式。
而在新加坡本地的一家互联网物流公司Ninja Van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许多年轻员工在领导着比他们工作经验更丰富的人。关于这点,CTO Shaun 的说法是:「我们是一个按能力来决定职位的公司,只要你能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我们就会用你。」
Shaun非常愿意给工程师们自由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对于那些真正想要学习新东西的工程师非常有益。
「我们还在一个可以有很多试验空间的阶段,如果你问我大部分工程师喜欢做什么,我会说是探索新技术。Ninja Van跟很多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会给你探索新事物的空间。当然,前提条件是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CTO Shaun告诉我的。
- 薪酬福利
新加坡的薪资构成基本采取12薪制,部分公司年底有1-2个月的花红,一些初创企业还会提供期权,比如前面提到的Ninja Van。
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给本地应届生开出的工资在4000+新币左右(约20000RMB),给国内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开出的薪资在4000新币到10000新币之间(约20000RMB-50000RMB),具体金额视个人情况而定。
但是在新加坡工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极低,一般在0%-20%之间,大部分情况下税收是低于10%的(对比国内3%-45%),所以相同数目的工资,新加坡拿到手的金额会多一些。
在保险和公积金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如住院险、门诊费等),公积金目前只为新加坡永久居民(PR)和新加坡公民提供。
年假方面,大部分企业的带薪年假都是14天,此外还有11天的法定节假日,而国内BAT如百度等公司的带薪年假最长也只有15天,还只对工龄满20年的员工适用。
这是新加坡今年的法定节假日,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签证方面,一般新加坡公司会帮忙办好,并帮助有家属的员工申请家属准证。像Garena不仅积极帮助员工申请移民机会,还报销第一次去新加坡的机票费用,并帮助员工在本地找好住宿,免去了刚去新加坡时找房子的烦恼(但房租还是要自己交的)。
此外,几乎每家公司都提供无限量零食,并有不定期团建活动,比如Garena免费提供工作日的晚餐和新加坡各大旅游景点的折扣门票,Visenze会包游艇带员工出去玩,Ninja Van也会经常组织BBQ等等。
- 社会福利/程序员生活状态
社会福利和生活状态这块,由于我为我们公司的公众号写的文章里描述得很详细,就直接当搬运工了。如有信息错误处,欢迎指出!
首先,我们先科普一下新加坡工作签证的申请条件:
新加坡的工作签证主要有三种:EP、SP、WP。国内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互联网人大部分申请EP签证的比较多。
EP(高级准证)签证适用于每月基本工资高于3300新币,并且持有认可的学位、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的外国人。(但事实上,3300新币更多针对毕业于新加坡的外国学生,从国外直接过去的外国人基本工资至少要4500新币才可以)该签证可以直接申请绿卡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PR),也可以带家属一起申请。其中,5000新币薪水以上才能申请家属准证(DP);10000新币薪水以上才可申请父母长期探访准证(LTVP)。
一般情况下拿到EP,月薪5000新币以上,在新加坡工作三到五年申请PR成功率比较高。这次采访的几名中国程序员大部分都拿的EP,少数人已经成为了新加坡永久居民(PR)。
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享受的社会福利优势基本按照公民>永久居民>EP/SP的顺序排列,下面我就从医疗、教育、住宿、旅游等多方面逐一分析新加坡的生活环境。
医疗:
新加坡是一个人均寿命比较高的国家,政府在医疗上采取「花小钱办大事」的政策,在健康医疗方面花的钱非常少(占GDP的4%),却能覆盖绝大多数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有三块,可以分为个人、公司和国家,「个人」指自己花钱买医疗保险,「公司」指作为公司福利提供给员工,「国家」指公积金里的健康户头:
- 国家: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加入健保双全计划。保费从每个人公积金的医疗账户里扣,是比较基础的住院保险,可以报销部分住院账单。
- 公司:公司给员工购买集体保险,可以保员工住院手术部分费用,感冒发烧看门诊都可以报销。
- 个人:自己找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中的住院保险,可以提供私人医院单人间住院账单100%报销的保障,一年理赔上限60万新币,终身没有上限;如果住政府医院还有150新币或250新币/天的住院津贴。
此外,新加坡医院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效率比国内大多数医院高。在彭博社2014年做的世界各国医疗效率排名表中,新加坡位列第一。
ViSenze的徐帆已经在新加坡工作了四年,目前是新加坡永久居民,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在上海出生,一个在新加坡出生。
「老大在上海出生时,在选择医院上会受户口区域的限制。而新加坡医院虽然收费上贵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上的限制,服务也比国内医院好很多。」徐帆说。
教育:
对于打算在新加坡定居的人来说,新加坡在教育方面有两大优势:一是双语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外语水平。Garena的叶群峰说他女儿今年四岁,能说一口流利的中英文,每次回国邻里之间都会询问孩子英语在哪里学的。
二是留学优势,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沿袭英式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深造。并且,新加坡素以「黄金跳板」著称,30%的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完成一至两年学业后,会选择转入欧美等国的大学继续学习。再者,在新加坡申请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成功的机会也比国内大得多。
目前新加坡的政策是,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是新加坡公民且孩子在新加坡出生,就可自动归入公民,否则孩子需要申请才能成为公民;如果父母是PR,小孩也需要申请才能成为PR。
如果小孩没有申请到公民/PR也没关系,可以申请LTVP(长期探访准证),直接在新加坡上学。持有EP/SP的中国员工如果想让孩子在新加坡上学,可以为他们申请家属准证(DP)。
但总体来说,新加坡政府学校在安排学位时,会按照公民-PR-EP/SP的顺序来安排,没排上号就只能去读私立学校和国际学院,费用上会贵很多。
上图是新加坡教育局今年1月公布的一组表格,从中可了解新加坡公民和非公民就读政府学校各自的费用。可以看出,近几年在新加坡政府学校读书的PR费用呈增长趋势。
旅游:
新加坡护照不仅免签170个国家,位居世界免签护照排行榜的第五名,还在大部分国家可以停留1-3个月,这是新加坡公民才能享受的福利。对于拿有新加坡长期签证的中国人,在申请世界各国的签证时,办证效率和通过率还是比国内高很多。
所以,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国程序员们出国旅游的选择更多。比如Garena的安卓团队负责人赵聪喜欢在节假日去马来西亚爬火山、去印尼潜水或去日本跑马拉松。工作日的周末他会去新加坡动物园当讲解员,志愿者一做就是三年。
但不得不提的是,新加坡国土面积小,旅游景点有限,演唱会、展览等文娱活动相对国内少很多,所以有时待久了也会感到无趣。
交通: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地铁公交四通八达,很少遇到拥堵状况。
在新加坡出行一般以地铁、公交和出租车为主,虽然人均收入高但买私家车的人却很少。为了发展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政府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且不说高昂的进口税,新车的拥车证费用就高得离谱。比如类似于奇瑞这种中小型轿车的拥车证最新价格是5万8千新币(约29万人民币),这使得大多数人对买车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新加坡城市规划合理,学校、医院、商场都和住宅区形成统一整体,市民不必长途跋涉就可以满足各种需求,这也降低了对汽车的需求。
新加坡地铁的拥挤度没国内一线城市这么高,从最西边的南洋理工大学坐地铁到最东边的樟宜机场大概也就1小时车程,4新币左右。大部分地方乘出租车30分钟以内都能到达。
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国程序员们住得离公司最近的步行10分钟左右可到,住得比较偏的地铁40分钟以内也能到达,每日单程通勤时间平均在30分钟左右。
住宿:
在新加坡住宿分租房和买房两种,此次采访的几名中国程序员多以租房为主。
在新加坡租房,租金比国内一线城市贵很多,按当地本科毕业生正常工资水平3000-4000新币来算,一间十几平的单间租金一般在600-1000新币(3000-5000RMB)之间,如果想几个人合租一套房的话一般要2600+新币(13000RMB)左右。
买房方面的政策相对复杂一些。新加坡的房屋主要分政府提供的组屋和公寓两种,组屋只有已婚公民和PR才可以买,200万-300万人民币大概能买一套普通地段的三居室组屋(距离市中心30分钟车程,靠近地铁),还可以享受政府15万RMB左右的补贴。
一对普通的新加坡夫妻,毕业后工作3-5年差不多能贷款买下一套组屋,加上印花税、中介费等,首付60-80万人民币左右。而在北上广深,刚毕业的年轻人可能至少要奋斗个十几年才买得起普通地段的一套房。
PR想买政府组屋的话必须得已婚且是三年以上永久居民,一般只能买二手组屋,价格比一手祖屋会贵20%-50%,要比公民多交5%左右的印花税。
除了组屋,PR还可以选择购买公寓,公寓条件比政府组屋好很多,每一套都自带泳池、健身房、BBQ等设施,但价格大概是组屋的两倍,就算是地段很偏的公寓,至少也要300万-500万RMB左右。
饮食:
新加坡是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地方,和欧美等西方国家比起来,饮食差异和中国不大。
在新加坡吃饭可以去两种地方,一种是商场里的Food Court,类似中国许多商场里的快餐厅,里面有日韩、东南亚、中国等各国美食,平均每餐5-10新币左右就可以吃到饱。
另外一种就是各种中高档餐厅,几乎任何国家的菜系都能找到,人均20新币-50新币之间。
文化:
一般初到一个陌生国家时,多少会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产生难以适应的隔阂,但此次采访的中国程序员们大多表示:新加坡是一个华人为主的社会,刚来这里时很快就能适应当地生活,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文化冲击。对于想在新加坡长期发展的中国人来说,即使把父母接过去生活,也不用太担心他们的适应问题。
Garena实验室副总裁叶群峰刚到新加坡工作时,家里的父母经常念叨让他回国。后来他把父母接过去住了一阵子,他们回国后就再也不念叨这件事了。
但是当我让他们给想到新加坡工作的中国程序员提一些过来人的建议时,他们的回答却惊人的一致:学好英语,很有必要。
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华人为主的社会,但第一语言仍是英语,在很多正式场合人们更习惯用英语沟通。此外,在工作中也难免要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中国人在职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也更容易晋升到管理者的位置。
但是和欧美等国家比起来,新加坡对英语的要求还是要低很多。对于那些想在新加坡工作几年再去欧美等国家发展的国内互联网人来说,新加坡无论在地理、资源还是语言方面,都是一个不错的跳板。
总之,新加坡是一个既像中国又不像中国的地方。那里华人满街,随处可见中国餐厅,并且离家只有4-6小时的飞行时间,几乎和成都坐高铁去上海花费的时间相同。同时,那里的消费水平与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基本持平,视野却更加国际化。
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过去感受下!
终于码完了,给坚持看到这里的你们点赞!
最后...认真脸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