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在国家地理2019旅行者全球摄影大赛中,一位参赛者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评审组的眼球。
北极的冬天 摄影师@储卫民
这是发生在丹麦格陵兰岛Upernavik小镇的一个瞬间。画面中冰天雪地,一座座颜色明亮的彩色小屋笼罩在幽蓝雾气里,路灯下走过手拉手的一家三口,让人感到一丝暖意。
这张名为《北极的冬天》的摄影作品出自中国90后摄影师储卫民。他凭借这张作品获得了本届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城市组一等奖,并且击败自然组、人物组第一名,成功斩获了全球总冠军。
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这张照片太美了,风景的蓝色色调很华丽。作者抓住了静谧街道上行走的三人非常动人的瞬间。”
储卫民
中国的户外摄影,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处于蹒跚学步的状态。在此之前,鲜有中国摄影师获得过此项摄影大奖。
今年年末,储卫民的名字登上了“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单。
两次收到得奖消息时的他,都在旅途中。他说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开心的,但奖项带来的意义却远不止于开心而已。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相信,中国摄影师的风格会越来越多样化。当大家的成长背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的时候,肯定可以拍出来不一样的作品。”
01 放弃40万年薪, 为摄影梦孤注一掷
1990年,储伟民出生在重庆北碚一个普通家庭。
2009年考上西安交大之前,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距离家乡重庆4小时车程的成都。那时的他从没想到十年后的自己,会环游世界,一年飞行20多万公里。
半年后,他考上了学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合作项目,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在新加坡的第一年,他用自己的奖学金买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尼康D90。
“对于一个没有女朋友也没有特别爱好的宅男而言,一学期下来我存了7000块,正好够买下相机加镜头。”
那时候他只是想记录自己的留学生活,城市风光、人像、街拍什么都拍。但是,拍多了,他感到索然无味,相机也被束之高阁了。
转折发生在大二下学期。
储卫民获得了去德国交换的机会。在德国,他接触到了户外运动。
第一次去户外旅行时,他没有任何户外装备,背着书包,就去国王湖徒步,走到鞋底湿透。
后来1000米、2000米、3000米,他逐渐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山峰。与此同时,他见到了让他叹为观止的风景,他拿起了封尘已久的相机,将镜头对准了北欧的自然风光。
图片来自储卫民微博
那段时间,他用不多的奖学金走了很多的路。只要有假期他就去旅行,大三寒假甚至一个人去尼泊尔穷游了20天。
2014年大学毕业后,计算机专业的储卫民留在了新加坡,成为了一名程序员。他开始了996的生活节奏,相机又一次被放进了防尘箱,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摄影梦。
三年后,他辞掉这份在他眼里“单调,没有挑战,进步空间有限”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专职风光摄摄影师。
当时他的年薪是40万人民币,这在新加坡IT行业,算得上是高薪了。
他用自己存下的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到处去旅拍,参加各种课程。“想用两三年时间去尝试一下,如果做不好,就回去继续写代码。”
没想到,储卫民在摄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并一路走到了现在。
02 三次到访格陵兰岛, 定格惊艳瞬间
对于储卫民来说,摄影不仅仅是创作,更是一次次的“探险”:他豋过13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下过300米深的天然洞穴,多次进入过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无人区……
他习惯于用一架无人机去探路、找景,而他的足迹也从来不会被交通工具所限制。依靠两个背包与两条腿,他记录下诸多大自然鲜为人知的巧夺天工。
喜马拉雅Gokyo冻湖 摄影师@储卫民
此次获得摄影大赛的作品《北极的冬天》,是他第三次到达格陵兰岛,在一次漫长的等待中捕捉到的。
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地处北极圈,常年寒冷,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
2017年,储卫民第一次踏上这片北极的土地,他在格陵兰南部峡湾的无人区,通过徒步、划船等方式进行了两个月的探索。
格陵兰峡湾全景航拍接片 摄影师@储卫民
2018年秋天,褚卫民再一次探索了格陵兰南部的无人之境。
这次他和队友造访了格陵兰南部的只有50人的小渔村Narsaq Kajulleq。那里的村民,靠打鱼和捕猎为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格陵兰岛的居民 摄影师@储卫民
在和村民的来往中,储卫民对格陵兰独特的村镇、建筑和文化产生了兴趣。所以2019年,他决定专门去拍格陵兰的当地社区。
3月,是格陵兰西北部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平均气温在零下20度以下。
“我想看看在一年中气候最恶劣的时候,当地人都是怎么生活的。”也就是这一趟,褚卫民在Upernavik小镇拍下了那张获奖照片。
Upernavik是格陵兰第13大的小镇,一共有接近1000名居民,这里也是周边9座村庄的中心,整个小镇修在一座海岛上,沿着山坡而建,因此上窄下宽,看起来就像一棵圣诞树一样。
小镇鸟瞰图 摄影师@储卫民
小镇的最高点就是一条跑道,可以起降小型客机。以前这里的人们,会把房屋涂成各种颜色,以区分房屋的功能甚至是屋主的职业:比如商业建筑是红色的,渔民的房子是蓝色的。
在寒冷的冬季,当大海和地面都被白茫茫的冰雪覆盖,这些房屋就成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北极土地上唯一的色彩。
储卫民几乎走遍了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后来,在一个靠近机场的山坡上,他发现了一个无比独特梦幻的视角。
俯瞰小镇 摄影师@储卫民
但仅仅只是拍摄建筑,总觉得少了些生气,于是他在寒风中一直耐心地等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活动的居民们出现了,储卫民快速按下快门,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张《北极的冬天》。
储卫民说:“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地人可以战胜这么残酷的自然环境,在这里生存繁衍,那是家庭以及社区的紧密团结。”
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句话对于独爱极地风光的储卫民而言,同样适用。
“这些地方(险远之地)更具挑战,也充满了更多拍到奇异天象、发现原创构图的机会。”他这样解释。
03“摄影是我的生活态度, 更是我影响世界的方式”
早在大学期间,储卫民就注册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在网络上分享自的摄影作品。
那是他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用图片去讲故事,而不再是像java、python、c++这样的编程语言。
同时,他觉察到了摄影的另一种可能:通过网线,他影响到了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看到了世界最美的样子,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
他在微信、微博、知乎以及图虫等社交平台,获得了数以百万的关注。他给自己取名为“thomas看看世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粉丝们称他为“托神”,这个颇有些网络玩味性质的称呼,是越来越多人对于他的尊敬与赞叹。
今年5月,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中发布了一张阿根廷FitzRoy峰的照片,获得了超过2000万的阅读。
很多人难以想象迪士尼城堡一样的雪山,以及银河拱桥真的是可以同时存在。
截图来自@thomas看看世界微博
这是他第一张“出圈”的照片。
“我始终觉得一张照片如果仅仅是在摄影圈、风光圈内传播,那么它其实并没有发挥它最大的生命力。只有当它和一个远在天边,和摄影毫不相干的人产生了联系,才真正让照片在社会中发声,产生影响力。”
今年,储卫民利用自己出圈带来的影响力,和摄影师叶梓颐,王源宗发起了一个#510100公里#的社群项目。
他们呼吁大家去离城市5公里、10公里、100公里的地方拍摄星空,建立中国的城市观星指南。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会觉得星空、自然距离我们很远。但1万多名摄影爱好者的投稿,告诉大家其实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即使在北上广深附近,也有很多可以看到星空的地方,只是我们忘记了抬头去看它。
在图虫的海绵演讲中,储卫民说,摄影是他的生活态度,更是他影响世界的方式,“格陵兰不是一片废墟,巴基斯坦不是有战乱,中国也不是有雾霾。我希望通过我未来的拍摄项目,改变西方观众对这些国家的认识。”
他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摄影作品带给大家一个更广大、更真实的世界。
04 在路上,看见世界
如今,拿了全球摄影大奖,储卫民依然在路上,新的摄影计划也从未停歇。
最近,他还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他在自己的摄影作品中选出了54幅代表作,包括在格陵兰岛、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地拍摄的,获得无数点赞的作品,集合成册,出版了名为《看见·世界》的2020年主题周历。
这本周历将他镜头下的世界以纸质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每周一幅,让更多的人跟随他的脚步去看见更大的世界,发现更多的可能。
同时,这本周历采用画册级的用纸,完全展现出了储卫民摄影作品的魅力。周历中还带有书写和记录的功能,可以记录下我们每个人属于自己的2020年的每一天。
不管是不是摄影爱好者,只要你向往更大的世界,憧憬更美的远方,这本周历一定是你新一年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储卫民接下来的目标,是再次前往格陵兰,他将继续深入人文方向的拍摄,户外兼顾人文是他长期追寻的主题。
“很多时候世界是非常多面的,还有很多我们没观察到、常常被忽视的一面,摄影让我去更多地思考、观察,更多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不是随波逐流,我觉得这是摄影带给我很大的意义。”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透过储卫民的作品,看到世界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能亲自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远方。
正如他的微博个性签名里所写,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