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文化:中国图像小说“在路上”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

虽然中国已经有不少人或了解、或喜爱这种绘画形式,但“图像小说”这个概念仍然应该被更广泛地宣传传播。

供图/李昆武

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读者已为被法国称之为“第九艺术”的漫画,也就是国内绘画界的图像小说所深深吸引。今年5月至6月,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发起的第五届图像小说节如期同读者们和漫画爱好者们见面。现场座无虚席,一些临时想要加入活动的读者们只得站在观众席两侧,但这仍然没有影响大家聆听画家们创作与分享的热情,在每年气氛最热烈的即兴绘画和签售环节更是高潮迭起。法国文化网的工作人员表示,读者们的热情再次证明了这是一门老少皆宜的艺术。

一个小众的新概念

虽然“图像小说”一词存在已久,但对于国内的大多数读者来说,它还是有些小众和陌生。顾名思义,图像小说是图像和小说的结合,这个词汇一直在不断演化,没有严格定义,有时甚至被用来指绘图艺术价值高于普通漫画的作品。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图像小说这样的漫画作品在绘画层面及叙事层面上均有所造诣,它既富有娱乐性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意义不只是消遣娱乐,而是满足读者更高的审美趣味。“图像小说吸引了许多热爱纯文学的读者,这些读者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不一定会习惯把漫画看作一种纯粹的文学。而图像小说其实是一种文学,这正是图像小说节想给大众传达的一种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图像小说节诞生了。它旨在向漫画与图像小说致敬,同时也为创作者、出版人、代理人、书店、学生以及充满热情的读者们喝彩。罗梁笑着说:“图像小说节让作者、画家、读者们和像我这样热爱漫画的人走到了一起。为了更好地推广图像小说,这次我们专程邀请了李昆武先生作为第五届图像小说节的推广大使,因为他让图像小说这门艺术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昆武表示,虽然我国已经有不少读者和漫画爱好者知道并了解,或是十分喜爱这种绘画形式,但“图像小说”这个概念仍然应该被更广泛地宣传传播。“漫画被很多中国成年人认为是少儿读物,因为他们小时候对漫画的认知是一种非正式的、搞笑的作品,所以绕开了对它的阅读。如果书店里单独有一个架子上陈列着被称为 ‘图像小说’或者 ‘x故事画’的书,让人们知道这是一种具有分镜效果、类似于看电影一样的读物,情况应该就会好得多。”他指出,由于种种原因,欧式漫画与中国漫画最大的不同在于欧洲漫画被称为“第九艺术”,而中国漫画在绘画业内连画种之末都排不上,这决定了影响力的不同。

图像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已经在海外博得了读者的喜爱。相对于其他漫画来说,图像小说的文字多一些,剧情也更为完整。相对于一般文字小说而言,图像小说的艺术性又较为丰富,读者可以感受到现代艺术的视觉效果、分镜效果,也可以保持对文字的想象。

此前,新加坡作者刘敬贤曾用图像小说的形式讲述了新加坡的建国史。美国孟菲斯大学英语文学教授斯蒂芬·E·塔巴契尼克曾为《剑桥图像小说指南》一书担任编辑。加拿大在线书籍网站AbeBooks专门为图像小说设置了榜单,评选出50部必读书目,可见图像小说粉丝群体之庞大。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也转向图像小说,出版了《遗失的灵魂》。如今,《遗失的灵魂》拥有21种语言版本,已经销售超过10万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很快就发现,很多人都是把它当作礼物买给好友以示关心,表达自己的祝福。还有一些人只是想把它放在茶几上,作为休闲时的读物。这两种购买理由我都喜欢。”

记者从法国驻华大使馆了解到,近几年,中国一直是法国出版行业的最大合作伙伴,而中文也一直高居法语书籍版权转让语种的榜首。在这个看图说话、以图示人的时代,中国翻译出版的法语作品中,漫画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为了回应这一趋势,本届图像小说节首次增加了介绍漫画业界生态的圆桌对话这一专业板块,北京后浪出版公司及后浪电影学院也在此期间举办了法漫译者培训,而正是得益于译者的幕后工作,读者们才能与这些法语漫画作品相遇。鉴于前几届图像小说节的成功举办,也为了更广泛地将其推广给中国读者,第五届图像小说节为期16天之久,并在北京、阿那亚、长春、上海、武汉和昆明开展系列活动。

汲取养分 艺术源于生活,想要丰富作品内涵就要多接触生活,多触及真正的、大多数人的朴素感情。供图/李昆武

要打造“中国风格”

如今,中国的图像小说不可同日而语,逐渐拥有了一批堪称 “大王”的新一代漫画家,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李昆武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他在日本交流经验时,同行的几位日本漫画大师表示,现在市面上缺少真正具有中国漫画风格的中国漫画家,李昆武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我建议年轻的同行在人物造型上去除一点 ‘日漫味’,无论从画法上还是故事选题上,都可以到传统的连环画中去找一些灵感,那里面有太丰厚的营养。”

多年绘制图像小说的经历带给李昆武最大的感受是,图像小说是一种可以图解任何内容的绘画形式。以法国的图像小说为例,它囊括了思想、生活、社会、历史等方方面面的话题,并以此来吸引成年读者而非孩童。而其水平也完全像人们平时观看的电影一样,这让李昆武在绘制图像小说时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快乐,“我都是自编自画,每完成一部作品,就仿佛自己拍了一部电影”。

再美丽的风景,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作为基础,也很难吸引游客一来再来。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之所以闻名于世,凭借的不是画中美人的外貌,而是她神秘迷人的微笑。同理,极具思想性的内涵是图像小说受到读者追捧且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昆武建议,中国年轻一代的漫画家不要把绘画过于停留在视觉层面上。艺术源于生活,想要丰富作品内涵就要多接触生活,多触及真正的、大多数人的朴素感情。

对此,李昆武也深有体会。他学画画的方式和现在的年轻人正好相反,不是从学素描色彩开始,而是从拿到作品的题目开始,从完成学校团支部书记和连队指导员布置的宣传任务开始,先有结果后有过程。如此压力之下,反而锤炼出他自编自画的技能,“生活是我的老师,社会是我的课堂”这句话成了他对自己的总结。

李昆武还提到,目前中国社会的丰富程度可能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阶段。“古时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可能有六百三十行了。年轻画家要体验生活,可以当快递小哥、医院护工,甚至是做高空清洁工,体验蜘蛛人的生活……相信两个月后,就会有很多绘画冲动,故事肯定和以前不一样,读者可以通过你的作品有更多了解,并且受到更大的感染,这样的作品才有价值。”

发展困局待破

尽管图像小说在中国市场发展劲头十足,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业困局待破。对比图像小说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和日韩,目前我国书店还没有对这类书籍的摆放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定位。这就导致了将图像小说摆放在儿童漫画门类出售时,孩子和家长们会觉得书籍的内容不适合阅读、读不懂;而放置在普通小说门类时,路过的成年读者又会误以为这是给小朋友阅读的书籍,形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李昆武指出:“当下我国漫画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年轻绘画者受到市场行为的影响和干扰,有点困惑。有些刚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绘画者并不钻研本职专业,不研究如何绘制出有意义和内涵的作品,而是思考如何组团队,怎样进行市场预测、进行商业包装。我不反对他们这样做,但我认为背景和绘画已经没有关系了。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一样,体会到绘制图像小说的快乐,把它当成一种享受而非压力,否则很难持之以恒、做得长久。”

“作为一个中国漫画家,守住寂寞是天然的。我相信未来会有所改变,但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 李昆武如是说。

李昆武

李昆武,生于1955年,昆明人。无专业文凭,自编自绘40余年乡土故事类绘画(图像小说),至今延续。曾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年受邀参加第42届安古兰漫画节,并获安古兰荣誉市民称号。李昆武多年来不断提升自编自画的创作能力,2011年,个人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三册) 首先由法国达高出版社出齐,至今已有包括中文在内的16种文字版本。该书曾在法国、中国、日本获得多项漫画大奖。继《从小李到老李》之后,又独立编绘并出版了新书《春秀》《云端上的铁路》《伤痕》《脚印》《我们这一代》……并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最新出版的法文版、意大利文版《母亲的故事》,并由法国教育部门列为中学生课外读物。有关漫画背景的个人水墨画和长卷画展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10余个城市巡回展出,受邀赴欧洲进行文化交流多达15次。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7月上旬刊

作者:中国小康网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