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出彩山东人|“参”入骨髓,一人引领万余乡亲干出百亿产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震 田佳玉 戚潇允

文登有着中国最大的西洋参种植基地。近日,记者走进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一块块裹着黑布的西洋参田映入眼帘。在田地旁,一位白发老者正带领着村民查看西洋参的种植情况,时而专注,时而沉思,他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着西洋参的生长习性及种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当记者问起采访对象王文水在哪、是谁,村民们笑着说:“他呀,他就是西洋参大王王文水。”

坚持不懈8粒种子种出百亿产业

8粒种子,种出百亿产业,帮助数千户家庭致富。当问起他为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时,他总是笑呵呵地说道;“这没什么,我只是一点点干出来的。”1979年,王文水退伍回到家乡张家产镇口子李村,看着家乡四年多变化不大,农民一年到头辛苦种地,却收不了多少粮食。他想改变村子落后的面貌,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放弃了社办工厂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向村里研究种植中药材的王继振拜师学艺,成了王继振的得力助手。王继振觉得王文水有军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又有专注于中药材培育的热情,就将女儿交给了他,王文水成为了王继振的女婿。从此,翁婿俩一头扎进试验田。

1981年4月20日,山东省医药管理局委托烟台药材站将11粒西洋参种子送到口子李村,将口子李村作为一个西洋参试种点。西洋参种植对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都有特定要求,为给11粒珍贵种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王继振带着王文水等人在双顶山开荒,清理干净土里的树根杂物,将11粒种子种在了海拔220米的半山坡上。王文水在田边用树枝搭起了窝棚,昼夜看守着,吃住都在山上,发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1981年5月20日,11粒种子最终成活了八颗苗,王文水欣喜若狂,从此便有了八粒种子的传奇。当时他还不知道,这是全省9个繁育点中唯一一个成功范例。

当年11月,口子李村又分到了10磅西洋参种子,王文水在双顶山开垦出一块集体田,将这10磅种子种了下去。当时条件很差,需要人工种植,为了方便照看,他们就拿着干粮,每天在地里起早贪黑。凭借自己反复试验摸索,终于在山上试种成功。

在山上的种植面积太小,王文水决定将把山上的西洋参苗子搬到山下。顶着炎炎烈日,忍着蚊虫叮咬,他一边观察参苗的生长习性特点,一边做笔记、查资料,一次失败了就再来一次,没日没夜地重新刨土压地……西洋参对土壤内微量元素含量要求高,为实现大面积种养,王文水和王继振从口子里村的不同地点取回9种土样试种。王文水便去山上刨出深层的山林土,用独轮车一车车推到试验田。可到了出苗的季节,却因铺下的山林土太薄,一部分种子还是没有成活。为了摸清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西洋参的耐寒程度,他们每晚间隔2小时,就到参田测量地温,观察西洋参的耐寒情况。一次次的试验,他摸清了西洋参的土壤改良方法,找到了最适合西洋参生长的含磷风化土,在农田种活了西洋参。

1986年,农田种植的西洋参终于成功出参。王文水的半亩西洋参田,当年就卖了5600多元。

无私传授技术,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在实现西洋参规模化种植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王文水却从没只想自家发财,时刻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王文水将历经坎坷取得的“真经”,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乡亲们。

种西洋参投资大、周期长,前景不明朗,村民们都有顾虑。对于想种西洋参而没有技术的村民,王文水编印技术小册子相送;对于缺乏启动资金的困难户,他无偿提供种子或参苗;对不懂土壤改良的农户,他到田间手把手教;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他第一时间查清原因、开出药方。参农有问题去找他,小问题他就电话里解决,大问题他就骑车去参农的家里帮忙解决。村民没有钱,王文水通过赊销参苗的方式鼓励大家种参,扩大西洋参种植面积。

村里的“困难户”王文召年龄很大,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等着上学,但是他有心种参,却缺本钱。王文水二话没说:“参种、肥料都从我这里拿,我先垫付,等挣了钱再说。”对于不懂技术的王文召,王文水手把手地教,亲自帮忙栽种和配农药。4年后,王文召家的西洋参卖了12万元,经济上彻底翻了身,孩子们也上了学。

1994年,他到外地考察时发现,市场中除了售卖鲜参,还有干参、参片等加工产品,品类丰富,干参利润比他们的鲜参涨了好几倍。“原以为已经挣到钱了,这才发现还是挣个辛苦钱,大钱都让人家挣走了。”为了学习加工技术,王文水拿出当年种参的劲头,刻苦攻关西洋参烘干技术,最终掌握了烘干、切片、磨粉、包装等整套制作工艺。他把自学的烘干技术无偿传授给每家每户,短短几年间,大大小小的西洋参烘干厂遍布文登。西洋参种植以口子李村为中心在文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年产鲜参8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主产区。

为把西洋参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人,王文水组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多年来累计培训参农近30万人次。几十年来,王文水培植了西洋参专业大户500多个、普通种植户3000多个。

王文水心里始终想着群众、装着群众。“带领更多的人发展西洋参产业,让大家伙都过上好日子”,是他坚持不懈的追求。费尽千辛万苦取得的研究成果,他没有申请任何一项技术专利,而是主动普及、倾囊相授,无私地将西洋参种植、加工的“真经”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先后培训参农20多万人次,带领数万父老乡亲走上脱贫攻坚、共同富裕之路。

作为一名老兵的他总认为,帮助退役军人就是为国分忧,自筹资金创办省级“退役军人西洋参创业培训基地”,每年可培训1000多名退役军人。2020年主动向湖北黄冈市捐赠价值50万元的西洋参产品,向文登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向文登慈善总会捐赠价值50万元的西洋参产品。

立志干到老,打造文登西洋参产业新天地

2018年,年过花甲的王文水全票当选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家人劝他,“辛苦了一辈子,身体也不太好,何必再去吃这份苦?”王文水说:“哪有停的时候,我还‘年轻’,还有太多事情应该去做。”

王文水在攻克西洋参大田种植难关后,没有歇脚停息,又把目光从农田投向市场。在国内没有成熟的西洋参精深加工技术的情况下,开始了产业技术攻关:他研制的打帘机比传统人工打帘速度提高6倍,研制的自动洗参机工效比人工洗参提高了10倍,研制的铁制烘干筛盘比传统木制筛盘减少30%的破损率,掌握了烘干、切片、磨粉、包装等一整套制作工艺。

2000年,王文水创立了威海御龙旗西洋参专业合作社,除了为参农提供物料供应、技术指导、成参加工等一体化服务外,还积极引进经销商,对接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产品远销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御龙旗”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研发西洋参产品,他一次次地远赴外地学习,听取讲座,与外地的新晋专家交流会谈。他不仅自己拥有这种创新精神,为此,他还开设讲座,希望把自己这种精神传递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西洋参的开发和研制工作中。

这些年来,文登区先后培育了23家西洋参精深加工企业,建立了从烘干切片到萃取破壁口服液、营养餐等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条,附加值增加了50%以上。目前文登区西洋参种植规模5.5万亩,年产成品鲜参7500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六成以上,品牌价值116亿元。

2021年威海市委下发《关于开展向王文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上下学习他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担当,学习他执着专注、百折不挠的创业斗志,学习他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情系群众、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拼搏一生的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