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埃森哲技术展望2019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提纲:

DARQ的力量:解码黑科技DNA

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s)、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泛现实(Extended Reality)和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简称DARQ,是引领下一阶段变革、重塑各个行业的新兴技术。

懂我经济:洞察每位消费者,发掘独特商机

由技术驱动的客户互动,使得每位消费者都拥有了不断延展的的技术身份。这对于企业了解下一代消费者,并为其创造个性化、体验式的客户关系至关重要。

超级员工:改变工作方式,激发员工创造力

在新数字化时代,员工除了自身技能与知识储备之外,还在技术的帮助下培育出全新的能力。如今,公司必须支持全新的工作方式。

生态安全共同体:共筑安全屏障

互联互通是商业生态系统赖以维系的基础,但这也会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企业领导者已经认识到,在与整个生态系统合作打造一流的产品、服务和体验的同时,还须竭力确保企业安全。

专属市场:有应必答的极速柔性生产

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正在打造一个高度个性化和即时体验的世界。为了满足消费者渴望的专属市场,企业必须重塑自身架构,将这些需求传递到生产端,实现精准的供需匹配。


报告摘要:DARQ的力量:解码黑科技DNA

单独来看,这四项技术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有可能助力企业开发全新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在优化流程和推动战略决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扩展现实作为一项沉浸式技术,打开了人们体验这个世界并与之互动的新天地; 分布式账本模式无需受信的第三方进行信用背书,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张网络;量子技术则能够采用全新的方法解决最为棘手的计算问题。

参考之前的SMAC技术,多项技术的有机融合,更将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甚至重塑整个行业。SMAC技术确保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了解其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共同助力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下一代数字化技术DARQ的融合应用将助力企业提供高度个性化、智能化的即时体验,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生活,成就企业新的差异化优势。

SMAC技术的广泛应用,打造了企业数字化运营的基础:无缝与全时的连接,便于数据存储与分享的IT架构,以及初步的数据价值变现能力;DARQ实质上是数字化的进阶:使运营更加透明可信,体验更好的人机互动界面,更智能化的运营乃至新一代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SMAC 基础之上推动DARQ,企业将获得更加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推动数字化运营更上一层楼:差异化的客户体验,高效的运营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与营收来源。

全球89%的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一项或多项DARQ技术,期望其成为企业的关键差异化优势。目前,每项技术均处于技术采用曲线上的不同位置,不过第一批企业已成功利用DARQ技术实现差异化。42%的中国受访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内,人工智能对其企业的影响最大,远超其他几项D A R Q 技术。并且,中国已远远走到AI实际应用的前列,53%的被访中国企业表示已经将AI技术应用于至少一个业务单元中,这一结果远高于全球均值(42%)。

例如,Symphony Post-Acute Network 综合利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改善80,000名患者的护理流程,并通过基于云的AI引擎根据现有患者数据提供预测和建议。这一举措使得再入院率(医疗保健领域的关键成功指标)从21%降至19%以下,并为每位患者节约了超过13,000美元的费用。各大行业均开始利用AI技术助力发展。80%的企业表示,AI技术以某种形式推动了企业发展。

埃森哲预测AI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到2035 年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贡献1.6%。通过应用AI,中国劳动力生产率将在2035年提升27%。中国人工智能医药研发公司晶泰科技(XtalPi)将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与超大规模云计算相结合,突破性地实现对小分子药物重要特性的快速、准确预测,在药物设计和药物固相筛选等领域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技术。中国初创公司明略,用机器学习技术辅助信用模型进行反欺诈评估分析。“推想科技”将智能CT辅助筛查产品技术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2018年大地保险引进人工智能客服AI技术及语音自动回访技术,可替代人工完成制式化的,简单重复的服务作业,提升人员利用效率;引进的智能知识库可辅助人工完成咨询服务作业,提升服务准确率。此外公司还将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自动回访客户。

其他企业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创造了更多价值。百威英博(AB InBev)、APL和德迅(Kuehne+Nagel)等机构组成联盟,共同开发了一款区块链解决方案,有望为货运和物流行业

节省数亿美元。该方案将运输单据相关的数据录入工作量降低80%,同时简化了必要的货物检查和海关流程。远景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新加坡一家分布式太阳能公司的发电嵌入绿证记录。由于每一度太阳能发电都有绿证记录,即使不了解发电地点,新加坡电力公司也可以放心购买该公司出售的电力。这既促进了新加坡政府绿色能源发展目标,也促进了发电企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投入。

在这四项技术中,量子计算是最不成熟的一项技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投资这一领域也不太现实。不过,量子研究领域的进展显著降低了各大企业的成本。尖端芯片中的量子比特(和传统电脑中的比特类似)数不断增加:2017年,IBM 推出17量子比特芯片,而此时距离2量子比特芯片的推出已过了19年;2017年晚些时候,IBM开发出50量子比特芯片,刷新了自身记录;2018 年,谷歌(Google)更是推出了72量子比特芯片。伴随着这些进展,微软(Microsoft)、Rigetti Computing、1QBit和量子研究领域的其他领军企业通过API和软件开发包(SDK或“QDK”) 为越来越多的实验项目提供量子系统。这些产品让其他企业也能够开发并测试针对具体企业用例的量子解决方案。

相较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的发展更为成熟,大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阿里云通过量子技术在专有云上完成了量子加密通讯试点,实现首个云上量子加密通讯,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可以提供量子加密信息传送服务的云计算公司。该项目通过对信息采用量子密钥加密,并使用量子技术对密钥进行分发,保障了数据的不可破解和密钥传递过程中的不可窃取或篡改。

懂我经济:洞察每位消费者,发掘独特商机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由于缺少信贷记录等完善的信用信息,或者缺乏高价值抵押物,他们申请贷款一直是个难题。芝麻信用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一问题并提供了更多基于信用评估的服务。

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依托阿里巴巴拥有的中小微企业的电商交易数据,天猫、淘宝、支付宝覆盖的商户交易数据,物流、海关进出口等数据,通过多种先进技术客观呈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

芝麻信用也正在成为个人的第二个身份证。通过与金融、旅游、电信、租车、租房等机构合作,芝麻信用为个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例如信用积分达到一定数额的用户可以享受免押出行、免押住宿、申请签证等便利服务。

另一家企业Capital Float则是通过对信贷申请人的技术应用洞察进行信贷评估。如果申请人申请技术工作方面的贷款,例如购买车辆以成为打车软件司机或注册成为电商平台卖家,Capital Float 审查的其中一个数据点就是申请人手机的软件更新情况。这有助于公司评估申请人对技术是否懂行,以判定其在相关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芝麻信用、Capital Float等企业已经意识到“技术身份”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其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在芝麻信用的案例中,正是这种“信用评估”方式为公司打开了一个从未涉足的市场。

这些“技术身份”显示在数字时代推行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企业能以全新的方式与消费者直接互动,并利用互动“快照”分析消费者需求以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中国公司小米与雀巢怡养合作,推出了“雀巢怡养小米MIUI智能营养健康平台”。用户通过平台和小米智能穿戴设备记录健康数据后,平台能依靠大数据和科学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营养报告和膳食建议。

但为了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一次性交易转变为持续互动,仅仅提供个性化产品还远远不够,企业正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体验,与每位消费者建立一对一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壹账通提出了Gamma人工智能营销解决方案。该方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将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与银行零售业务流程有机融合,针对每个客户快速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活动方案,提升客户活跃度并唤醒沉睡客户。

从消费者角度看,他们也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基于技术的个性化服务的企业。据埃森哲一项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有81%表示有可能会在未来一年更换另一家保险提供商,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消费者体验不仅能够反映消费者的个人需求,还能够实时反映消费者的数字活动情况、技术能力和偏好,提供详实全面的细节。这就是新数字化时代的反馈螺旋: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体验越多,所记录的消费者技术身份就越丰富,进而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体验就越出色。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着手为消费者提供技术驱动型体验。例如,北京居然之家家居连锁集团联手天猫打造数字化的新零售卖场“装修试衣间”,使传统费时费力的家装像搭配衣服一样方便。其为消费者提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30秒快速生成可落地的设计方案、精准报价等方案极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技术驱动型体验,同时通过消费者技术身份收集信息,这会为企业带来重大机遇吗?答案是肯定的: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成为每位消费者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要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唯有通过了解消费者所用的技术及其方式,挖掘背后的洞察才能将产品和服务无缝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

人们利用数字服务支付账单、购买商品、与朋友聊天、获取新闻、打开或关闭家中电灯、办公或娱乐。Keep、FitTime等社交运动从本质上也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互联网用户技术已然成为人们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手段,即使不少技术产品仅仅是在后台默默运行。

如果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将技术驱动型体验作为战略重点,就必须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体验是否与消费者常用技术有机融合,打造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完美契合他们的技术偏好。这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了解消费者使用了哪些技术,还需要了解消费者使用技术的方式。

例如,人们使用语音技术的方式各不相同:在美国成年人中,7 0 % 使用语音服务播放音乐,31%利用语音服务向智能家居系统发布命令,只有17%使用语音服务点外卖。中国消费者使用语音助理的比例达到55%;但是,消费者和智能语音助手之间还远未建立起亲密关系,绝大部分消费者仅仅偶尔使用。企业和媒体对AI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渲染提高了消费者的预期,但体验远未令人满意。一些体验者表示,虽然其语音识别能力尚可,但是平台内容不足。

技术身份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整体人设,还界定了“万物数字化”时代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新领域。忽视这一变化的企业将丧失消费者。那些成功企业则能够与消费者建立内涵丰富的长期体验式关系,制胜新数字化时代。

企业在与消费者互动时所用的创新技术和策略正在不断变化。例如,沃尔玛重新设计了网站技术后台,以区分消费者购买的自用商品和用于赠送的礼品,以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推荐。阿里巴巴研发的“FashionAI”则在实体店中采用机器学习技术为消费者实时提供穿搭建议和提示,并根据消费者此前挑选的衣物为其推荐不同的搭配风格。

乍看之下,这些针对消费者数据和改善消费者体验的策略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为了打造个人专属市场。

最为精明的企业已着手勾勒消费者的技术身份。不过,这一切只是开始。领军企业能够以消费者的技术身份为基础,打造全新的个性化、体验式业务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通过将健康险产品的定价与用户的运动、饮食习惯相挂钩,保险公司的顾客忠诚度显著提升。例如,用户每天设定的目标步数若能达标,就能够在下个月减免相应达标天数的保费。众安保险联合腾讯、丁香园,在糖大夫智能血糖仪的数据基础上,推出糖尿病并发症保险—“糖小贝”,该保险可以根据用户实时血糖值动态调整保额。17 保险公司通过对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精准识别客户风险,改变传统定价模式,实现了基于风险的个性化动态智能定价。

数字技术让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每位消费者保持长期体验式关系。不过,技术也使得市场环境变得更为未知多变、纷繁复杂,为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例如,消费者有时希望接触更多技术,有时却希望其生活不受技术干扰。为了成功与消费者建立并保持长期关系,企业必须准确感知消费者的动态需求。企业需要权衡消费者需求与企业机遇孰轻孰重,从而赢得并维系消费者的信任,而这需要企业实时衡量各大要素,随机应变。

洞悉消费者选择,赢得消费者信任

未来,每一项产品都需要针对个人专属市场进行个性化定制,因此,企业必须利用消费者的技术身份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企业将进入一个分水岭:部分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个性化体验,巧妙融入每位消费者的生活;还有一部分企业只能提供不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期待值的体验,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再无机会与消费者建立持久联系。

要想充分利用技术身份,首先必须了解其关键价值:技术身份是由消费者的一个个选择构成的。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年龄、种族或其他人口统计学特征。不过,人们可以选择是否开设脸书(Facebook)、微信帐户或使用智能家居设备,是否使用智能手机,选用哪一款智能手机,是否启用位置跟踪功能,是否使用可穿戴健身设备,以及是否允许保险公司监控驾驶活动以赢取折扣。

上述种种均是消费者的选择,具体取决于各项选择的便利度、可用性以及消费者是否信任某家企业。埃森哲中国消费者调研显示,44%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社交分享的影响和刺激,从而增加冲动购买(42%)。、 微信在社交方面的重度渗透为B2C企业打开一片蓝海:美宜家便利店在微信小程序中发放优惠券;全家便利店鼓励消费者利用微信小程序互相赠送礼品卡。小米将用户的参与感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尊重用户选择,最终凭此树立口碑、打下江山。消费者围绕着技术的各项选择带来诸多变量,企业必须充分理解这些变量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个性化和隐私问题。在企业为个人专属市场提供服务时,必须避免跨过“有用”与“精准过头令人反感”之间的界限,需要谨记的是,每位消费者心中的界限均有所不同。

越过某位消费者的底线可能意味着失去所有。例如,研究显示过分的个性化关怀会破坏用户体验。例如金融行业涉及流程众多,顾客十分反感有太多的数据步骤。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如果某个品牌的个性化体验“ 精准过头”,他们会转而选择另一品牌;还有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与他人提及某个品牌的体验“精准过头”。

重点在于,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之前,必须首先摸清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个性化程度。每位消费者心中的界限各有不同,有的消费者认为“任何个性化因素对我而言都十分可怕”,还有的认为“ 个性化十分有用,对我而言毫不可怕”,其余消费者则介于两者之间。中国消费者对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虽然普遍持积极态度,但大多数消费者对企业收集个人信息持谨慎

态度。根据2017年埃森哲调研,52%的中国消费者担心新智能服务会掌握太多他们和家人的信息,62%的人表示希望公司对消费者信息的使用方式更加透明。

各大企业已经着手收集所需信息,加深对消费者的理解,以便确定与具体消费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营销或为消费者提供支持。如今,企业还必须整合相关数据并提前计算消费者心中“个性化”与“精准过头”之间的界限。企业需要基于消费者心中的界限,实现透明度与个性化之间的平衡,从而赢得并维系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的选择权

随着消费者的技术身份愈发重要,在隐私与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企业最需要关注的一点,但绝非唯一的考量因素。企业要想提供丰富多彩的技术驱动型个性化体验,首先必须了解消费者所能接触到哪些技术。

收费标签,婴儿监视器,智能电表......来自不同企业的各类技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技术需要通过其他企业的设备和生态系统方可发挥作用:用户需要通过Android或iOS系统才能使用各类应用程序;必须选择偏好的数字助理后才可使用语音服务;购买智能家电时需要考虑与现有智能家居管理系统是否兼容。每位消费者均将参与大量不同的生态系统。要想提供无缝融入消费者生活的体验,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所有相关生态系统。

从短期来看,这意味着企业可能需要维护更多数字渠道,以有机整合消费者技术身份中涉及的各色生态系统。例如,数字化领军企业达美乐比萨(Domino's Pizza)还支持消费者通过AmazonAlexa、GoogleAssistant、Slack、Twitter 和福特SYNC互联汽车平台等众多平台下单。

从长远来看,随着可选的技术生态系统和服务不断增加,产品策略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例如,飞利浦秀(PhilipsHue)、iRobotRoomba 扫地机器人系列、Belkin WeMo智能家居系统均与众多数字助理开展合作,以尽可能吸引更多客户。三星推出了FamilyHub冰箱的专属智能助理Bixby,以避免与其他企业横向竞争。26中国远景能源的E n O s 是一个汇集了设备、数据、人才、生态的开放平台,具有提供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资产管理服务、通过AI技术服务智慧电力、智慧楼宇、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能力。例如,在用电高峰时期,远景EnOS平台通过分析传感器收集到的用电数据预测用电负荷,向接入的香港中华电力用户发起需求侧响应,实现对负荷的精准管理与保持电网稳定。

除了生态系统之外,还需要考虑具体技术是否直接可用。例如,尽管4G网络已推出了近10年(5G标准也于2018年发布),但仅有五个国家的消费者可连接4G网络的时间达到90%以上。28 对于无法访问4G网络的消费者而言,不使用智能手机不算是消费者的“选择”。企业在试图为全球市场中的所有消费者提供技术驱动型体验时,必须面对消费者使用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的困境。

在业务战略中,网络连接看似“细枝末节”,但不考虑这一问题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阿里巴巴帮助蓝思科技提高了海外客户的访问体验。蓝思科技是一家触控面板公司,在跨境贸易之初,其不同的海外客户使用不同默认配置的设备或硬件,这极大影响了客户体验。为此,阿里云为蓝思科技提高了网站浏览速度、性能和有效性,并将蓝思科技业务覆盖范围扩展到其他区域。

同样,软银(SoftBank)、Synchronoss Technologies和TBCASoft也意识到,只有能够连接到高速无线网络的用户才能使用现有的银行应用程序。这意味着并非所有银行用户均能享受所需的移动支付功能。3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三家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款综合考虑新技术和旧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打造区块链平台,提供透明的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现已完成概念验证工作。该解决方案允许用户使用SMS或RCS进行支付,这两大文本消息标准均适用于3G网络。由此,即使无法连接到高速无线网络,用户也可享受互联银行体验。

在新数字化时代,企业要想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无缝体验,必须全面了解消费者的技术背景,包括可能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技术可用度问题。这就意味着确保产品可在技术条件大相径庭的地区使用,以及通过支持众多不同的数字生态系统,为同一地区的更多消费者提供服务。无论具体是哪一种方式,首先必须清晰了解消费者希望使用且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的各项技术,并实时更新数据。

超级员工:改变工作方式,激发员工创造力

数字化员工团队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技术帮助员工加强了原有技能和经验,还赋予了员工更多新能力,创造了新岗位。在新数字时代,每个公司都投资数字化转型,聚焦员工队伍将决定转型的成败。打造数字化的员工团队是企业能否制胜新数字化时代的核心所在。

来自康菲公司(Conoco)的油气钻探工人使用基于游戏引擎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实时排除地下近一英里深的故障。西门子的“Click2Make”自动化工厂项目则利用人工智能(AI)推理工具,根据人类和机器人各自的技能分配任务,确保人机无缝合作。在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开设了为期三个月的无人机培训课程,培养能够利用无人机送货的员工,而这一岗位在数字变革之前压根不存在。

然而,随着员工与技术之间融合越深入,员工与企业间的鸿沟愈加明显。一方面,员工在不断利用技术培育新的工作能力,而另一方法,企业仍然囿于传统的员工管理模式。本次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67%)的中国受访高管承认,员工的数字化成熟度要高于企业自身,企业亟需迎头赶上。

领军企业正在努力填补这一鸿沟。全球有近半数的受访高管表示两年内将利用AI帮助HR部门实现招聘、培训和员工挽留。

作为瑞士最大的电信供应商,瑞士电信( S w i s s c o m)的2 1 , 0 0 0 名员工中不乏能够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人才。不过,如何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今,瑞士电信的员工可以通过“Ask the Brain”提出问题,这是一款由Starmind开发的AI解决方案,可锁定相关专家并自动分享问题。超过一半的问题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即可得到解答。人们无需再耗费大量时间寻找合适的专家回答问题,同时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解决问题。瑞士电信在技术战略中充分考虑员工需求,向着充分发挥新一代员工团队潜力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目前他们仍需进一步完善新数字时代的员工战略,使员工充分发挥潜力。

未来,技术将改变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对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碧桂园计划未来五年在机器人领域至少投入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目前,碧桂园计划大量启用机器人造房子,接替建筑工人担负起最繁重危险的工作,其应用有望大幅减少建筑工地的伤亡率。

又如,亚马逊的仓储工人目前主要承担机器人操控师和技术监察员的角色。贝克休斯(BakerHughes)的现场技术人员佩戴增强现实头戴设备,获取异地工程师提供的相关信息和专业知识,以修复出现故障的涡轮机。京东金融通过创建3000多个与风险管理或者数据分析相关工作岗位的方式来完善公司数字化借贷算法,而不是采用之前的聘用传统信贷员来完成这一工作。企业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必定会创造大量对员工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全新岗位和角色。而这些岗位和角色都会是人类技能和技术赋能叠加的复合型岗位,胜任这些岗位的人也将通过“人机协作”的超级员工。

随着超级员工数量的增加,员工的跳槽速度越来越快。海量技术创新以及高频率换岗为员工开辟了众多可供探索的潜在职业发展道路。不过,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规划、管理并支持更多样的职业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凤毛麟角。

鉴于员工在不同角色间轮岗的高频率和高跳槽率,企业目前在员工学习和培训方面的投资远远无法满足员工需求。此外,企业的知识管理和访问战略也未能紧跟时代需求:企业需要为员工和企业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当员工在不同角色间迅速切换时,却很难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这对企业的利润有何影响呢?企业需要适时调整技术战略以成功打造新一代员工团队,并进一步增强员工能力。利用A I 、X R 和情绪分析,企业可以推动员工团队的进一步发展,为企业的持续增长开辟新道路。

超级员工将成为新一轮创新浪潮的坚实基础。企业的技术战略如何助力员工实现这一目标?

优化员工团队架构

超级员工的职业发展快速且灵活多变,同时企业所需的技术能力也不断变化,但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数字化转型前的人才策略,这导致企业难以通过传统的方式找到拥有特定技能的员工。例如出色的求职者在10天内就能找到新公司,而缓慢的招聘流程可能只能招聘到并不太切合岗位的新员工。另一方面,企业一直试图从内部聘用和提拔人才,以充分利用员工的经验并节约外部招聘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不过,内部人才培养流程所使用的方法过于老旧,早已落后于当今人才对流动性和能力的需求。

不过,领先企业已着手利用全新技术手段平衡外部和内部员工团队架构。领导者逐步意识到最重要的不是员工的背景,而是其未来发展前景。

在外部员工招聘中,领先企业致力于优化员工团队架构以更好地适应超级员工的高流动率,他们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候选人的技能和潜力,而不再局限于注重技能的死板招聘流程。本次调查显示57%的中国受访高管表示将在两年内将AI技术应用于人员招聘。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解决冗长招聘流程导致的人才流失、减少被动招聘。拉勾网正在通过AI算法协助HR更高效地撰写职位描述并让雇主看到职位描述的改变带来的不同结果,进而帮助雇主根据变化调整对新候选人的筛选标准。

联合利华(Unilever)据此大幅改进了其入门级职位招聘流程。公司首先会对感兴趣的候选人进行初步筛选,具体形式是通过一系列小游戏评估候选人的记忆力和抗压能力等特质,以及候选人能否准确分析具体情境或相关人员的情绪,从而确定候选人是否适应这一职位。AI工具会对游戏结果进行审核而不是基于简历的评估。游戏结果没有“ 正确”和“ 错误”之分;A I 审核结果有助于联合利华更好地匹配候选人与空缺职位。在北美推行试点项目后,仅仅90天内,应聘者被录用率就翻了一番,雇佣每位候选人的平均时间也从四个月缩短至四周。候选人接受聘书的比例大幅提升,新员工的背景也更为多样。联合利华入门级员工主要来自2,600所大学,而一年前仅为840所。联合利华随后将这一招聘方法和计划推广到68个国家和地区。

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还能助力企业更好地吸引被动求职者。例如微信借助SAP SuccessFactors,早在2017年初就已发布了WeChat Recruiting Service (WRS)。该系统将基于SAP Cloud Platform的SAP SuccessFactors招聘模块与微信集成,提供了个性化的招聘服

务。例如WRS支持应聘者将存储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的简历直接导入微信,并根据浏览记录为应聘者推荐相似职位,从而大幅提升应聘者的职位筛选效率并优化最终的求职结果。目前,包括迈瑞、FESCO-Adecco等企业在内的多家客户已经上线WRS,开启了基于SAP本地化创新的非凡招聘体验。SAP中国的微信招聘系统也成功上线。

在企业内部,领先企业已经推行全新解决方案挖掘人才。他们能够基于员工的工作数据,而非员工自称的技能和经验,在内部员工中寻找被埋没的超级人才。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s Ross School of B u s i n e s s )和C o r p U 建立了合作关系,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高潜力员工。结果表明,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员工往往并非是事业节节高升的员工。埃森哲推出了一款“大规模专长评估”工具以评估自身员工,取代了传统的自我评估手段,能够以更简便、更客观、更切合市场的方式审查员工技能并评估每位员工的专长。参与了试点项目的员工表示,这一全新分析引擎在93%的情况下能够正确识别其专长。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技术战略,确定能够胜任空缺岗位的内部候选人,随后为候选人提供所需培训,使其能够顺利适应角色转变。最重要的是,从新员工加入企业的那一刻起,领军企业在整个职业生涯内均会为员工提供始终如一的体验。如此一来,企业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每位员工的技能和目标,还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获取内部机会和资源。

培训与敬业度

在员工高频率换岗以及技能需求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培训和持续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本次调研显示,过去三年到未来三年需要再培训的人员数量激增。80%的中国受访高管认为员工高频率换岗使得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的必要性与日俱增。并且,由于技术的影响,近七成中国受访高管表示未来三年将有40%以上的员工步入新职位并需要在组织内进行再培训(详见下图)。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员工学习和培训战略,确保员工能够适应各类不同角色。

实现灵活的知识流动

随着员工的换岗速度和跳槽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必须应对知识网络越发分散的挑战。对于员工团队和整个企业而言,要想保持灵活和高效,迅速获取所需信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需要员工稳定持久地提供经验和行业知识,而超级员工的高换岗频率却与之背道而驰。

平衡投资

如今,超级员工的技能水平已经远超普通员工,而这绝对是几十年前的企业无法设想的。这可谓是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最大成就之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员工不断增强的能力,尤其是那些更容易适应新角色和新需求的员工。不过,企业要想为员工提供支持并确保员工敬业,必须意识到人力资源与技术同等重要。

生态安全共同体:共筑安全屏障

2018年10月,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万事达卡(Mastercard)、富达(Fidelity)和其他全球支付企业参与了首次网络安全联合演习,旨在测试各大支付系统同时遭遇海量攻击时的运营准备情况。1 在演习过程中,这些企业发现它们在应对威胁、落实法规、甚至定义违规行为等方面的方法截然不同。更关键的是,演习使得这些企业加强了协作和响应,大大提升了各自的威胁应对能力。

腾讯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了“ 智慧安全”体系。该体系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具备防御能力、威胁感知、安全问题洞察、风险趋势预测、智能化辅助决策、安全协同等能力。同时,腾讯自身的服务器每天经受的网络

扫描和攻击不计其数,使得腾讯可以将相关数据反哺到威胁情报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以上通过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的事例只是企业应对新形势下网络威胁的众多案例之一。如今,企业对所处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使各行业的风险水平直线上升,网络攻击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攻击者试图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种种联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一旦某个事件使一家企业陷入瘫痪,事态可能迅速升级,从而对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整个行业乃至其他行业的安全造成威胁。

IDC预测,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中国企业将把外部数据源扩大至少3至5倍。这意味着各个行业都将面临数据安全的严峻挑战。体量庞大的互联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攻击对象中的“最薄弱环节”,此类攻击的规模可谓前所未有。例如,WannaCry蠕虫不仅窃取了诸多企业的数据,还利用操作系统漏洞,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短短几天内就感染了15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万台电脑。威胁制造者还利用旨在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生态系统,例如社交网络。这一举措大获成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发现,攻击者传播假新闻的速度比真新闻更快。最流行的假新闻(前1%)传播到1,500人的时间仅是真新闻的六分之一。

不过,数字生态系统对网络攻击的“助推效应”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上。由于整个商业世界均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紧密互联,即使是对某项服务的微小“破坏”也会对其他合作伙伴的业务产生巨大影响。风险管理活动主要以企业的内部运营流程为重点,而攻击者则会综合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例如,一群黑客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成功窃取了多家上市企业的内幕消息:他们不是直接攻击这些企业,而是攻击那些能够提前获取全球大型企业新闻稿的通讯社。不择手段的股票交易员制定了一份“购物清单”,列出了黑客需要窃取新闻稿的企业名录,并向黑客提供非法利润分成,作为窃取信息的报酬。

随着现实世界越来越依赖于数字设备,风险和潜在的危险影响也与日俱增。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证实,攻击者可在不直接攻击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通过攻击安全性较差的物联网灌溉系统,迅速清空城市水塔,透支城市用水。

这些例证无不反映了严峻的商业现状:企业在与生态系统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机遇,同时也承受了更多的风险和漏洞,并可能对合作伙伴造成危害。而大多数企业仍将维护网络安全视为一项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

为此,企业必须意识到自身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与其他机构合作时必须将安全性作为关键考量因素。这就意味着摒弃“本企业优先”的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应对目前涌现的种种新威胁。企业需要扩大风险评估和威胁建模的范围,充分考虑更广泛的威胁态势。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所处生态系统的具体状况为基础,培育安全伙伴关系。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世界中,“安全”不仅仅意味着保护本企业,还意味着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

重新定义生态系统内外风险

如果企业希望在整个生态系统内进行安全协作,第一步就是重新定义对威胁的理解以及这些威胁所带来的后续风险。在埃森哲最近的一项调查中,71%的IT和业务高管认为网络攻击宛如“黑匣子”,不确定网络攻击将以何种形式影响企业。9 如果领导者连攻击对所在企业的影响都无法评估,他们又将如何理解攻击给生态系统带来的风险,或者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造成的风险?

弥补这一认知差距可谓至关重要。领导者必须培养组织能力,以评估本企业及所处生态系统所面临的网络威胁。最具韧性的企业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威胁并推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优先处理,还能认识到这些威胁和漏洞会对合作伙伴造成哪些业务影响。做到这点的诀窍之一是扩展威胁建模的覆盖范围。如今,许多企业已着手进行威胁建模,列出潜在的威胁制造者、漏洞和攻击载体,并将其与每种攻击的业务风险进行关联。然而,几乎没有企业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建模。

涵盖整个生态系统的威胁建模能够确保企业从其他参与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无论对方是攻击者还是合作伙伴。如此一来,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威胁情报以加深对风险暴露的理解,并提高应变能力。由此,企业能够识别需要立即强化的关键依赖关系,以及可能对合作伙伴造成危害的漏洞。

企业可以学习新成立的纽约市网络指挥部(New York City Cyber Command)的成功经验。该机构主要负责纽约市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并与威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University)和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威胁建模。不到30天的时间内,参与者就制定了147 项独特的风险缓解策略,其中60%以上是该机构从未采用过的。仅仅四个月,该机构就利用这些策略挫败了超过500次新式入侵,多次阻止特权账户被劫持,并填补了Web服务器漏洞。

虽然威胁建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深入理解迫在眉睫的企业和生态系统风险,但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时常变动,而新伙伴的业务目标、优先事项和操作成熟度各不相同,新的风险也层出不穷。而此时,企业往往并未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只有38%的企业在考虑新的商机时会向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汇报。即使在征询CISO意见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也只是一年评估一次;很少有公司会制定相关机制,将新合作伙伴的管控和警报纳入企业管理范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企业纷纷搭建全新的组织架构,确保将安全因素纳入所有企业战略中。例如,通用电气( G E )在特定区域和业务部门设立CISO,以便作出更为细致准确的决策。12 AT&T则成立了由跨职能的业务和安全领导人组成的安全顾问委员会(SecurityAdvisory Council),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公司所面临的各项最为紧迫的问题。据中国首席安全官调研显示,30.2%的被访中国企业正式设立了CISO或相应级别岗位的政企机构,同时20.9%的机构正在考虑设置。14 滴滴升级了安全管理体系,任命了集团安全事务部负责人为首席出行安全官,公司还将持续聘请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为安全顾问,指导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了解每家相关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企业应当重新定义风险,厘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并主动将安全性纳入业务讨论范畴。这有助于企业从攻击者的角度审视自身业务,做好万全准备。不过,重新考量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仅仅是第一步。如果安全和IT运营团队不了解各项风险的业务影响,有可能造成耗费数天时间处理“虚假军情”。

下放职责: 全方位安全防御

安全人员的工作负担过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今,大部分安全团队只能处理5%的警报。企业所面临的漏洞数远超其处理能力;来自生态系统的其他挑战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安全人员的工作负担,不可避免地导致错误和疏忽。

为了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企业需要在整个组织中分散安全职责和所有权,使得安全团队能够灵活应对各项重大挑战。通过更具战略性的方式定位安全团队,公司可使其成为业务推动者,而非“万金油”。

埃森哲在全球拥有近50万员工服务于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的员工在不同时区通过个人数字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 访问公司网络。为此,公司通过移动设备管理解决方案(MDM)来帮助员工流畅而安全地接入公司网络、记录并跟踪销售情况、查阅邮件、报销费用、浏览内部新闻、进行网络视频会议。通过MDM系统,公司IT部门可以监测异常情况、安装或移除文件、监控设备状态、重置密码。一旦设备遗失,员工及IT人员还能够远程抹除设备上的数据,确保客户和公司数据的不被恶意盗用。

对于新兴技术而言,确保各个业务领域的安全性显得尤其重要。IT团队逐步抛弃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方法,转而采用代码开发所用的敏捷方法DevOps,设计、分析和测试流程一气呵成。不过,如果缺少恰当的安全工具,DevOps也会更快地写出错误代码。虽然目前有27%的企业在开发流程中会测试或分析安全性需求,但仍有59% 的企业认为,安全性会妨碍DevOps的敏捷性。19

对所有在生态系统中运营的企业而言,推行DevSecOps都是当务之急。为实现合作而构建的技术产品和应用程序可能会带来大量风险。在生产环节解决安全问题的成本要比在开发阶段初期解决高出30倍。将安全团队纳入DevOps团队也可以持续提升安全性,确保流程公开透明。这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所需的初期反馈,便于其更好地管理正确代码。

打造更具韧性的未来

随着生态系统驱动的业务不断扩展,企业还必须改进风险治理方法。生态系统必定会不断变化发展;企业永远不知道未来将与谁合作,也不知道谁的弱点会让其面临风险。

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效管理风险,企业必须针对这些挑战打造治理模型和策略。每次合作时与新合作伙伴进行一次性评测还远远不够;企业必须制定全面的模型和策略,确保加入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遵守与企业自身安全标准同等严格甚至更为严格的标准。

要想制定生态系统级别的标准和治理策略,企业不仅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讨论,还需要与行业中的其他参与者进行合作。其他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而且有可能制定足以提高所有企业业务安全程度的解决方案。以供应商安全联盟(VendorSecurity Alliance)为例,这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安全原则对技术供应商进行评估、资格认证和审计的非盈利组织。优步(Uber)、Square、Palantir等大型技术企业联合创立了该联盟,因为这些企业意识到它们接触的几乎是同一批供应商。各家企业无需单独审计供应商,也不用承担盲目信任供应

商的风险,因为该联盟制定了一套严格精确、始终如一的标准,并设立审计机构,为整个生态系统奠定了更为良好的安全基础。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解决了所有企业在与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中,企业不仅需要评估第三方的业务贡献,还必须评估其对安全政策和法律的遵守情况。各行各业中,只有39%的企业认为其与战略合作伙伴或第三方交换的数据得到了其网络安全战略的充分保护。本次调查也显示,只有11%的中国受访高管表示,所在企业及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一直努力遵守各项安全法规,以期提升企业韧性。中国13家上市安全企业共同发起《网络安全产业中坚共识》的倡议,构建保障体系,共同保护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开放、互通、共享的协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此外,企业还必须与政府更紧密地进行合作。例如索尼影业(Sony Picture)遭受的攻击,或者最近针对Maersk和联邦快递的NotPetya攻击,这些攻击均涉及来自他国的恶意软件。27,28 企业需要与政府协同应对网络安全。

值得庆幸的是,部分政府机构已着手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中国区块链安全联盟”由政府指导单位、网络安全企业、区块链相关机构及媒体等二十余家机构、单位联合发起,腾讯安全也参与其中,旨在团结社会多方力量护航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

即使没有直接合作伙伴,仍然可以开展合作。Netflix是开源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自2014年以来,一直与全球共享内部开发的各项安全工具。该企业的免费软件包括渗透测试工具、针对具体应用程序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模拟攻击以及最终用户漏洞修复等。Netflix没有私藏这些工具,而是清楚地意识到更安全的互联网是促进业务发展的必备要素。

在企业不断推进并最终完全实现数字化的进程中,企业必须在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运营,方可获得更多创新机遇,这也意味着威胁和漏洞攻击面不断扩大。企业要想共享业务成果,必须大力协作,合力打造更具韧性的未来。

统一战线

网络攻击的形式千变万化,这为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将生态系统纳入安全领域恰逢其时。如果将企业的安全工作局限在基础设施领域,就好比在所有墙壁建成之前,就把在建房屋的大门堵住。

通过拓宽视野,领导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可能受到攻击的领域,并针对来自生态系统的威胁做好万全准备。毕竟,在新数字世界中,企业面临的威胁只会越来越多。由此,企业将作为“值得信赖的安全捍卫者”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对其他企业、政府和消费者更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专属市场:有应必答的极速柔性生产

随着企业、员工、消费者和行业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仅有数字化已经不足以让一家企业脱颖而出。不过,数字化能够助力企业充分利用下一个重大机遇:“瞬时” 机遇。

例如,饮料品牌Paper Boat将超个性化作为实现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Paper Boat主要生产含乳饮料。与其他致力于提高饮料浓稠度的饮料厂商不同的是,Paper Boat会根据售卖地区的差异推出不同的口味。Paper Boat将咖喱叶、青椒或生姜等地方风味融入饮料中,甚至还选用当地芒果品种以更好地满足当地人的口味。对Paper Boat而言,商机无论大小、不论长短。该企业甚至为了迎合当地节假日,推出了每年只售卖三天的季节性限量款饮料。

技术是Paper Boat执行这些精细化战略的坚实后盾。该企业在WhatsApp上开展消费者调查,以获取各地消费者的反馈,收集相应数据,并利用专属分析平台不断生成新洞察。PaperBoat 的工厂中配备了物联网( I o T )传感器,能够灵活进行各项操作:通过电脑改进配方最多只需两到三分钟,甚至考虑到天气和气压等外部变量,以确保成品饮料的味道完全符合预期。

在中国,上汽大通为消费者提供了汽车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在4S店或网络平台上定制车辆配置,从动力系统到座椅和配饰,消费者只需要一个平板电脑就可完成配置并下单。这样一辆定制汽车最快20天就可以下线。上汽大通提供这一高度定制化服务离不开公司先进的全球采购和自动化总装系统。下单完成后,后台系统将相关数据进行分解,再将供应信息发放给全球供应商,如意大利的座椅面料商、德国的变速箱厂商、日本的电动移门厂商等等,先进的供应链系统将全球采购的零配件、材料汇聚在总装车间进行定制化生产。上汽集团还将与国外企业进行人机交互新理念的探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新产品中。2

以上案例生动展示了领军企业如何精准把握个性化市场的“短暂时机”。科技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一个充满了众多“现实” 和“时机”的多元世界由此诞生。企业必须变革组织架构才能及时把握这些机遇。这就意味着把每一个“时机”视为单独的市场――瞬时市场。

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手段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分析功能也日益强大,因此,企业对当前和潜在市场的了解程度之深可谓前所未有。凭借着复杂的后台技术,企业可以迅速调整业务方向,提供市场所需服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企业能够有机整合这些功能,就有机会针对瞬时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这不仅意味着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更意味着满足该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的需求。

百丽国际通过优Mall智慧门店解决方案对进店客流量、顾客店内移动线路和属性进行数据收集,帮助门店进行货品的陈列、摆放和优化。同时百丽国际还为门店的鞋子配备RFID芯片,采集每一款鞋的试穿时间、频次,帮助店员找到受顾客关注的货品,通过对比最终的购买数据,门店也可以及时反馈。2 0 1 8 年初,百丽旗下的思加图门店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款新鞋上线一周试穿率排名第一,但订单转化率只有3%,远低于平均水平。实际调研以后发现鞋子的鞋带过长。根据这一结果,百丽国际把鞋调回工厂进行改进,在重新推出以后,订单转化率达到了20%。3

掌控瞬时市场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企业不可能也不需要针对每一个瞬时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掌控瞬时市场的艺术性在于选择消费者满意的恰当时机,科学性则在于打造一家能够根据具体情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未来,生产商和消费者两方面的“瞬时需求” 都需要得到满足。领军企业已经为此做好准备。

以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为例,该企业在一家制造工厂安装了3D打印机,装配线上的工人在需要时可现场打印出故障工具的替代品。4 这大大降低了更换工具的成本。毕竟,购买一款常用工具需要3,000美元,3D打印则仅需3 美元,而且生产线无需停工。

把握恰当时机

企业只有意识到机遇的存在,才能提供针对特定时机的产品。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赶在竞争对手之前识别消费者需求,甚至早于消费者自己的意识。

不少企业已开始进行大规模需求规划和预测。不过,在瞬时市场时代,预测模型不仅可用于预测长期规划或主要趋势,还将用于预测关键机遇。

改进现有的预测技术能够助力企业发展,但企业通常受制于数据量而难以提升预测准确性,错失良机。例如,杂货店的预测误差约在4 0 - 60%之间,造成不少货物损坏和库存积压。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沃尔玛在部分门店部署机器人,以扫描货架并记录库存信息。不过,鉴于企业目前能够访问的数据量,它们对未来需求的预期并不准确,无法满足未来市场的要求。

为了预测瞬时机遇,企业必须大幅提高预测精确度,而第一步就是充分利用AI技术。这无需收集更多数据,企业已经掌握了供应链、消费者情绪、库存、运输时间甚至天气信息。

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利用AI技术预测需求并有效治堵。平台对用户约车数据挖掘分析之后用来预测一定时间内乘车需求的变化,进行提前调度和需求预匹配。

海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技术”,他们建立起了“ 先订单,后制造”产品定制平台,利用远程人工智能事先预测维护需求,不仅提高了机器运行的效率,还增强了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此外,海尔还通过内部创新让员工变创客,把顾客变成参与生产创造的用户,使边际效益由递减变为递增。

提高预测精确度还能助力企业充分利用瞬时机遇。如果能够利用精确的需求预测来把握恰当的时机,公司就可以优化现有的业务和产品模型。目光再放远一些,企业还需要预测大趋势,看看企业未来需要如何发展。

平安医保科技的疾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在有效预测未来医疗费用支出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整体医疗费用的年涨幅。

互联网巨头谷歌已经设立了专注于此的“趋势发现”部门。谷歌利用其搜索数据,在趋势出现之前准确预测,并与其他行业分享研究成果。为了确定前沿时尚潮流,新百伦(New Balance)拍摄了纽约时装周期间市内的行人穿搭;该企业还利用谷歌的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分析服饰,寻找穿衣风格最为特别的行人。到目前为止,这类试点项目的规模仍然有限,但有望迅速影响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战略规划。

适时调整,把握时机

确定瞬时机遇只是第一步,另一难题是如何实时参与竞争。

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准确交付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针对该“时机”的具体情况进行更为详细的个性化设置。IDC预计,到2020年,35%的制造企业将通过云众包、虚拟现实和产品虚拟化方式,与客户和消费者在新产品和改进产品设计上直接合作,使产品成功率提高25%。

以零售业为例,消费者希望实体店能够利用数字化提升购物体验。沃尔玛的仓储式商店Sam's Club于两年前推出了“Scan & Go”(即扫即付)应用程序,购物者可选择在将商品放入购物车时扫描商品并通过手机付款,不用再去柜台结账,避免排队。现在,Sam's Club对这款应用程序进行了调整,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消费者之前的购买数据,推出智能购物清单,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交互式购物体验。

其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则更注重于家居生活。沃尔沃在推出新车型XC90之时,他们与代理商R/GA以及VR内容工作室Framestore合作,发布了「Volvo Reality」虚拟现实试驾体验。用户可以申请免费的谷歌Cardboard,并下载沃尔沃的app,将手机装在眼镜上,就可以360度无死角地体验沃尔沃的新车XC90了。在体验中,你可以看清XC90内部的结构,还能「驾驶」它上路。

有些企业甚至推出了可在消费者手中或耳朵上定型的实体产品。消费者首次佩戴Revols 耳机后,可使用配对的应用程序触发耳内成型流程。仅需60秒,耳机就会从最初的凝胶状态定形成固定形状,供消费者使用。

但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的期待值越来越高,每天都有新的瞬时机遇出现。企业必须更加敏捷,才能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要想实现这一点,企业须首先采取敏捷制造方法。

博世力士乐(BoschRexroth)在100多家工厂推广了敏捷制造。单臂机器人作为该公司的自动生产助手,可以完成装配和焊接等复杂的任务。这些机器人也可重新配置,灵活性极强。当位于洪堡工厂的产品需求发生变动时,博世力士乐仅需一个周末就可完成现有生产线的调整。同时,博世力士乐正致力于提升人类员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名为“ActiveAssist”的工作站配备了摄像机、投影仪和触摸屏,为每个员工显示与所处工位背景有关的信息,在每个部件的装配过程中均提供具体的指令、图像提示和错误纠正。

博世力士乐致力于实现持续转型,上述措施均是转型初期推出的。该企业试图利用一系列其他技术(包括传感器、物联网网关和数据平台)实现其“未来工厂”愿景,确保整条装配线支持以产品为核心的设计、定制以及动态可伸缩的产品运行,以响应实时变化的客户需求。敏捷制造能够助力企业及时交付高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避免错失良机。

美的全新发布的M•IoT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云端的链接、海量工业数据的汇聚,以及制造业知识、软件、硬件三者的结合,积极为众多传统制造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切实有效、灵活快速的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孪生”获得的洞察是推动企业转型、掌控瞬时市场的基石。数字孪生是设备、机器以及现实世界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其他各种物品的数字模型,以实时传感器数据以及服务计划、运行时间和天气数据等背景信息为基础。“ 数字孪生”使得企业可以保留产品和操作等的精确数字模型,监控、分析并模拟计划或潜在行动。IDC预测,到2024年,35%的中国制造企业会将产品和资产纳入数字孪生体系,从而实现全局视角并将质量成本降低5%。

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

以物流为重点的企业始终身处“即时”挑战的风口浪尖。这些企业已经取得的进展充分展示了企业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展示了如何以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市场为基础,打造全新的瞬时市场。到2020年,全球将有310亿台互联设备,到2025年将达到750亿台。每一台设备都代表着新渠道、新的数据来源,以及识别并进军瞬时市场的新方法。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物流机器人使用密度将达到每万人5台左右,有望节约20-40%的物流作业成本。2017年双十一期间,中通上海转运心正式使用海康威视动态DWS。这套系统由海康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威视X86智能读码相机、线激光立体相机和配套动态称重模块组成,可对包裹的体积进行测量并存储一张全景图及一张面单,并可在1秒内完成寄送件条码信息、重量体积等基础数据的采集融合,在有限空间内提高了快件出入港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称量精准度。

如今,物联网设备主要局限于工厂、办公室或家庭环境中。5 G 网络的高速度、广覆盖和低延迟能够消除人们长期以来对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性和带宽的担忧。5G网络还能为打造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网络奠定基础,确保上述领域均能按需实时沟通并作出反应。80%的中国受访高管认为5G网络使企业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例如,无人机送货,无人驾驶车辆,更快的视频传输),进而极大改变他们的行业。

5G网络是推动物联网发挥全部潜力的催化剂,人们对此期待已久。5G标准已于2018年6月完成,移动运营商预计将于2019年和2020年迅速推广5G 网络。中国工信部《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计2030年各行业各领域在5G设备上的支出超过5200亿元。44 展望2022年冬奥会,5G网络将支持AR/VR、机器人、无人机和人脸识别等应用广泛部署,构建智能化、数字化冬奥。现场观众能够通过刷脸进入会场并安全观赛,通过AR设备体验园区的导览和赛事解说,场外的观众则可通过VR设备感受身临其境的比赛氛围。

研究表明,某一地区的数据流量越高,GDP就越高。到2024年,移动数据流量预计将增长近8倍,届时,5G网络承载的数据将超过目前4G、3G和2G 网络的总和。在这种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准确预测并充分把握每个“短暂时机”的价值。

华为麒麟5G芯片打造的带AI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联网平台可以实时地将车辆信息传递到华为5G基站,而基站同时还会采集实时的路况信息和行人的信息,这些信息汇总后将传递到计算中心进行数据计算,然后再将自动驾驶方案发回给华为AI自动驾驶系统,最终实现5G网络+车联网+自动驾驶的全生态应用场景。

百度针对5G探索“5G+AI+边缘计算”的垂直合作模式。为此,百度与Intel共建“5G+AI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加速移动边缘计算的研发;与联通共建“5G+AI联合实验室”;与中兴和中国电信在雄安开展基于5G的感知共享技术研发。

5G网络使得随时随地享受实时智能成为可能。企业拥有的技术能力不仅能在机会到来之前准确预测机遇,而且能在机会消失之前牢牢抓住机遇。

以瞬时市场为重点的生力企业

随着所有企业都逐步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企业必须着眼于下一个能使其脱颖而出的领域:瞬时市场。从内部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打造真正的敏捷型组织,培养识别机遇和准确交付客户所需的能力。不过,企业在向这一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尽力探索如何融入消费者的生活。

只有最为详细精确的洞察才能确保企业满足新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千人千面,为每位消费者提供截然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离不开选择恰当的时机。

贵企业会如何选择?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

(报告来源:埃森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