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的野生蓝莓也叫笃斯越桔么?
火龙果也是仙人掌的一种么?
你知道真正新鲜的榴莲其实是不臭的,有臭味是因为它不新鲜么?
你知道很多酒店不允许带山竹入内,因为山竹壳一旦沾到床单就洗不掉么?
......
一聊到水果的冷知识,“水果猎人”杨晓洋可谓无所不知,滔滔不绝。
水果猎人:顾名思义,就是到处猎寻水果的人,热情而放纵,聪明又古怪,对水果充满了好奇,常常因为吃到一种新奇水果而激动不已。
今年31岁的他差不多踏遍全世界各地的植物园和雨林,每年差不多花费50万去找水果,至今品尝过600多种水果,见识过3万多种植物,被外界赞誉为“全中国吃水果最多的男人”。
不夸张地说,只要你拿出任意一个水果,杨晓洋几乎都能说出它是什么种类。在他的水果王国里,大把日常见不到的奇葩物种让人大开眼界。
▼ 有吃起来像蛋黄或干红薯的蛋黄果,味道却出奇地香;
▼ 有外表绿色,剥开果肉竟是巧克力酱的巧克力果;
▼ 有炒南瓜籽味、巧克力味、咖啡味、辛辣味等各色口感的榴莲;
▼ 有让欧洲皇室趋之若鹜、散发着紫罗兰香味的香波果;
▼ 有口感像果冻、甜度是蔗糖三千倍、吃一小点要漱口才能还原味蕾的翅果竹芋......
如果要问理工男如何表达浪漫,对于数码与精密制造专业、工程师出身的杨晓洋来说,他理解的浪漫就是要和水果谈一辈子的恋爱。
“没有哪种语言,比水果更甜蜜”。
“找水果的乐趣,像是看到一个人心动后,把她追到手。”
即使他至今吃过100多种榴莲,也仍对第一次吃到榴莲的感受念念不忘:“那天,我在一种快乐得想哭的感觉里,慢慢吃下那一大块果肉,当时有机会真想对着世界说:世上竟然有如此好吃的水果!”
事实上,杨晓洋对水果的热爱,从童年就初见端倪。
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他日常最大的爱好就是和田野间的花草一起玩。水果更是承载着他与外婆的情感,年幼时,外婆总是把舍不得吃的苹果放旧式衣柜里留给他,随着苹果的口感从脆到软,这份爱也从秋天绵延到冬天。
大学他去新加坡留学,4年也没闲着,课余时间几乎走遍新加坡重点自然保护区,拍摄近20万张植物的照片,光是自己能初步鉴定的物种就多达8000多种。
毕业后一年,杨晓洋从事着一份收入不菲的工程师工作,但他隐隐觉得自己的梦想不止于此。
机缘巧合之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向他抛来橄榄枝,邀请他回国做东南亚植物的引种保育。加上朋友送他一本书《水果猎人》,他看完大为触动,决定开启世界水果猎寻之旅。
2013年,印尼爆发“烧芭开荒运动”事件,当地雨林遭到大量焚烧,烟霾严重蔓延到新加坡。杨晓洋内心无比震撼,眼看着这些植物生命历经千万年风霜雨雪都顽强活下来,却因为人祸而濒临灭绝,他毅然辞掉工作,跑到印尼加里曼丹岛的雨林中探险更多未知的植物,更加坚定以保护植物为己任的使命。
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晓洋在背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他有时要爬很高的树去找,也有些地方后面是悬崖,非常危险。要是误入两国之间的边境地带,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
最孤独的一次,他在热带雨林中迷路,手机没电又没带其它导航设备,一眼望去看不到出口,空无一人,他顿时陷入恐慌焦躁和自我怀疑。
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就地打坐和自己对话。一睁眼,他感受到整个世界充满活力,身边尽是鲜活的小生命,很多蚂蚱在跳,竹节虫在蠕动,小蚂蚁在辛勤搬家。
那一刻,杨晓洋豁然开朗,冥冥中植物一直给他指引方向,他坦然接受自己是一个“被选中的人”。有生之年能找到兴趣爱好,对他而言是一种恩赐。他决心脚踏实地,做一个问心无愧的自然见证者。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杨晓洋不会拿生命开玩笑。每次在野外尝水果之前,他会先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判断是否能食用。
唯一的一次水果中毒,是他在雨林中吃到瓜馥木过敏,刚开始吃没什么感觉,大概过了几分钟后,喉咙开始有强烈的刺痛感,被扎得说不出话,幸好最后有惊无险。当时随行的很多专家都说可以吃,也有很多人吃了没事,他此后更提高警惕,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瓜馥木
除了身心的考验,和时间赛跑也是杨晓洋日常的一部分,水果并不是你想找就能找,每个水果都有它的脾气。
有一类叫“八月炸”的水果,他难得找到一片果子,盯着看了好几天,但不到8月它就是不给你裂开。
八月炸
“水果是不会去迁就人的,永远有自己的性格,不是说你给它烧个香磕个头求个情,它就给你裂开。做自己——这就是水果可爱的地方。”
像每年6月~8月、12~2月是东南亚的水果季,也是他最忙的时候,去得不及时就没了。一些稀少品种,一旦错过更得再等一两年。即便他有时候找果子的差旅费动辄上万,到手的水果成本也就10块钱,但那份快乐是再多钱都无法比拟的。
杨晓洋每次看水果,就像在看一本深奥的书。一想到自己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他对大自然便更加敬畏:
“水果能够历经时空和岁月的筛选而存活到现在,不早不晚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从树尖到舌尖,这本身就是一个个奇迹。”
2018年,杨晓洋将多年猎寻东南亚水果的精彩经历出版成《东南亚水果猎人 : 不乖书生与水果的热恋之旅·初识》一书,让更多人关注到热带植物。
从书名就知道,杨晓洋是个诗意生活的人,对水果的命名也可见一斑。
由于很多植物只有拉丁学名,没有中文名,他便投入到中国自然标本馆东南亚物种中文命名的工作,至今他已有2000多种植物命名被收录在数据库。
比如巴西花烛、仙亭吊灯花、香波果、大杯橄榄......一听就很有文化底蕴。
除了讲究格调,也有简单易记的。其中有一个他很满意的拟名“豆沙果”,果肉吃起来很甜很像红豆沙的口感,因此拟名豆沙果更加形象。而原来中文名很奇怪,叫“文雀西亚木”或“杏黄林咖啡”,并不方便记忆和流通。
豆沙果
“我想做世界华人的眼睛,来一次水果认知之旅。让更多人认知到中国水果的丰富和美好。”
杨晓洋还合作拍摄了微综艺纪实片《水果猎人杨晓洋》,重点科普中国水果,这是他在片子里反复提及的一段话。
很多人对国内的一些水果存在认知误区,他都会一遍遍耐心地去解答。比如风靡全球的猕猴桃奇异果并非产自国外,它们的祖先其实都在中国。只不过当时被一位新西兰老师带回去在异国土地上种植,并以奇异果的名头名头销往全世界。
实际上,地球上一共大概54种猕猴桃,中国就占了52个,还有21个变种,中国才是猕猴桃的故乡。杨晓洋每念及此,就万分惋惜:
“我们本土的猕猴桃品质远超奇异果,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播。”
图片源自国家猕猴桃资源圃
当然,在找水果这件事上,杨晓洋并不是见什么逮什么,他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原产自塞舌尔的明星物种海底椰,它是每个水果猎人的梦幻物种。
它生长非常缓慢,三到五年才能等来一个果子成熟,国内种植数量不超过三棵。当了解到它面临濒危,猎走的代价也许是人类无法承受的,基于保护物种基因的初心,杨晓洋就彻底打消了这个计划。
也有在雨林考察时,他忽然被一个蓝色圆形果子砸到头。剥开果肉他才发现,原来是价值上千块的金刚菩提。
一开始他动了带些种子回去解剖的想法,但转念一想,为满足一己私欲,却可能让树木受到伤害,分明得不偿失。
“假如把每个物种的基因都比作一滴水,那么,种子库就是一个庞大的基因池,这个池子里,一定隐藏着生命的种种答案。”
多年与植物水果打交道,杨晓洋逐渐体悟出一套人与自然的相处哲学。
很多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有些如草莓之类的水果为什么长得那么鲜艳可口?
在杨晓洋看来,这不过是烟雾弹罢了,每一种生物本质是利己的。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生来就是为了让人吃掉的,背后隐藏着它们的私心。不可能无条件奉献,不然早就灭绝了。好比榴莲长得那么霸气,是为了吸引大型哺乳动物吃掉它,帮它把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繁衍后代。
生命就是如此通透,坦荡,大方,又自然。
红肉木奶果
从2008年踏上猎寻水果之路,杨晓洋这么多年时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水果猎人就是去寻找水果吗?”
他总是笑笑说:“不,我找的是幸福。生活这么苦,让嘴巴尝点甜头吧。”
撰稿|初胭 设计|维尼
照片来源于受访者
坚持所爱之事,每天来点甜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