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收到了一位
中年男椰友的来信
40岁,博士,来新加坡十几年了
平静的小岛生活却一下子
陷入了危机!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别人的故事,总有我们的影子
01
新加坡版中年危机:没有铁饭碗。
“椰子你好,我想分享我的故事,一抒心中苦闷!
昨天,我失业了,同时也收到了老婆的微信:
她连头像都换了,本来是一家人的合影......
回顾我这一路以来真是感慨,在新加坡真正安稳的日子,简直是一种奢侈。
我是一个理科男,大学、硕士、博士都是在本地读的。
毕业后就进了各种项目,开始了跳槽的职业生涯。
在新加坡读博,读的还是理工科,意气风发。
那个时候我爸妈跟别人说起我,那都是说儿子在国外,博士,月薪6000多新币,老婆温柔美丽......
这种生活直到我儿子出生,我做的3年合同项目结束,我被剔除出了项目组。
孩子嗷嗷待哺,我早已年过30了,被迫开始投简历找工作。
差不多3个月,找到了一份国企工作,生活状态逆转。
干了两个项目,5年。我以为这回肯定安稳了,安心大胆地听朋友劝,做了点投资,还买了车。
结果,公司大裁员,我们项目正在重组,我又失业了。
那年我35岁,痛定思痛再不搞学术了,政府转风向,项目结束或者被砍,都要面临失业危机。
我决定,转去企业搞研发!当然了,工资肯定不如从前,但是没关系就求个安稳。
其实,我静下来也会多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兢兢业业,学术水平、英文能力和性格都没有大问题,内向寡言,对别人造不成威胁,由此混个好人缘。
我想是不是我太与世无争了?这一次我非常拼,一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5年,公司经营不善,政府资助用完,部门关门大吉,40岁的我再度面临失业。
没有好转,只是更坏,连老婆都不理解我,回了娘家。
这一次我彻底绝望了,当我发现面试官,公司高层年纪甚至都比我小时,我陷入了一个疑问。
胸无大志如我,只是渴望安稳生活而已,怎么就这么难?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要选择什么专业,毕业后就进企业吗?到底怎么做,才能找到一个铁饭碗,一捧无忧呢?
至少,不会像这样人到中年,还要面临找工作的窘境。”
人到中年,陷入危机
孤身在海外更显得窘迫
在无尽的漂流中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去?
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人的故事:
02
“异乡生活太苦了,我想回国。”
“毕业后不久,我就来新加坡工作了,背井离乡不为别的,高薪。
那时候同学毕业了,一些去北上广还好一些,但是大部分人回了家乡,月薪也就3500人民币。
当时,我在新加坡月薪3500新币,直接翻了5倍,小伙伴纷纷表示羡慕,我也有点飘飘然。
攒了点钱,就娶了那个一直在国内等我的姑娘。那一年,我接她来了新加坡。
两个人住在狭小的出租房里,从没出过国的她,依偎在我的怀里。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而又陌生,她显得兴奋而又紧张。
那一段时间,我带她玩遍了新加坡,吃遍了南洋美食,她的朋友圈总有小姐妹留言,羡慕嫉妒。
她对我说,5年异地恋,我没让她失望。在一起,这是她最想要的结局。
我紧紧的抱住了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该吃的都吃了,该玩的都玩了,生活总是会陷入平淡。这也没什么不好,我以为我们会一直安稳下去。
孩子的出生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本来不会英文,对本地企业文化不熟悉的她,求职就是屡遭碰壁,工作都做不久,我们家庭收入一直不稳定。
孩子出生之后,她更是专心在家带娃,所有的经济压力都由我一人承担。渐渐地,我有点体力不支,她也对我们的生活诸多抱怨。
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点点小事就大哭大闹,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就看到了她黑着一张脸,把哭闹的孩子丢给我......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那几年,我们的生活一团糟。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她也出去工作了,我们又经历了她的角色转换期。
一直在家带孩子很难融入社会,而且,孩子刚上幼儿园,三天两头就会生病。她总是要硬着头皮请假,时间长了有了疑心病,总觉得同事疏远她,在背后议论她。
我看着她每天睡不好,头发掉一地,也非常的心疼。
但是,我的工作也特别不顺利,当时老大许诺我当项目总策划,我只能把整个家庭交给了,已经极度脆弱的她,对她的抱怨,眼泪免疫!
为了让生活走出泥沼,我全力以赴的工作!
结果,在我被外派的时候,老大聘用了一个本地人做总策划,他来了之后就搞起来拉帮结派那一套,把人都换成了他以前的同事,成了他的亲信,巩固自己在公司的基础。
最憋气的是,没过几个月公司换了制度,总策划成了掌握生杀大权的职位。人员、项目资源调配都归他管。
他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对他威胁最大的我。处处找我的不痛快,终于有一次他得逞了,一个共同错误让我背锅,我被降职不降薪处理了。
看着精疲力尽的妻子,再看看空无一文的银行存折,我动了回国的念头,于是开始试着联系国内的老同学......
03
“有了铁饭碗,一样要中年危机!”
来到了北京,我和老同学见面,一诉衷肠,也想寻求看看是否有新的机遇。
讲了这几年在新加坡的苦和愁,几杯酒下肚,越说越多!
我以为,他会嘲笑出国时意气风发,现在却无助的我,或者酸几句在国外生活不过如此,谁成想他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兄弟你那算什么中年危机,顶多是挠痒痒!’
他说自己毕业就在家乡找了一份工作,在社区当事务员,一个月才3000多块钱。后来,觉得太没意思了,摔了铁饭碗来到了北京,薪水翻倍了。
但是,在这个家族企业里,经理比自己小6岁,是老板的小舅子,前几天公司还来了一个海归,NYU毕业,还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自己没有任何存在感,又不敢辞职,北京5环外的房子还要月供,1万2!
工资一大半花在孩子身上,每天辛苦奔波早没了夫妻生活,他跟我说:
‘兄弟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就是你在意这件事,你老婆却早不在意了!'
说罢,我们苦笑着干了一杯酒。
他继续说,丈母娘给他带孩子,每天趾高气昂,嫌他挣得少。和老婆吵架拌嘴了,直接骂他不是个东西,在母女俩面前抹眼泪,还说他坑了自己的闺女。
他问我老婆爱买东西吗?说自己老婆成天不是看什么红腰子,绿瓶子,就是造型清奇的吹风气,据说那是她办公室女同事的标配,看一眼价格,3千多!
‘这种时候,你就不能接茬,必须装傻。’
听了他的一番遭遇,我们的两个发量稀少的中年男人,挺着微鼓的肚子,在寒风瑟瑟的串店,干了一杯又一杯!”
04
“牺牲一己私欲,成全孩子未来。”
回到了新加坡,我的心境完全不一样了,老婆一直不同意我回去,觉得孩子在这里非常好,之前我都听不进去。
这次回来,我送孩子上学,看着她和不同种族的孩子,没有任何障碍的用英文交流着,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欢乐。
我问她,愿意跟爸爸回奶奶家吗?是的,国内在她眼中就是奶奶家。她差点哭出来,说‘不想!不想!我不想!’
看着她跑进教室,这一次我沉下心了,不单单看到自己的辛苦,像我这种普通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是我辛苦一点,却能成全孩子的未来啊。
尤其是跟一位前辈一番对话后,我更改观了。
他说新加坡,今年才50多岁,作为一个国家也陷入了‘中年危机’,国土小资源匮乏,没有腹地没有依靠,全靠着新加坡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有了今天的存在感。
这个岛上的人也是一样,在新加坡没有什么铁饭碗,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永远精进自己。
他让我时刻保持竞争力,每四个月就审视一下自己的简历,看看自己是否满意。在任何一个地方,干任何一个行业,想原地不动是不可能的。
在新加坡这个瞬息万变的小岛上,更不可能。想要安稳,唯有跑的比时代,行业快才能获得!
听从了前辈的话,我准备拿政府资助考一个资格证,证多不压身。
前路仍然是迷茫,我想这就是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人到中年,仍在成长,而我历经的所有磨难,都是希望我女儿少一些growing pains......”
在新加坡,千万别小看中年男人
看了这些中年人的故事
椰子不禁想起了
开出租车的新移民博士
千万别小看在新加坡
开出租车的中年男人
他可能是中科院的硕士
斯坦福大学的博士
如果你查新闻报道,可能很难查到这个名字,但是如果去google学术上搜索,你会发现蔡博士的论文。
被引用过上百次,他在学术界有不小的影响力。然而,这一切很难和驾驶席上,头发泛白的司机Uncle联系到一起。
55的蔡教授在A星工作,在分子与生物细胞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长达16年,这在新加坡也算是罕有的“铁饭碗”了。
然而,他却在55岁时突然被解雇。
原因不出奇,有网友根据他在blog了文章,得出了结论。
“Uniquely Singapore”新加坡特有的,但没有明确说怎么回事。他简略的讲了一点。大致是说,本来他在研究所里干得好好的,但是数年前几个来自西方的“大牛”进入管理层后,把那个地方搞得乌烟瘴气,管理混乱。
尽管他在这个地方奉献了小半辈子,最终还是被解雇,而且没有任何补偿。
失业后,他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按说这样的资历,这样的学历,找工作不难,他却处处碰壁。
这,可能是因为他失业时的年纪,55岁。这样尴尬的年纪,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那时候新加坡职场犹如是一片荒地,到处都是饥渴的求职者。
他挤在年轻小伙子堆里,显得愈发的苍老了。
据他所说,当时放眼全岛来看,唯一还招聘的行业,就只有出租车司机了。年过半百的他,考了驾照,上了路。
也许是搞科研多了,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观察记录,并且试图找出规律和道理。
上路不久,他也开始学年轻人写blog记录他开出租车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天马行空的事。
有芽笼的女孩,醉汉,还有普通人。那些市井当中的故事,那些社会底层的轶事,让他blog一下子火了。
▲时隔多年,他的blog已经关闭
当然,这和他是一个科研者有关系,那些故事都非常引人入胜,观点独到!精致的文笔,流畅的文章吸引了众多读者。
在后来,媒体纷纷来采访他,他成了新加坡人尽皆知的博士司机。
最后,他还出了一本书:Diary of a Taxi Driver。
蔡博士调侃自己,可能是世界上的唯一开出租车的博士。很多人也为他感到惋惜,觉得他应该回到学术界。
但是,他觉得这样也不错,专心写作偶尔开开出租车。
▲ 他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
这些故事很新加坡
这是,是一个不养闲人的地方
中国新移民的博士
可能曾经有着固有观念
以为去了政府部门
就像是公务员一样
有了铁饭碗
但你永远不知道
明天会发生什么
铁饭碗会碎
生活会变得一地鸡毛
然而,蔡博士故事
却给那些在小岛上经历
中年危机的人最好的启发
逆境时不需沮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新加坡不相信眼泪
只相信努力!
生命本身就是
这样互惠的过程
选择新加坡,我们纵然
面对 负担和压力
但我们依然有创造
更有 传承和责任
2019年你还在岛上生活吗?
无论过去的一年里
是苦涩还是喜悦
让我们整理好思绪再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