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又遇见你
中国人讲究诗情画意,人景合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月楼高休独倚” 、“花近高楼伤客心 ”。然后再在其中用诗心体会时空变迁,“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所以到了秋天,中国人尤其喜欢感慨,导致关于秋思的诗歌无数。春之绚烂,夏之郁葱,到了秋天,于往事之眷恋,于人生之无常,秋天激发起对岁月无垠的惆怅和无奈,思绪如同落叶一样漫天飞舞。“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而我们这一代人特别喜欢怀旧,出生在疯狂的文革中后期,童年在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代,青年在中国开始摸索自己国际定位的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终于成为世界瞩目的强国大国,然而我们已经青春不再。既有幼年时候凭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记忆、也有乘坐国际航班如同坐出租车的当今。转眼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目击了翻天覆地变化后的我们开始怀念曾经日光如溪水般缓缓流淌、在听吉他民谣说唱里度过的青春岁月。
终于在这个秋天,我们回到了本科毕业二十年之后的校园。今年正值母校人民大学八十年校庆,十月三号,中秋节前的一天,学校里面热闹非凡。在锣鼓喧天、喜气洋洋、贺信漫天的喜大普奔中,我感到秋的喜悦和丰收,也感到浓浓的秋意和秋的惆怅。秋风起,又遇见了你,我们的青春。
你,是我们和这个学校有交集的短短几年。在早上的八十周年的校庆大典中,世纪馆人头攒动、坐满了近千名的各个时代的校友代表。新老人大人前赴后继、人才辈出,本来应该延绵不息,但是却在七十年代出现断层。这整整十年,断送了多少意气风发、少年才俊的青春才华。即便有像王小波这样经历了上山下乡插队才大龄入校、于八十年代毕业、终有大感悟大成就的校友,相对那个时代性触目惊心的断层和损失,能形成的弥补估计也是汗牛充栋、杯水车薪。那天在会场人脸形成的海洋里,有在校生一张张稚嫩的的脸庞,也有穿着粉红色外套的老艺术家田华 ,有着银雪般的头发,坐得笔挺、气度非凡,还有三十年代的从陕北公学毕业的校友代表,校友本人已经耄耋垂老、无法参加,但心心念地派了儿子赶来,持着浓浓陕北口音的下一代激动地说他父亲最早参加的是青年队,后来进了一个叫什么陕北公学的,全场随即善意地哄堂大笑。
相比起来,我们大学本科的短短四年,1993到1997,仿佛是时光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平凡的小砂砾。我们用它们在前人在求学治学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建筑的山阶上继续向上铺就石阶。一届一阶,一步一脚印,石阶沿着高山盘旋迤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终于转身看到了大开阔、大山川。面对着眼前的重岚叠岭,人到中年的我们有了临风听琴的心境,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在这漫漫的时光走廊里走了一场,踩着前人的石阶往上,路过我们自己的那一层,又向上走过许多师弟师妹筑就的台阶,看到了种种不一样的风景。回头望望,石阶上有岁月的苔痕,也有清晨晶莹的露滴,我们成了风景的一部分,也成了懂得看风景的人。
你,也是我们曾经朝夕相处中经历的情谊 --- 同学情,师生情,爱情和友情。谁都曾经在青春中迷惘和憧憬,也曾被人群中一双深邃的眼眸打动、在失望挫败时候被一句鼓励的话温暖。返校那天,我们中午在西区食堂吃饭,几个同学围了两桌,西区食堂现代化了好多。我们不用像过去一样要拿着自己的饭盒去打饭,菜汤和米饭混在一起,不管什么菜,酱油拌水的味道,永恒不变。今天的西区食堂,有标准的餐盘,三菜一汤严格区分,主食的选项和原来差不多,不过可以管饱吃。鱼香肉丝里肉多了许多,烧茄子里水少放了许多。有个同学平生第一次在西区食堂没吃完他的二两米饭,我们也平生第一次偷拿了瓶茅台进去,就着花卷包子米饭、在纸杯里分喝着茅台酒。和二十年前喝不起茅台、只能喝菜汤的时候一样,我们嘻嘻哈哈的本性依旧,只不过饭量小了,酒瘾大了;头发稀了,腰变粗了。
下午是我们93级全级联欢,其中实时采访的是现实中幸福地结合成夫妻的同学,而由新闻系的校友编辑的小品里演的却是当年更常见的各种有缘无分、单相思和离别。相同的语句和画面,在每个人心里激起不同的涟漪。当熟悉的老歌响起来的时候,一张张老照片把我们带回到当年旧图书馆四层的自习室、还没成为八百人大讲堂的老电影院,许多年轻的长发还在那时的风中飘扬。那年校园里的冬阳很暖,残雪很薄,穿着羽绒服和老师合影的我们,笑得都很没心没肺。
你,还是经常已经被我们忘记的那颗年轻的心。我们班在校庆联欢之后晚上全班聚餐,众所周知,同学聚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会把那些上大学时候的各种糗事、逗事、奇葩人和事都抖搂出来大家狂笑一回。有些经典故事每聚必谈,每谈必有人笑得腹痛,不管说多少回,我们都还会再美美回温一通,试图寻求新的笑点视角。我们班的经典笑话中有雨中送伞记、寝室扒衣记、励志日记语录和青春偶像寻偶记等等。我们自己百听不厌,坚决絮叨,重复锻炼了许久已经找不到面部苹果肌。在大笑声中,我无意瞥到几个坐在餐桌旁边玩iPad的二代们,她们每个人都是一脸大写的无奈和无聊。估计爸妈的班级聚会参加多了,这样的故事听得熟背如流、耳朵都起茧了,发自内心地认为一群四十好几的高龄白痴们成天被这些老笑话逗得前俯后仰、不可开交的行为莫名其妙、智商堪忧! 曾经的同学们,今天有人是集团老总,有人是跨国CEO, 有人是高官,有人是教授,有人是投资大鳄,有人是产业高人。但是聚在了一起,吃着师兄特意送来的人大月饼,你就是404的下铺或者216的上铺,我们还是那群爱睡懒觉、不喜欢出早实操、晚上喜欢聚众打牌、时不时的因为肚子里油水少,而找个愿意请客的去校园北边小市场的犇羴鱻小餐馆吃红烧排骨、醋溜土豆丝、喝燕京啤酒打牙祭的京城高校混混们。浑浑噩噩的岁月里,喝酒吹牛起劲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喝高了吐的有之,胡言乱语的有之,抱头痛哭的有之。不管多少年后,同学聚在了一起,再高档的餐厅仿佛就是当年的犇羴鱻。我们这些在功名利禄场里为生计奔波、为孩子入学为难、因为常年出差引起的颈椎肩椎劳损等等造就的焦虑、算计、功力和纠结的心,在这一刻被洗干净了,又找回了那些二十多岁时候的感觉。
那天的校庆重聚很开心,但是所有的宴席终需散场。清场之后我需要赶去机场飞往阿姆斯特丹参加董事会。喝进肚好几壶同学拿的上佳的古今贡酒,到了户外,秋风一吹,酒忽醒,离意顿生。“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鱼深”。中国人讲究的惆怅美,错过感。所谓美人迟暮、英雄渐老、擦肩而过的回眸一笑,以及年逾不惑后的追忆青春,忧伤是类似的,但是都很中国式的美好。
秋风起,再遇见你,给漫长的岁月、疲惫的身体,添了色彩,有了回味。多见见你,挺好。
--- 2017年10月11日与伦敦飞往新加坡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