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底捞8毛钱一份的牛肉粒背后,是一年2个亿的大生意

有人说,海底捞扛不住了。

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利润暴减,2020年净利润仅有2个多亿,同比2019年的23亿降了9成。

二是股价暴跌,近半个月来市值已经蒸发了1200多亿港元。

只看数字,似乎真的凶多吉少,但是否真的如此呢?

回首2020年,做餐饮的,可能没有谁日子好过,能够活下来的就已经不错了,而像海底捞一样还能够赚钱的,无疑是实力担当。

还记得海底捞发布2020半年报的时候,巨亏了9个亿,当时就有不少人唱衰,但半年过去,硬是扭亏为盈了。

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海底捞仍然是买账的,而只要有顾客,什么都不是事儿。

再说海底捞股价的下跌,不过是这一轮全球大调整中的必然,所谓“倾巢之下无完卵”,海底捞并不是个例,还有很多上市公司跌得惨不忍睹。

况且,在此之前,海底捞已经涨得太多,随形势回吐一下,未必是坏事。

其实,海底捞扛不扛得住,看看海底捞门店外排队的人群就一目了然了。

即使网上一片骂声,但海底捞的餐厅里仍然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不是没人吃,而是怕吃不上。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并不算是美味,还经常因为各种“事件”上热搜,但始终无法打消中国吃货们的热情。

这里面的逻辑,三言两语实难说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已经移民到新加坡的老板张勇,真的是个“精明”的商人。

就拿近日媒体曝出的海底捞牛肉粒换成植物蛋白一事来看,海底捞的“捞”是名不虚传的。

不少人也把此解读为海底捞扛不住了,牛肉粒都供应不起了,但又哪里知道,这小小的牛肉粒背后,实际上是一年2个亿的大生意。

根据媒体的报道,海底捞取消免费供应的牛肉粒,之前是作为调料的一个配料,也就是吃火锅时放到蘸料里面,调节口感的。

网上评论显示,海底捞的牛肉粒味道独特,有不少人吃火锅都是冲着牛肉粒去的。

由于口感不错,又是免费,不少顾客觉得放在调料里吃不过瘾,甚至还当成了主食泡饭吃。

当然,牛肉粒基本上是被吃掉了,浪费的情况应该很少,但消耗量却是比较大的,免费模式下,这也就成了一项不小的成本开支。

但现在看来,张老板之前送牛肉粒也不是白送的,玩的也是互联网的那一套啊。

先免费引流,客户产生黏性了,再收费挣钱,经营模式拿捏得死死的。

报道显示,海底捞一份牛肉粒收费0.8元,其实如果作为配料,对一个到海底捞的食客来说,这点钱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海底捞来说,就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账。

海底捞2019年的毛利率为18.6%,为了方便计算,假设牛肉粒的毛利率为20%,也就是说一份牛肉粒的成本在0.64元左右。

2019年海底捞的消费人次达到2.4亿人,忽略多吃多占的情况,在免费模式下的成本支出就是1.5亿。

现在改收费了,自然这部分成本就没了,相同的营收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1.5亿的利润。

然后在收费的情况下,估计绝大多数人是会选择消费的,毕竟多的都去了,哪还会在乎这8毛钱的牛肉粒呢。

那么按照每一份0.16元的毛利,即使按2亿人次就是0.32亿,合起来就是1.82亿。

如果再考虑之前在免费模式下不少客户用量超标,以及收费模式下部分顾客超量消费的情况,2个亿是妥妥的。

那有人会说,换成了植物蛋白不也会产生成本吗。

这就要分两头说了。

虽然不知道植物蛋白的成本如何,但既然海底捞做出如此大的改变,我们可以反推那东西肯定比牛肉粒便宜太多了。

另外,成本支出大不大,取决于消费者对于植物蛋白是否买账,如果没有人喜欢,供应量自然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到最后直接就取消了。

于是,就在不知不觉中完美地完成了牛肉粒从免费到收费的转换。

我们常说互联网企业玩的是平台,实际上,海底捞拥有近千家门店,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平台呢。

每年几亿人次的消费,随便玩点花样,利润就出来了。

可以预见,海底捞能玩的花样还有很多,保不齐哪一天,擦鞋、美甲都会成为海底捞的一个衍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