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大增10230+4;卫生部长:病毒不会消失,无法实现群体免疫

8月2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新增1万230起确诊病例,含本土9876起、境外输入354起,累计172万8995起;新增4起死亡,累计1524起。

今天是星期二。通常星期二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较高。

本期报道主要内容:

一、即便接种率达到100%也无法达致群体免疫

二、卫生部追加2021年18起冠病死亡病例

三、5岁至11岁儿童两个月后或可接种第三针mRNA疫苗

四、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浅谈新加坡防疫带来的思路

五、昨天通报2起死亡病例,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7%

新加坡卫生部长:

即便疫苗接种率达到100%

也无法达致群体免疫

8月1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国会表示,即便冠病疫苗接种率达到人口100%,也无法达致群体免疫,冠病仍然会传播。

他说,全球各地科学家普遍认为,由于冠病病毒不断变异,具备疫苗免疫逃逸能力,疫苗无法做到100%免感染,病毒不会消失,群体免疫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方面,疫苗无法提供100%免感染保护,另一方面,康复病患体内的抗体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作用减低,因此,二度感染的情况会增多。

王乙康说,虽然无法通过疫苗接种取得群体免疫,但是,仍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重症和死亡保护力。

他举例说,新加坡本波疫情,住院率是1.9%,如果考虑到很多人没有呈报阳性,住院率实际上更低;相比之下,在今年初的第四波疫情,住院率是2.4%,因为疫苗接种率提高了。

在2021年的德尔塔波当中,二度感染率是20%;在今年的奥密克戎波当中,二度感染率是3%。

两个月后

5岁至11岁儿童可接种

第三针mRNA疫苗

卫生部指出,为了提高疫苗保护力,卫生部准备为5岁至11岁儿童接种第三针mRNA疫苗,预计在两个月后可以开展接种工作。

另一方面,卫生部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为不足五岁儿童接种mRNA疫苗。

卫生部为2021年追加18起冠病死亡病例

8月1日,卫生部通报,为2021年追加18起冠病死亡病例。

这是从生死注册局汇总过来的新数据。

在出现死亡时,医生必须向卫生部和生死注册局报告。

卫生部每天根据医生的报告统计出每日冠病死亡人数。生死注册局则根据医生提供的数据统计出每年死亡人数,于每年六月公布。

在2021年,有8起冠病死亡医生只通知了生死注册局,没有通知卫生部。

有11起死亡由于当时医疗信息不足,在2021年并未列为冠病死亡;后来经医学评估之后,确认是冠病死亡,予以追加。

有1起死亡发生在2021年12月31日,原本统计在2021年数据,但是,根据卫生部统计方法,现在归入2022年数据。

综上,一共为2021年追加18起冠病死亡病例。

在2021年生死注册局的统计中,还有另外5名冠病死亡病例是在境外确诊,确诊之后才入境新加坡,并在新加坡死亡,按世卫组织的统计方法,不纳入新加坡数据。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浅谈新加坡防疫政策带来的思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社会包容项目 (Social Inclusion Project, SIP) 对东亚各国的新冠防疫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跟踪调查。该项目提出,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中国这种“清零政策”以及对待病毒零容忍的态度,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然而,现在一些观察人士开始质疑这种方法是否仍适用于当下的情形。也许,新加坡的抗疫经验能给中国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全文如下:

“消除”和 “抑制”策略,形成治理优势

Michael Baker及其同事撰写了一篇文章,并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杂志》(BMJ) 上。在这篇文章中,他们简要地总结了新加坡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时采取的主要管理策略,即 “消除策略 ”或 “抑制策略”。“消除策略 ”指的是采用快速升级的严格措施来阻止病毒在社区内的传播,而“抑制策略”则是通过灵活、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控制病毒的大范围爆发。

新加坡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实施这两种不同策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治理优势。

合理切换战略,循序渐进治理疫情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报告了首例新冠确诊病例,从一开始,政府就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做法。

例如,新加坡政府着眼于全球疫情的发展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几个月内逐步采用必要的强制措施或放宽限制。尽管新冠病毒背后的科学理论尚不清晰,但新加坡政府依然没有强制实施全国性的封锁或隔离政策。

只有在2020年4月,新加坡客工宿舍感染的病例开始激增,新加坡政府才下令实施全国性的封锁政策。

和中国这样拥有庞大国内市场的国家不一样,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并不愿意实施全面的旅行禁令和封锁政策。因此,该国只实施了一次“消除策略”——即长达两个月的全面封锁 (当地称之为“新冠隔离”政策),与此同时,在缺乏针对新冠病毒传播和致死的信息的情况下,新加坡也严格执行了非药物干预措施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从2020年4月起,新加坡规定居民必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并在整个疫情期间都明确了社交距离和团体聚会的人数限制,并定期进行新冠检测。除此之外,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如根据疫情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灵活调整团体聚会人数的限制。

2020年6月以后,病毒在新加坡的传播速度放缓,每日新增病例也逐渐下降,因此政府切换成了“抑制策略”。例如,从2020年7月起,新加坡不再关闭所有学校,只有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学校才会在短期内被封锁起来。新加坡还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出了“航空泡泡”计划 (Air Travel Bubble),逐渐放宽旅行限制。

2021年,随着国际上疫苗的成功研发和接种率的提高,新加坡进一步放宽了出行限制。最初,新加坡为商务和公务旅行人士提供了互惠绿色通道(reciprocal green lanes) 和航空旅行通行证 (air travel passes)。后来,新加坡又新增了疫苗接种者旅行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让旅客尽量接受最少的检测,从而实现无缝旅行。在国内,新加坡仍会定期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追踪病源,但隔离和封锁措施则变得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新加坡还密切监控疫苗供应和接种情况,并基于此对新冠疫情管理政策的导向进行适时的调整。

避免单一策略,灵活应对各种状况

新加坡避免采取单一的策略,而是根据需要在两种策略之间不断进行切换。同时,强大的公共医疗部门和勤勉的政治领导层也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新加坡还严格监测感染死亡的数据,将每百万人的累计死亡控制在了155人,而丹麦和瑞典的每百万人死亡人数分别为611人和1538人。新加坡的病死率 (确诊死亡数) 为0.29,是亚洲地区中最低的,而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病死率则分别为0.9、1.6、4.7。但各地区对新冠病死率的定义各不相同。例如,中国台湾将所有在新冠疫情中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定义为“新冠病死率”,而对于新加坡来说,“新冠病死率”仅仅指由新冠病毒导致死亡的病例。

此外,财政政策对经济衰退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2020年,新加坡的GDP收缩了5.4%,但2021年又增长了7.2%。2019年至2020年期间,新加坡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增长了3%,但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放缓至0.9%。2019年,新加坡的出口额总量为5330亿新元,2020年下降至5160亿新元,而2021年又提升至6140亿新元。2020年9月,新加坡居民失业率升至4.8%,达到历史新高,但2021年9月又回落至3.4%。2021年,新加坡的整体失业率维持在了3%以下。然而,一旦临时雇佣补贴计划失效,失业问题很可能会再次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新加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新冠疫情的应对政策需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灵活调整。政策制定者在采取措施时必须考虑到本国自身的特殊情况,如本地市场的规模和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及疫情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例如新的变异毒株和疫苗供应情况等。新加坡的治理优势在于应对疫情等危机的敏捷性,同时,这种模式也证明了专家们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采取‘一刀切’的战略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Global-Is-Asian,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作者:Mohnish Kedia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感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微信 ID:LKYSchool-NUS)授权新加坡眼转载。

新加坡昨日疫情回顾连续10天病例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下

新加坡昨增4709起确诊病例,含本土病例4548起,境外输入病例161起,累计171万8765起。

另,共有7816人出院/解除隔离。

本土病例过去七天移动平均从7537起降至7421起,比前一周期少116起。

《新加坡眼》预测,明天至周六(8月3日至6日)平均新增6500起左右。

新加坡卫生部8月1日称,新加坡人口大概有六成曾经感染冠病。

同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动增长率维持在0.87,与前一天同,意味着前一阶段七天出现100起,本阶段七天则出现87起;病例增长率连续10天维持在1.0以下,本土病例传播开始收缩。

新加坡本波疫情已经进入峰值的平顶阶段,未来几天,病例增长率大概率会维持在1.0以下;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会再向1.0上升。

我们曾多次提出,增长率会在1.0上下波动,直至达到群体免疫。所谓“群体免疫”,并非病毒不再传染,而是传染的速度放缓,重症率和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不会挤兑医疗资源,民众并不惊慌,心态平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秩序。

当局制定政策考虑的不是感染人数,而是重症和死亡,并在医疗资源无挤兑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尽可能大范围的开放。

昨增2起七旬或以上年长者死亡

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7%

卫生部昨晚通报2起新增死亡病例,加上追加2021年18起,累计1520起,总体病死率维持在0.088%,与前一天同。

昨天通报新增的2起死亡病例皆为七旬或以上年长者,分别病逝于7月30日、31日。近期死亡病例的年龄和人数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是奥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维持在0.047%,与前一天同,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奥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划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尔塔株,但死亡时间出现在奥密克戎波期间,所以我们仍划入奥密克戎波统计。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强,病逝2人;德尔塔波和奥密克戎波则主要感染社区,病逝者大多是年长者,年迈体弱。

ICU重症维持在15人

ICU重症病房有15人,与前一天同;ICU病房占用率为4.3%。

按年龄分,七旬或以上有10人(=),六旬有2人(=),40岁至59岁中年人有3人(=);括号内数字为今昨日比较。

按病情分,ICU输氧观察有6人(+2),病危插管有9人(-2)。

在ICU输氧观察的6人当中,3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3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并已接种加强针。

在病危插管的9人当中,4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5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并已接种加强针。

99.7%为轻症/无症状

过去28天,新加坡累计出现23万4932起确诊病例,其中99.7%为无症状/轻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输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3%死亡。

在国家疫苗接种计划下,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人口比例为93%,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为79%。五旬以上人口已开放免费接种第二剂mRNA加强针。

昨天各级住院病患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核酸阳性占新增病例之13%

昨天的新增确诊病例当中,PCR核酸检测阳性454人(10%),ART抗原检测阳性4255人(90%)。

新加坡不做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让民众自行做抗原ART自测。抗原检测虽然灵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开集体检测的风险,在已经爆发疫情的城市特别合适使用。

除了新加坡,还有很多国家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有些国家既不做全员PCR核酸检测,也不做ART抗原自测,如俄罗斯、朝鲜。中国的香港特区本来也认定ART阳性为确诊,但后来认为“假阳性”比例高,造成确诊数据虚高现象,因此不再以ART阳性为确诊,而必须经过PCR核实才算确诊。

普通输氧病患降至65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596人

普通输氧病患有65人,比前一天少11人。

在普通输氧的76人当中,24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52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其中44人已接种加强针。

普通输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离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机,无创,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不插管。

隔离病房的普通型病患596人,比前一天少11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的607人当中,131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476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其中434人已接种加强针。

境外输入昨增161起

新加坡境外输入病例昨增161起,累计5万8235起。

— END —